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与禅味

  
  佛门有一句禅语:茶禅一味。
       
  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便成为佛家信徒的最佳饮品。
       
  据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岸寺有降魔大兴禅教,学禅务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相仿效,遂成风俗。许多僧人嗜好饮茶,竟至惟茶是求的地步。古代诗人陆容有诗咏道: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佛教对饮茶的重视,使饮茶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寺院内设有茶堂,是禅僧讨论教义、招待施主和品茗之处;法堂内的茶鼓,是召集僧人饮茶所击之鼓;寺院设有茶头,负责煮茶献茶;寺院门前有数名施茶僧,施惠茶水。僧人对我国茶艺的发展也起过重要作用,他们最初吸取民间方法将茶叶、香料、果料同佳、姜等一起煮饮,称为茶苏。到了宋代,余杭还举行过茶宴和斗茶活动,并且发明了把茶叶嫩芽研成粉末,用开水冲泡的点茶法。
       
  随着饮茶之风的兴起,许多品茶大师出自寺院。唐代陆羽曾是僧人,嗜茶且精于茶道,后被誉为茶圣,所撰《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茶与佛事有着历史的渊源。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这时恰好是茶树开始在中国广为栽培的时候;佛教盛于唐代,与饮茶习俗遍及中国几乎同步。从地点看,南方的高山峻岭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最适宜茶树生长,同时,高山密林远在红尘之外,是追求远避尘世,静宜诵颂的佛教建寺庙的理想之处。
       
  纵观茶史,各种名茶经历了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的漫长过程,首开茶树培植先河的是寺院的僧人。浙江天台山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素有佛天雨露,帝王仙浆之誉的名茶天台云雾就首创于僧人之手;四川雅安的蒙山茶,相传是西汉蒙山甘露寺禅师吴理直所栽,称为仙茶;庐山云雾茶是晋代名僧慧远在东林寺所植;福建武夷山出产的名茶武夷岩茶,以寺院采制的最为得法,僧人们根据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分别制成寿星眉、莲子心、凤尾龙须三种名茶;武夷山天观寺所产大红袍,也是寺院名茶;江苏洞庭东山碧螺春茶,是北宋洞庭东山水月院山僧所植并制。
       
  以茶道闻名于世的日本,原来并不产茶。在唐代,日本留学僧从中国广州明惠禅寺、宁波天童寺把名茶籽带回日本,种在了梵释寺等寺院。弘仁六年(公元815年),嵯峨天皇到梵释寺品茶,十分高兴,下令推广茶树种植。从此,中国茶叶在日本扎下了根。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

慈悲,梵语karun!a,巴利语同。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亦...

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举行 促两岸茶文化交流

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举行 促两岸茶文化交流

2016年11月17日-18日,一年一度的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在中华武夷茶博园举行,来自日、韩、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一路” 国家以及海峡两岸三地佛教界、文化界、茶学界精英齐聚武夷山,凭借“茶和...

禅茶缘起:茶禅一味,修行一生

禅茶缘起:茶禅一味,修行一生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属于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禅茶缘起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属于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

由禅品茶:品的是一种人生味

由禅品茶:品的是一种人生味

品茶如参禅     有时害怕陷入白水的苍白,便会突然向往一幅斑斓的画面。咖啡苦涩,汽水张扬,这时就会想起你的淡雅,你的香醇,你的欲说还羞的青涩。喜爱喝茶,喜欢茶的默...

禅者之茶:但可用心品 不可以意

禅者之茶:但可用心品 不可以意

茶乃禅者之必需,在古时,僧人们坐禅时,通常会放一壶茶在身边,以对治昏沉。到今天,禅茶已经成了可以与道相契合的一种境界,成了高品位的文化人一种高雅气质的体现。而现在的僧人也还保留着喝茶的习惯。那么,究竟...

禅茶一味:领悟茶中的美与禅

禅茶一味:领悟茶中的美与禅

禅的文化与其说是佛教中的一支,不如说它是一种智慧的思维,一种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方法。在中国的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它虽然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