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的意思

菩提本无树的意思

   在古老的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迦毗罗卫的王国。他们的国王有一位王子,那位王子就是释迦牟尼,但是这位王子放弃了继承王位,反而在菩提树下思考着人生和命运。众生疾苦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贫穷和饥饿呢?那一切的纷扰和永无止境的战争的根源在哪?人的一生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就这样从傍晚一直想到黎明,又从黎明一直想到傍晚。 整整想了七天七夜,终于在第七天,释迦牟尼终于悟出了四大皆空的道理。原来宇宙本就是空的,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就这样,他成为了第一个佛陀,创立了盛传至今佛教。因此,菩提树也成为了佛教徒心中的圣树。 菩提本无树,世界本虚无。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质。菩提本无树,这是佛教里面最为神圣的经典,是佛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菩提本无树,看透了整个宇宙的宏观性质,几乎是完全与浩渺时空配合的。 万事万物皆是由心产生的,喜也好,悲也罢,都是心里发出的。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也是由内心发出的。其实根本就从来没存在过,包括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甚至,就连心,也是想象出来的产物,在宇宙中也是不存在的。就连宇宙,也是一个不存在的个体。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属性,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本来时间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尘埃也是物,既然物都不存在了,又怎么能说是被物质浸染呢?这真是佛祖看透了真谛总结出来的。宇宙存在的只有浩渺,佛祖是空的,佛法也是空的。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力无与伦比,是所有法会佛事中都一定会持诵的神咒。​《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 ”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

佛与地藏菩萨倾情对话感动千万人

佛与地藏菩萨倾情对话感动千万人

【原文】   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可混为一谈

文:释智诚 秋吉彭措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

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

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

问: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是应该什么都不争不要,遇到别人争抢一味退让,视为吃亏是福吗?那这会不会助长他人的贪心呢?佛弟子到底应该怎么做? 答:争取,有时是为私利,有时当属精进。佛子心怀慈...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问: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什么是心地法门,怎么修? 宏海法师答:心地法门,可能在我给大家做交流时老提到这个词。心地法门是一个总持法门,讲到我们所有的轮回也罢、解脱也罢,在轮回之中造善业而升到善道,...

每天忏悔罪业,罪业的念头是不是又会数数熏习

每天忏悔罪业,罪业的念头是不是又会数数熏习

问:请问法师,法师一直在讲重罪问题,必须至少忏一年,见好相为止。那么如此说来,一个人犯杀业 净界法师答:对方有死亡吗?对方死掉。那就重罪。 问:那犯后他每天不停地忏悔,杀人的念头一次又一次在他心中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