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智慧福报和减少烦恼?

怎么培养智慧福报和减少烦恼?

  烦恼的自性本来就是空的,当清净心坐下来时,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一切都不存在。那么怎么做才能培养出智慧、福报和减少烦恼呢?

修行就是把心量打开

  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持诵了很多心咒,上了很多佛学班,心量仍然没有打开,那一样入不了佛门。只能算了解佛学知识,种了善根。心量的打开,可以证明一个人修行的进步。

  为什么没有打开心量?因为太关注自己、关心自己!很多人学佛,很关心自己的解脱问题,希望自己能开发智慧、烦恼断除,然后拜佛念佛。其实单独为了开发智慧去拜佛,是开发不了智慧的。

  我们要先发愿!为了帮助苦难众生,让更多人都能去恶从善、能听闻佛法、能修行、能听闻佛号。有这个愿力,再去拜佛,一定开发智慧。要帮助别人总要有智慧,那菩萨自然会给你智慧。这是向菩萨求智慧的秘诀,不是念念经就能开发智慧,一定要有愿力。

心量打开烦恼少

  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太关注、太爱惜自己!如果怀着悲悯众生、救度众生的心,把众生的苦当成自己的苦时,这时就不会烦恼了。这个很神奇,把自己的苦太当一回事会很烦恼,因为心量没有打开。心量要打开,就要融入。

  刚学佛的人不建议一个人闭关、拜佛,而是要融入大众、服务大众。有些人觉得念经、持咒功德最大。但把自己奉献出来利益众生,才能培养智慧福报,最后开悟。

  当发心利益众生而融入大众时,业障会慢慢消除,再加上念经、拜佛、持咒,智慧就能开发,这时的心量自然打开。心量打开的人,眼光、思维、举止、言行是不一样的。高僧大德为什么可以气吞山河,因为心量打开了。

  佛法不离世间,不要去深山里找。有人学佛后工作、家庭都不要了,觉得上班没意义,烦恼多,不如学佛,悠游自在。这个心态来学佛是不对的。如果连世俗的事业无法圆满,世俗的福报都缺少,想要有出世俗的成就,成就佛果是很难的。

勤劳做事是在培养福报

  没有学佛时福报小,人缘不好,学佛后如果不从福报和人缘去改善,哪怕出家了也很苦。不管在家出家,没有福报都很苦。

  出家后第一个培养的还是福报,从最底下做起,负责行堂、扫地、厨房烧火,哪里有累活去哪。虚云老和尚刚出家也是如此,一出家都要干苦力活,而且干了三年。开悟后建庙宇,挑水、挑土都是自己动手。

  我们在生活上,好好上班、孝养父母、爱护妻子,勤劳地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培养福报。不要认为上班没意义,上班是奉献自己,为社会做贡献,养家让家庭安顿,也是值得尊敬的事情。更不要觉得拿起经书来才算修行,其他时候都没意义。祖师修行,哪有天天拿着经书呢。

  祖师修行也要煮饭、扫地、种菜、接待客人、盖庙、处理各种事情。每天抽出很少时间,做早晚课或者晚上打坐。很多寺院,僧人还要种田、种茶,自己养活自己。所以在家人首先要自己养活自己,好好上班、孝养父母、爱护妻子,这是本分。

  只有把心量打开,福报才会进来。道在红尘。工作、生活、恋爱、婚姻、亲情、教育无不是修行。修行,远看是佛,近看是爱。只有真正爱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有悲悯、包容,才能真正转烦恼为道用。

安住于此心

  如何转烦恼为道用?譬如我们学佛一念之间要忏悔,这么一念清净心,就是佛的境界,烦恼已经消失。

  如果非要想把这个烦恼降伏,那些方法只会徒增心理的扰乱,并不能安住。这是又进一步的道理。《金刚经》有云: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是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无所住,不需要住。

  一个学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几个月,看他很有功夫,功夫也是慢慢累积来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如何才能安住?无所住即是住。心如明镜、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去留无意。要如一面明镜,事情一来要像镜子一样。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

事如大梦了无痕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学佛境界高。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事情过去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会梦多,梦醒了、留不住、无痕迹。

  人生本如梦,所有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像春梦一样了无痕。

  人生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境界,就不用再研究《金刚经》。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需要降。

  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当清净心坐下来时,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一切都不存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量大到虚空,一切既来之,则安之,都能如如不动。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陀面对芸芸众生各有解脱的方法

佛陀面对芸芸众生各有解脱的方法

  编者按:你知道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吗?为什么这么多?众生的根基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家境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所以不能采取单一的引导方法,由此我们可以深刻体会佛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良苦用...

经常做很多梦,如何念佛才能安眠

经常做很多梦,如何念佛才能安眠

问:法师,经常做很多梦,是不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多了? 大安法师答:常做种种杂七杂八的梦,确实是说明你的心很散乱。 这里面有日常生活的烙印;或者是因为追求的目标没有实现,而在梦中作出的反映;也可能...

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 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稍长,入五金行工作,倍受磨练,后由表兄接引,于二十五岁痛下决心,正式学习佛法,并到能海上师处去受三归五戒,法...

【佛教知识】善知识的八种相

【佛教知识】善知识的八种相

转发分享 获无量功德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您读下文受益,请随手转发,分享法喜,布施法益。同时修行随喜功德,与众生结法缘,积集菩提广大资粮...

佛说如法的孝敬父母,对你自身都有好处多多

佛说如法的孝敬父母,对你自身都有好处多多

  你是否孝敬父母?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从小到大你一定生活在父爱和母爱中吧?佛陀说只要你如法的生活并孝敬父母,不仅对父母有益,就是对你自身来说都是好处多多啊! 【原文】   陀...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问:师父好!请问师父,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我听说有人持午,把胃搞坏了。 宏海法师答:持午我想如果持得如法的话不会影响身体,有时候持午的重要意义就是要淡,把食欲淡下来,自然我们的其他烦恼就跟着淡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