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禅宗“核心”,如何才能开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我们中国祖师所讲佛法唯一称为经的典籍,所以极为重要。

《坛经》上说:“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我们东土禅宗的第六代祖师——慧能大师,大家尊称为佛。 

《坛经》对于中国佛教的影响极为深远,分为五讲:  

第一、禅宗与六祖得法偈。

禅宗的源流——禅宗从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大迦叶尊者开颜含笑,禅宗的心印就传下来了。

历代祖师以心传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涅槃妙心,此微妙法门就传下来了。

大迦叶传给二祖阿难陀,阿难陀传给三祖商那和修,商那和修再传给四祖优波毱多,渐次传到第十二祖马鸣菩萨,第十四祖龙树菩萨,到了达摩大师是二十八祖。

达摩大师到中国来是东土的初祖,传给二祖慧可,二祖传给三祖僧璨,僧璨传给四祖道信,道信传给五祖弘忍。弘忍大师前生是一位栽松老人,栽松老人在湖北黄梅一带每一天栽松树,而且对禅宗也很有兴趣。

弘忍大师在湖北黄梅东山建五祖寺大弘禅法,然后传到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大师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38年。二十四岁的时候在黄梅五祖寺得法,即得到祖师的衣钵。

在广东四会隐居在猎人队伍里十五年,三十九岁到广州法性寺、现在的光孝寺,请印宗法师剃度。

然后回到曹溪宝林寺、现在的南华寺,开坛说法三十七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入涅槃。

他一生开示弟子的教法,由他的门人法海禅师汇集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坛经》的主要思想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六祖大师第一次说法就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也就是说整个《坛经》是六祖告诉我们他开悟的经验,怎样可以开悟,开悟的证量是什么,分为十品。

一、《坛经》十品的主要内容  

第一品《行由品》,六祖讲他得法的因缘。

第二品《般若品》,六祖大师开示我们如何开智慧。

第三品《疑问品》,主要讲三个方面:  

第一、讲什么是功德。六祖大师因为韦刺史提问,说:当年达摩祖师来东土的时候,梁武帝问他,“我建寺度僧,有没有功德?”所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梁武帝一辈子建了很多的寺院。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而是福德。  

六祖就开示我们,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我们要透过六祖大师的开示,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功德。内在,我们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功夫。外在,我们能利济众生,这是德。 

第二、就是回答韦刺史的提问,“什么是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大家要正确理解,有些人读《坛经》不理解,看到六祖说:“东方人心恶,求生西方;西方人心恶,求生何国?”认为可能没有净土法门产生怀疑。

其实禅与净土并不矛盾,六祖大师也并没有否定净土法门,没有否定西方极乐世界,而是“但除其病,不除其法”,消除我们众生对于净土法门的误解,告诉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祖师开示我们要除十恶八邪来念阿弥陀佛,才能真正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谓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土之外,祖师开示我们实际上是教我们要持戒念佛。

十恶是十善业的反面,八邪是八正道的反面。

我们要以修十善业、修八正道为基础来即今始觉,念我本觉,而证得究竟觉,即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来显发我们自心的自性弥陀,所谓“念念弥陀念念觉,声声唤醒本来人”。 

第三、六祖开示我们在家如何修行:“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有十五首《无相颂》,六祖大师把我们在家学佛的纲要都概括在其中了。 

《定慧品》是禅宗的核心,六祖大师告诉我们如何能开悟,如何真正开智慧。

六祖见五祖的时候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

我们只能说:“弟子自心,常生烦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六祖大师开智慧的心法是什么?在《定慧品》里讲得非常透彻,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非常透彻告诉我们如何能够开智慧,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整个《坛经》我们要把握住三个核心。

第一、六祖大师以真如自性为本体论。

我们皆具有佛性,都有佛性,也就是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成佛的条件。我们如果没有佛性,要修也难以修成就。正是因为佛性是我们本具的,所以我们可以成佛。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上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

“本觉本有”,我们的佛性是本有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本来具足的。

释迦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此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我们本具的佛性,圆觉妙心,真如佛性,这是本体论。 

中国的哲学关于人性,历来有性善、性恶的说法。

荀子说:“人性本恶。”后天受到教育就会变善。

孟子说:“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

受到后天环境的污染就会变恶。

但是佛法超越于性善、性恶之说,直接说我们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具佛性。非常、非无常是不二法门,所谓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这是本体论。 

第二、实践方法,实践、实修的要领就是顿悟,六祖大师高唱顿悟成佛之说,使我们整个中国的佛教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他的认识论,是以无念、无相、无住,作为禅宗的认识论。

我们知道如何开智慧,知道禅宗的心法,如何实修呢?

