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百喝!中国各地喝茶习俗竟然是这样的

茶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在我国各地饮茶的风俗又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各地迥异不同的茶俗......

茶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在我国各地饮茶的风俗又不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各地迥异不同的茶俗......

品龙井:

品龙井茶,主要流行于江、浙、泸的大、中城市。品饮龙井茶,要做到:

一要境雅,即自然环境、品饮环境优雅;

二要水净,即泡茶用水洁净;

三要具精,泡茶用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为上。倘用盖碗冲泡,则无须加盖;

四要艺巧,即要适情,即要有闲情逸致,抛却烦闷琐事,方有兴味品茶。

啜工夫茶:

啜工夫茶,流行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习惯用小杯啜饮。现在,这种品茶方法,已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兴起。

实践证明,要真正领略到啜工夫茶的妙趣,升华到艺术享受的境界,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上好的乌龙茶,精巧的工夫茶具,以及富含文化的淪饮法。

技艺双全盖碗茶:

喝盖碗茶的习俗,在中国汉民族居住地都可见到,但用得最普遍的要数西南地区的四川。人称:中国茶馆数四川,成都茶馆甲四川。

四川人所说的盖碗茶,其实就是用盖碗泡的茶。

用盖碗泡茶,盖碗盖着,可以保温;启盖后,可以凉茶;捏住盖碗,还可推去茶汤表面的悬浮叶片,搅匀茶汤浓度;而端起碗托喝茶,可以不烫手;将茶碗放在桌上,有茶托保护,不会灼伤桌面。用盖碗饮茶,既不失风雅情趣,又十分实用方便。

一盅两件 吃早茶:

在中国南方,有吃早茶的风俗,尤其是岭南,吃早茶的风气更盛。吃早茶,既能充饥补营养,又能补水解渴生津。

目前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都有供应早茶的,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羊城广州和香港、澳门特区的早茶。

早茶具有茶饮、茶食和茶文化的共性。说它是茶饮,就是保留着饮茶的基本内容;说它是吃茶,就在于它在饮茶的同时,还用食品佐茶;说它是吃早茶,是因为那里的人们,特别注重早晨上茶楼吃茶。

趁热畅饮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在车站码头、道路两旁,直至车间工地、田头农舍,随处可见。

尤其是北京的大碗茶,更为出名。喝大碗茶的场所,无须楼堂、馆所,摆设也比较简便,往往是一张方桌,几根条凳,一把大茶壶,两只大木桶,几只粗瓷大碗。

因此,通常在门前屋檐下,或搭个简易凉棚,以茶摊形式出现,主要为过往客人祛暑解渴提供方便。

止渴生津喝凉茶:

喝凉茶的习俗,多见于中国南方。在南方地区,凡过往行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如公园门前,半路凉亭、车站码头、街头巷尾,直至工地田间,都有凉茶出售和供应。

凉茶性寒,在南方湿热之地,喝一杯凉茶,即收清凉、止渴、生津之功效。凉茶除了清茶外,往往还渗入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植物配料。

精心待客九道茶:

九道茶,多见于昆明地区书香门第的家庭,他们接待嘉宾时,不但要求品茗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同时,更需要沏茶有道,泡茶有艺,须有九道程式,即选茶、温器、投茶、淪茶、匀茶、斟茶、敬茶和呷茶。

桃花源里喝擂茶:

主要流行于湖南西部的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用生叶、生姜和生苡仁等三种生原料,经混合碾碎价水后,烹煮而成,故而得名。

擂茶,既是充饥解渴的食物,又是祛邪去寒的良药。

关于喝茶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

点我:
标签: 禅茶文化

相关文章

佛堂祈福

佛堂祈福

佛源自古印度梵语,意思是智者、觉者,智是通达圆满的智慧,觉是体悟世间本质。普通人一般都会礼敬佛菩萨、承事佛陀,如擦拭佛像,供养香花,燃灯换水等表达自己对于佛的尊敬、顶礼,达到忏悔自己所造之业,以灭障消...

黄山毛峰茶的历史渊源 起于宋而

黄山毛峰茶的历史渊源 起于宋而

  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黄山,录属歙州,后属徽州。   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

茶具介绍: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的

茶具介绍: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的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

饮茶仪礼:童子捧献于前 为君以

饮茶仪礼:童子捧献于前 为君以

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随着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相关文献中逐渐趋向于用茶会来称呼一般意义的饮茶,而将茶事限定为日本茶道的专用语。那么,二者的区别何在呢?所谓茶事,即通...

茶的起源和茶源的佛教传说

茶的起源和茶源的佛教传说

茶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记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最早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饮茶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

简介

抹茶拿铁

简介 自己在家就可以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