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茶思:亦虚亦静之美

佛教崇尚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禅宗自南朝宋末达摩在中国创立,至六世分南北两宗,而南宗惠能的顿悟说较北宗神秀的渐悟说更近禅旨,得以承继五祖弘忍衣钵,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风流所及,宗派纷纭,于南宋传入日本。


禅僧礼佛前必先吃茶,而且学禅务于不寐,不餐食,唯许饮茶     茶之作为饮食在寺院里盛行,起始是因为形而下的健胃和提神。禅僧礼佛前必先吃茶,而且学禅务于不寐,不餐食,唯许饮茶。如此修心悟性,以追求形而上的心灵净化,对自然的感悟和回归,在静思默想中,达到真我的境界。禅的意境多少和茶的精神意趣相通,茶的清净淡泊、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恰是禅所要求的天真、自然的人性归宿。     品茶的环境宜清、宜静、宜闲、宜空,而不宜过雅。徐渭说: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丌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这里青藤讲的是文人雅士的品茗环境,似乎过于雅致,而难达禅宗论道自心是佛的空灵之境。我以为陈继儒强调的一人得神和张源讲的独啜神更近茶道之道。     什么是禅味?就是得到禅定的快乐,得到轻安的滋味。这种滋味奥妙无穷,不可以心思,不可言议,借助茶的帮助,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才能领受。好像如人饮茶,冷暖自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各位想要知道这种禅味是甜是苦,要努力参禅,到了相当境界时,自然晓得其中滋味,所以要参,参到水落石出时,就得到禅味。禅不是说的,而是参的,所以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参禅的人,参到火候到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争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为花间露水,看功名为瓦上霜片,顷刻就消逝无踪。
点我:
标签: 禅茶精神

相关文章

禅茶:茶禅一味

禅茶:茶禅一味

说到茶与佛教的关系,有个说法是绝对绕不过去的,那就是“茶禅一味”。照字面看,它是说茶与禅具有相同之处,茶道中蕴含禅意。那么,这个著名的说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呢?它的深层含义又是什么呢?它与佛教养生又有着...

参禅品茶:人生沉浮禅茶意

参禅品茶:人生沉浮禅茶意

  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空字无妙法。茶道的最高意境就是禅意。因此,舍掉禅意,就没有了茶意。不知道禅味的话,也就不知道茶味了。     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

禅茶文化: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
那茶,那禅,那光阴

那茶,那禅,那光阴

禅 • 凡朴香生活...

【禅宗文化】茶,五行的平衡

【禅宗文化】茶,五行的平衡

五行,金木水火土也。茶,乃金木水火土之合。何故?1、茶之属木:人在草木间,茶树生长在天地之间,为茶之第一次生命。又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理所当然首先属木。此木为阴柔之活木,吸日月之精华,受山川之灵...

禅茶一味:人生何求 一茶一书一知己足矣

禅茶一味:人生何求 一茶一书一知己足矣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茶如人生,淡中有味,虚怀若谷,怡然自得。喝出了苦和甜,清与涩。人生就是一本书,谱写出了成功和遗憾,幸福和快乐。人生必有一知己无话不谈,无话不说。人生何求?正如一杯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