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德的禅语:句句都是觉者的忠告

------------------------------------------------

1·好好管教您自己,不要管别人。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懂得人生多少?

7·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修行是点滴的功夫。

1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列外的。

1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是,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认识自己,降服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费你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2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0·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2·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它,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3·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痴。

3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35·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6·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8·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

42·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嫉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已经过去的事情和将来未发生的事情。

4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界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46·请用你慈悲的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7·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8·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9·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0·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满毒药呢?同样的心,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51·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52·这只有圆滑,这个世界没有圆满。

------------------------------------------------------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让我们花3秒钟时间:点击右上角图标,然后选择分享至朋友圈,让我们共同传播智慧,传播真善美!

------------------------------------------------------

缘之源官网:http://www.fojiaoyongpin.com.cn/

缘之源论坛:http://bbs.fojiaoyongpin.com.cn/

微信公众号:缘之源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体会当下就可以“万事休”的法门

体会当下就可以“万事休”的法门

  编者按:生活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万事休好似痴人说梦。对于平常人来说,什么时候才算万事休呢?是不是只有到了生命的终结时才算万事休?   【原文】:若教有意千般尽,才觉无心万事休。   《金刚...

禅宗六祖慧能

禅宗六祖慧能

早年少年时期:惠能俗姓卢,传说初生时有“二异僧”来取名“惠能”,是从小就叫惠能;按照佛门惯例,“惠能”是出家时的法名。父亲原在范阳(今北京附近的涿县)做官,后来被贬迁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惠能于...

佛教里面哪部经最殊胜

佛教里面哪部经最殊胜

问:常听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又常听人说某某部经是最殊胜的,而不同的人推崇的"最殊胜"的经还不相同。我有点不明白,请问:难道,佛经像宝石一样还有成色区别...

亲人临终不愿往生,该如何劝导

亲人临终不愿往生,该如何劝导

问:我的亲人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亲人并没有求生净土的愿望,我应该如何帮助他? 大安法师答:这时候你要善巧一下,他肯定还是想身体健康嘛。很多人死到临头,他也想哪怕多活一分钟也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

蓝毗尼花园——佛陀出生的地方

蓝毗尼花园——佛陀出生的地方

传说佛陀(Buddha)俗家姓名为乔达摩·悉达多(Gautama Siddhartha),父亲是释迦族(Sakya)的首领净饭王(Suddhodana),母亲摩耶夫人(Mahadevi)。传说印度北部...

华严宗的起源

华严宗的起源

佛灭后七百年,龙树菩萨从龙宫传来《华严经》。东晋时,印僧佛陀跋陀罗在扬州道场寺译《华严经》,以及其他诸师的讲传疏解。唐杜顺和尚(传系文殊菩萨转世)悟入华严法界,始倡华严宗。著有《法界观》,《五教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