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

慈悲,梵语karun!a,巴利语同。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

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亦谓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彼等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慈悲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也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基础。修佛之人皆应心怀慈悲,有一颗向善之心。

《了凡四讯》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毕生学问,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全书共一万一千余字,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组成,思想核心是“改过积善”。

《了凡四训》作为一部劝善书,不仅勉励人行善,而且从“善”的内涵规定性、“善”的价值性等角度,阐发“善”文化对个体、家庭命运的重要意义。了凡先生能够改变命运,其坚守之、实践之的伦理原则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善”。

《了凡四训》深度阐发了善的内涵规定性: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

以善之真假为例,中峰禅师云:从存心上讲,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

将向公之心为“善”的根本规定性,以向公之心的纯粹程度表达“善”之端与曲;以行善为人知否的结果表示“善”之阴与阳;以善行之影响好坏表达“善”之是与非;以善之意愿和行为结果的对应程度表达“善”之偏与正;以善心之真诚程度表示“善”之半与满;以善之为公心量大小表示“善”之大与小;以行善事的难易程度,表示“善”之难与易。改过迁善,对于个体、家庭的命运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积善之方》篇中写道:“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积善德,得善庆,对于个体和一个家庭而言,这是一个世代相传的智慧之理。

行善功能是一个鼓励大家有向善之心,让大家养成一个行善积德的好习惯,聚沙成塔,以平台为载体汇聚更多力量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就好像此次疫情期间,功德人生平台考虑到众多中小寺院和养老院机构受疫情影响,生活物资匮乏,因此以平台所有用户的名义共同捐赠了粮、米、油等基本生活物资,而这也正是践行我们的基本产品观念——日行一善,功德人生。

除了金钱援助外,我们更希望所有用户都能够养成一个行善积德的个人习惯,哪怕只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比如尊老爱幼,公交让座,对陌生人伸出援手等等。因此我们本月内将加紧开发,希望可以帮助每一位用户,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善行义举,让每一个心怀善意之举都成为美好的回忆。

更多关于行善功能请下载关注功德人生软件了解。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禅宗文化】茶知人情味

【禅宗文化】茶知人情味

人生就是一杯茶,还是苦茶。有时候宁愿独自浅尝,也不想和他人分享,即使同人一起品味,也断然不是同一种苦涩与心境。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成了茶叶,苦、乐、甜参杂在人生的清水里,渐渐的这水便有了道味。他们终究还是...

禅茶文化:喝茶饮料与喝茶可不是

禅茶文化:喝茶饮料与喝茶可不是

  在现在的市面上的超市、小卖部等里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茶饮料的身影。对于茶饮料来说种类也比较多,有绿茶、铁观音、茉莉花茶、红茶、乌龙茶等,还有一些如奶茶和果汁茶之类的。   对于饮用这些茶...

【禅宗文化】会泡茶,更让人喜欢

【禅宗文化】会泡茶,更让人喜欢

在日常生活中,懂茶、会茶艺的人会更受欢迎一些。茶艺是不仅高雅而且安静,有着悠久的历史。懂泡茶且长泡茶的人能让人觉得更容易接近和喜爱。心神静,易相处茶比较适宜于安静的环境,常在安静的环境中,心态也会变得...

品茶禅坐:茶禅境界二与开悟相通

品茶禅坐:茶禅境界二与开悟相通

茶如果只像开水一样,仅是解渴;如果只像咖啡一样,仅是提神,断不能由单纯的物质成为文化的载体。在禅林公案中,茶与佛教的开悟顿悟相通达,终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吃茶...

禅茶一味:人生何求 一茶一书一知己足矣

禅茶一味:人生何求 一茶一书一知己足矣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茶如人生,淡中有味,虚怀若谷,怡然自得。喝出了苦和甜,清与涩。人生就是一本书,谱写出了成功和遗憾,幸福和快乐。人生必有一知己无话不谈,无话不说。人生何求?正如一杯茶、一...

茶味与禅味

茶味与禅味

     佛门有一句禅语:茶禅一味。           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