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

  讲一讲“四不可得”的典故

  有四个兄弟都是修行人,而且都得到神通,有一天他们预知时至,知道七天后会死亡,就彼此商量以神通力逃避死亡的方法。一个遁入山中,一个沉入海底,一个飞升空中,一个是躲到市区热闹的地方,不过七天一到,无常逼及,此四个修行人,终不免一死,再度随业轮回。

  他们虽然有修行有神通,来去都知道,而且变化自在,能够飞天遁地,但是也没办法永远不死。一旦死亡,神通跟着消失,自然随着过去的业投胎转世,投胎后能否保持修行,再次得到神通,就不一定了!

  所以,修行者最后如果没有解脱生死轮回,或是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只会在六道中轮转,来来去去。过去的无明引起现在的果报,现在的业力又引起未来的轮回,遇到善的因缘就行善积德,遇到修行的因缘就修行,遇到坏的因缘就造业,总之都是在六道中往返来去。

  这四个修行人,一个遁山、一个入海、一个飞天、一个避入热闹的地方,最后还是死亡。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祇树给孤独园,以神通看到四个修行者的后果,当下开示世间有“四不可得”:

  第一、“常少不可得”,就是说希望达成经常少年的愿望是不可能的。

  第二、“无病不可得”,就是希望长年健康无病也不可能。

  第三、“长寿不可得”,希望长生不老也是不可能的。

  第四、“不死不可得”,想要永生不死,也不可能。

  总之,人都会老、会病,甚至还没老就死亡,再长寿最后仍不免一死,就像这四位有神通的修行人一样。

  这个“山海空市”的典故,就是在比喻无常,告诉我们无常时时刻刻都在压迫我们的身心,如影随形,不管何时、何地,正在做什么,无常从未离开我们,而且也没办法逃避或抵抗。无常一到,非常猛烈,就像洪水、土石流,冲下来的时候,楼房、桥梁会实时崩塌或断裂开来;也好像台风一来,不管多大的树木,多粗的电线杆,照样倾倒;又好像闪电,瞬间被击到,就立即死亡。

  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总是苦、空、无常,世间只是一时种种因缘的会合,不论夫妻、父子或眷属,也不论此生是荣华富贵或贫穷下贱的生活过程,既然是因缘的组合,有一天因缘分散,一切就不再存在。

  所以说“世间虚假,唯佛是真”。

  “佛”在这里是指“阿弥陀佛”,唯有阿弥陀佛,唯有极乐世界,是永恒存在,是清净无污染的,所以我们以佛为念,以净为归。“以佛为念”就是以阿弥陀佛为我们所念的对象,“以净为归”就是以极乐净土做我们归宿的目标;以阿弥陀佛为我们生命的依靠者,以极乐世界为我们安乐的故乡。(上人于净宗书院为莲友闽南语开示)

 

点我:

相关文章

父亲两世开导儿子

父亲两世开导儿子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生气不如争气

生气不如争气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四处打听,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 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5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5

  民国某校书  某校书(妓女),不知她的姓氏。刚刚成年,忽然省悟洁身自好,皈依佛法,专心净土。去掉化妆,在上海虹口,租一间屋子,供奉母亲住。诚心念佛,早晚没有间断。平时喜欢请佛像,礼拜供养,一室...

文殊菩萨的故事:李长者见圣授道传

文殊菩萨的故事:李长者见圣授道传

  唐朝长者李通玄,曾经游过五台山,在善住院碰到一个僧人,传授他《华严经》大旨。天快黑时,僧人告别。长者说:“天色已晚,师父要到那里去?”僧人指指北台顶,行走飘飘然,好象驾着风,长者追赶不上。到夜...

真正的富有

真正的富有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国家,名叫多味象,这个国家的国王信奉外道。  有一天,国王起了一念善心,想要行大布施,于是就依婆罗门法,以七宝堆积如山,只要有乞丐来,随他们自取一把而去。经过了几天,宝山仍然看不出...

百业经:(70)婆罗门儿子·供塔生喜善辩证果

百业经:(70)婆罗门儿子·供塔生喜善辩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