第五品《坐禅品》。六祖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破除我们认为把腿子盘起来就是坐禅,我们要使这颗心清净,所谓住心观净。而是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外不著相名禅,内不动心名定,”是真正的禅定。

《忏悔品第六》,六祖从五个方面开示我们:  

第一、传香,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前三者是因地的修行,后二者是果地解脱、解脱知见。所谓“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直指心地。

第二、传无相忏悔。

第三、发自性四弘誓愿。 

第四、授无相三皈依:皈依觉,两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六祖开示我们要由外在的住持三宝,启发我们自性本具的自性三宝——觉、正、净。

第五、自性一体三身,佛的法身、报身、化身在我们一身之中圆满具足,在我们自性之中圆满具足。

《坛经》主要开示到第六品就圆满了。

《机缘品第七》是讲六祖大师如何应机说法,善巧方便接引学人开悟,有些人根机很利,六祖大师几句话他就能于言下大悟。

《机缘品第七》和《顿渐品第八》里,列举了十三位善知识。

我们知道六祖一辈子,在他门下听法、开示、悟入的弟子非常多,大彻大悟,各化一方,弘扬圣教的有四十三位。

无尽藏比丘尼、志彻等,都是因为学《涅槃经》有不理解的地方请问六祖,六祖开示之后开悟了。

再者,法达法师是诵《妙法莲华经》,诵了三千部也还没有开悟,六祖一开示他就悟入了,所谓“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六祖开示我们要能够转经,不要被经所转。

我们只是念,就是被经所转,执著于文字相。

我们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实修,这就是能够转经,转法华。

  ——摘自大愿法师《六祖法宝坛经》略讲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如何区分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师?

如何区分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师?

善士问:   佛陀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请问法师,该如何区分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师? 达照法师答:   这个最主要的评判方法就是三法印和一实相印,符合三法印的说法都是正法,大乘佛法符合...

人生苦乐无常,如何保持平常心呢

人生苦乐无常,如何保持平常心呢

问:人生境遇,苦乐无常,如何能保持平常心呢? 索达吉堪布答:的确,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既会有快乐,也不乏痛苦。无论何种身份,皆会尝尽酸甜苦辣。只有胜不骄,败不馁,坦然面对人生百味,方为具智之人。法国哲...

临终后没有瑞相,能证明往生吗

临终后没有瑞相,能证明往生吗

问:临终助念遇到一件颇有争议之事,一向姓女居士茹素念佛四十余年,平时信愿具佳,晚年感染尿毒症,就在临终前一段时期痛苦不堪,神识昏迷。 然而就在往生前大约二十分钟,突然得佛加持,随我们助念团大声念佛直...

是供佛好,还是供菩萨好?

是供佛好,还是供菩萨好?

问:供释迦牟尼佛好,还是供菩萨好,比如供观音菩萨? 如瑞法师答:佛教里有很多的佛菩萨,每个人的因缘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见观世音菩萨就觉得很欢喜,有的看到释迦牟尼佛觉得欢喜。这就是自己与哪尊佛有缘,和哪...

如何对待寺院里存在的打卦占卜

如何对待寺院里存在的打卦占卜

问:请问法师,对目前一些居士和寺院里存在的打卦占卜、及烧纸钱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大安法师答: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寺院存在的功能是什么?寺院是安顿修行人办道的道场。里面有佛宝、有法...

佛陀用“飞蛾扑火”开示色欲对人的危害

佛陀用“飞蛾扑火”开示色欲对人的危害

  编者按:你知道飞蛾投火这个寓言吗?现实生活中,酒、色、财哪个最吸引你?佛陀为了说明色欲对于人的危害,设了这个飞蛾投火的比喻。   【原文】:譬如飞蛾见火光,以爱火故而竟入,不知焰性燃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