禅素:素食文化与佛门渊源


素食,不等于素斋,并不为佛教所独有,但中国的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其渊源。世易时移,素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历经流变,并日趋成为时尚。值得关注的是,“新素食”与佛教文化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缘”。

素食佛源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地已有素食之风,《黄帝内经》等医书中即记载古人“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并视素食为一种美德;老庄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也提倡寡欲养生型的饮食观。很多隐逸的文人志士,崇尚自然,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因而追求清气,奉行素食原则。

原始佛教并没有规定僧人吃素,而是随缘随化,因此律仪中并没有禁止食鱼肉的戒条,所以今天的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僧人以及北传中的日本僧人都允许吃鱼肉。佛教在传入中国的初期,也还来不及形成中国特色,汉地僧人食素是在1400多年以前,由南朝的梁武帝萧衍首先提出,所以素食是汉传佛教僧人特有的规定。

梁武帝萧衍虔信佛教,曾三度以身舍佛。因其对佛教经典熟稔于心,根据佛经“戒杀生”的规定,于天监十年,即公元511年,梁武帝写了4篇《断酒肉文》,并在皇宫“凤庄门”集僧尼1000余众,宣唱此文。此文第一次提出禁止僧尼“食一切肉”的主张,并以“王法治问”的强制措施严加管制,从而形成汉地僧人吃素的制度,并一直坚持至今。同时,梁武帝还提倡臣民吃素,并规定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用三牲猪头,而改成面粉做的牺牲品。自梁武帝规定僧人吃素之后,佛教倡导素食可谓最力,很多大乘佛教经典明文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之肉,并以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观点论证食肉之过失,因此素食便结下了源远流长的佛缘。

素食流变

过去,素食常常与持斋念佛联系在一起,佛门净素是素食的主流;但近年来,健康、环保、慈悲、和平理念的推广,使得民间素食成为时尚,甚至成为个人品位高雅、现代意识浓郁和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

素食的原料,过去以青菜、豆腐为主;现在已发展为大豆蛋白、小麦蛋白、魔芋、菌以及海藻提取物等。素食者主要吃的是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干果及种子。

民素流行的主要表现为个人“素食主义”的盛行和各地素菜馆的兴起。现代素菜馆融合了宫廷素食、佛门净素和民间各大菜系的素食,甚至引入很多西餐的做法。素菜馆主要有两个门派,一是仿荤,重形象逼真、“味妙味肖”;二是全素,但求原味创新,尽量不使用半成品,相比之下,后者似乎更趋时尚。很多素菜馆为了制作纯正精良的素菜,往往聘请佛门素斋掌勺大厨;店主很多都是在家居士,菜馆的布局清静雅致、供奉佛祖,厅名、菜名会选取佛门典故,背景音乐使用佛教音乐,用具也会体现佛教特色,总之在整体设置、细节安排上都会亲近佛门,同时往往会流通、助印佛教文化方面的善本。

现代民素更多积极地接引了佛教元素,秉承佛教饮食传统和文化内涵,融合了宫素的精细、民素的天然、佛素的纯正,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命名雅致,烹饪技法,博采众长,色、香、味、形、神、皿、质、养、声、境和谐统一,可称为“新素食”。

总之,中国素食在理念、取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历经了种种流变,然而,“新素食”与佛教文化的亲缘关系仍然可见一斑。

点我:
标签: 素食文化

相关文章

凉拌茶:基诺族的吃茶俗

凉拌茶:基诺族的吃茶俗

      基诺族的凉拌茶:居住在西双版纳景洪县基诺山的基诺族,有8000多人(基诺族共有1.2万人)他们自古至今仍保留着用鲜嫩茶叶制作的凉拌茶当菜食用,是极...

素食养生:菠菜汁芝麻饼

素食养生:菠菜汁芝麻饼

素食养生:菠菜汁芝麻饼...

谁会不爱口感好又养颜的桃胶呢?

谁会不爱口感好又养颜的桃胶呢?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于静茹以桃胶入菜的风俗最早在苏杭一带流行,不论口感,听上去也有几分风雅。虽然古代医书里就记载着桃胶可以治疗血淋和石淋等病症,但在现代社会中,用桃胶来治病的人群并不多见,人们...

女人伤精会导致以下四种恶报

女人伤精会导致以下四种恶报

  下面我跟大家再讲一个话题,那就是女人伤精会导致什么样的恶报?我刚才讲的,因为在座的百分之八十的是男同胞,我刚才重点是讲的男性的伤精,那么女性伤精一共分为四点,对身体的损伤也非常严重。  首先,就是...

六种瓜让您越吃越苗条

六种瓜让您越吃越苗条

有什么减肥食品好推荐的?要有效且自然健康的!当然有,小编就介绍大家6款减肥瓜果,吃了会有苗条身材哦!不是所有瓜果都具有减肥功效的,比如,半个西瓜产生的热量大约是680卡,相当于三碗米饭。水果的热量并不...

最新致癌食物黑名单!再美味也别吃了

最新致癌食物黑名单!再美味也别吃了

癌症就在我们身边,很多时候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拉近我们和癌症之间的距离,为了让自己远离癌症,尽量减少自己和癌症亲密接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