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与禅味

  
  佛门有一句禅语:茶禅一味。
       
  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便成为佛家信徒的最佳饮品。
       
  据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岸寺有降魔大兴禅教,学禅务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相仿效,遂成风俗。许多僧人嗜好饮茶,竟至惟茶是求的地步。古代诗人陆容有诗咏道: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佛教对饮茶的重视,使饮茶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寺院内设有茶堂,是禅僧讨论教义、招待施主和品茗之处;法堂内的茶鼓,是召集僧人饮茶所击之鼓;寺院设有茶头,负责煮茶献茶;寺院门前有数名施茶僧,施惠茶水。僧人对我国茶艺的发展也起过重要作用,他们最初吸取民间方法将茶叶、香料、果料同佳、姜等一起煮饮,称为茶苏。到了宋代,余杭还举行过茶宴和斗茶活动,并且发明了把茶叶嫩芽研成粉末,用开水冲泡的点茶法。
       
  随着饮茶之风的兴起,许多品茶大师出自寺院。唐代陆羽曾是僧人,嗜茶且精于茶道,后被誉为茶圣,所撰《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茶与佛事有着历史的渊源。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这时恰好是茶树开始在中国广为栽培的时候;佛教盛于唐代,与饮茶习俗遍及中国几乎同步。从地点看,南方的高山峻岭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最适宜茶树生长,同时,高山密林远在红尘之外,是追求远避尘世,静宜诵颂的佛教建寺庙的理想之处。
       
  纵观茶史,各种名茶经历了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的漫长过程,首开茶树培植先河的是寺院的僧人。浙江天台山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素有佛天雨露,帝王仙浆之誉的名茶天台云雾就首创于僧人之手;四川雅安的蒙山茶,相传是西汉蒙山甘露寺禅师吴理直所栽,称为仙茶;庐山云雾茶是晋代名僧慧远在东林寺所植;福建武夷山出产的名茶武夷岩茶,以寺院采制的最为得法,僧人们根据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分别制成寿星眉、莲子心、凤尾龙须三种名茶;武夷山天观寺所产大红袍,也是寺院名茶;江苏洞庭东山碧螺春茶,是北宋洞庭东山水月院山僧所植并制。
       
  以茶道闻名于世的日本,原来并不产茶。在唐代,日本留学僧从中国广州明惠禅寺、宁波天童寺把名茶籽带回日本,种在了梵释寺等寺院。弘仁六年(公元815年),嵯峨天皇到梵释寺品茶,十分高兴,下令推广茶树种植。从此,中国茶叶在日本扎下了根。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香,茶之原配

香,茶之原配

明代朱权著《茶谱》中,以茶待客之礼,煮茶之前先即命童子设香案、焚香。唐寅的诗《夜坐》里有:“茶罐汤鸣春蚓窍,乳炉香炙毒龙涎”,是香茶相伴的例证。对很多人来说,有茶无香与有香无茶都是件憾事。 明代徐勃《...

这样的茶千万别喝,不养生还易致病

这样的茶千万别喝,不养生还易致病

民间流传着“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的谚语,可见茶对人的保健作用非同一般~但是,关于喝茶,你也许还有一些知识并不了解,尤其是哪些茶千万不能喝?怎么泡茶更养生?这九种茶不能喝变质茶茶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湿...

详解熟普老茶头

详解熟普老茶头

茶头,又名为“自然沱”。普洱熟茶要经过人工渥堆发酵,在这个发酵的过程中,一堆茶的中间会升温,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人工翻堆,以免温度太高把茶给焖焦。发酵过程中根据需要,定期翻堆,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

日本茶道的茶具

日本茶道的茶具

     说起日本的茶道离不开茶道用具,茶具是茶道最具表现力的载体之一,强调同季节时令相适应,同时还要与茶室的布置协调统一,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茶具的种...

饮茶柔和心性,正确饮用益处良多

饮茶柔和心性,正确饮用益处良多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闫秀勇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饮茶者也越来越多。饮茶益处良多,适当饮茶能柔和心性,除此之外饮茶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

茶再好也要换着喝!一天3个时段各有“最佳养生茶”

茶再好也要换着喝!一天3个时段各有“最佳养生茶”

根据一天中身体的不同状态,喝不同种类的茶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