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5)春乾摩比丘尼──两世驼背等流果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5)春乾摩比丘尼──两世驼背 等流果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大比丘尼⑴(Bhikkhuni),名曰春乾摩,她有众多眷属和尼众经堂。所居附近有许多戒学较高的比丘尼,她们具足种种神变,经常以各自的神通力到北俱卢洲⑵(Vttara-Kuru)、西牛贺洲⑶(Apara-Godaniya)、东胜神洲⑷(Purva-Videha)、三十三天⑸(Trayastrimsat-Deve)及人间富贵的地方去,带回各种珍宝与美食。见此,春乾摩比丘尼十分羡慕,心想:我若能象她们那样该多好呀!她一直琢摩:要学习神通,可是到哪里学呢?又跟谁学呢?去跟那些比丘尼学吧,她们的嫉妒心强,怕不一定会教我,(师言:释迦佛时代的女性也是有不共的烦恼,尤其是嫉妒心,无论出家或在家都一样,故女众应该认识自己的烦恼,并对症下药。)若跟比丘学吧,男女众说话都遮止,更不要说想学窍诀了。(译者:男女僧众不许说话,在《百业经》中也有如此教证,并非有人擅自所定。)她天天苦思冥想,终于,她想到了寺院外的六群比丘(Cha-Bagiyabhikkhu)。春乾摩这时暗自高兴,觉得:这些恶行比丘既不受寺管辖,又不受戒律束缚,谁也管不了,我可以去跟他们学神通。于是,她就借口供斋与他们联系。她亲手做许多美味饮食好好地供养了六群比丘。然后,她说:“我有一个请求,希望你们传授我一个神变。”六群比丘对她说:“教,倒是可以。可你要知道,窍诀可不是随便教人的。按规矩:教窍诀,对方要么有大的供养、要么以学术交换、要么一生中不传任何人。不过,你吗?如果三个月内天天以饮食供养我们,再供养每人六种资具,我们可以发心教你一个神通。”听此言后,春乾摩比丘尼信以为真,便欣然答应了。三个月当中她按要求供养了六群比丘。三个月过后,她对六群比丘祈求:“我的供养圆满了,该教我神通了吧!”他们很爽快地说:“可以。不过,学神通首先要锻炼好身体,身体越强壮,神通越容易修出来。”她赶忙问:“那,我该怎样锻炼呢?”他们漫不经心地说:“第一天,先站在一个凳子上跳下来,依此类推,到第七天从第七个凳子向下跳。这样,身体锻炼得很好了;接下来,第一天从一层楼上跳下来,第二天从二层楼跳下来,直到第七层楼上跳下来,一直坚持下去。这样,身体越来越好,神变也越来越大,以后,在空中飞来飞去肯定没多大问题。”然后,春乾摩比丘尼真的去按这个所谓的“教言”去作了,一天、两天、三天……结果到了第七天,她从第七个凳子上摔了下来,把腰椎骨给摔断了,成了驼背。她痛苦地对六群比丘说:“你们给我教的是什么神变?怎么把我的身体‘锻炼’成这个样子!”但六群比丘神态自若,蛮不讲理地回答说:“这,我们就不管了,该教你的都教了。”听到这番话,春乾摩比丘尼生起大嗔恨心。无论在经堂里还是在道路旁,逢人便说六群比丘是如何如何地作骗,使她成了驼背。(译者:现在有些居士也是先供养,然后说被骗了。所以,首先观察供养之境,极其重要。)众比丘听说此事后,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六群比丘作骗于春乾摩比丘尼?唯愿为说。”世尊告诸比丘:“此乃前世因缘。现在六群比丘骗了她,往昔也曾骗过她。那是很久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准备兴建王宫,请了许多木匠。这些木匠每天在那些弯曲粗硬的木料上,画线凿锯将木料做得端直平滑,手艺非凡。一位看国库的驼背妇女见此情景,心想:这些木匠技艺如此高超,能否把我的身体也做直了?那些木料弯曲不直又粗又硬,而我的身体是比较柔软光滑的,应该更容易做直吧。几经思考后,她就去对木匠说:‘您们的手艺很不错,能不能把我的身体做得象木料那样端直?’这些木匠说:‘按道理是可以。但有个条件,如果三个月内每天供养我们食物,我们就愿意。’听毕此言,这个驼背妇女欣然应允。三个月过后,她对木匠们说:‘已经供养你们三个月了,现在可以把我的身体做直了吧?’这些木匠一本正经地说:‘是,现在可以了。不过,我们作木料是先在上面画线,再用斧子砍、锯子锯,这样木料就做得端直了。同样,也让我们在你身上画线,再用斧子砍、锯子锯,……’听到这话,那个驼背妇女毛骨悚然,很害怕地说:‘怎么?用斧子砍?那不就把我砍死了吗?’木匠们满不在乎地说:‘那又有什么办法?除了斧子砍、锯子锯,我们别无它法。’当时,驼背妇女很伤心,但又不敢向任何人言及此事。诸比丘,当时的驼背妇女就是现在的春乾摩比丘尼,木匠们就是现在的六群比丘。往昔他们骗了她,没满其愿,今世她继续受骗。”(师言:这是同行等流果⑴。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亲怨若今生不了,则一直生生世世报下去。所以,我们平时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眼觉得很好或讨厌,这都是前世的因缘,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点我:

相关文章

法句经故事集 解脱要靠自己

法句经故事集 解脱要靠自己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解脱要靠自己  ◎ 智者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或别人的利益而造作恶业, 智者也不会为了求子、财富或谋国而造作恶业,真正的智...

无暇和尚的故事

无暇和尚的故事

  无暇和尚的故事  在九华山一千六百多米海拔的山顶上,有一座六百多年历史的寺院叫“百岁宫”,寺院石碑上记录着明代一位126岁高僧的生平:  无暇和尚,又名海玉,24岁出家,因为仰慕地藏菩萨“地狱...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六:提婆达多被五百比丘遗弃的因缘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六:提婆达多被五百比丘遗弃的因缘

  提婆达多被五百比丘遗弃的因缘  戒行(1)波罗蜜  一时,佛在竹林精舍(2),提婆达多要求佛陀教他学习神通法门,可是佛陀一向总是叫他先在人格修养上学习,不要贪求神通,因为神通与德行毫无关联,所...

海涛法师:寒山拾得问答

海涛法师:寒山拾得问答

  有一日寒山禅师问拾得禅师一个问题,说:  “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样做才好呢?”  拾得禅师回答他:  “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

胜则增怨

胜则增怨

  舍卫国东园的鹿子母讲堂外,有一株参天古树,树顶圆如伞盖,佛陀正在树下打坐。这时有一位年约半百的婆罗门,名叫婆罗豆婆遮,来到佛陀座前,不由分说的乱骂乱叫,禅定中的佛陀丝毫不予理会。  过了一会儿,佛...

琉璃王与释迦族

琉璃王与释迦族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时,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于二十岁时领兵将父王罢黜,并且杀死了兄长祇陀太子,自立为王。  有一恶臣名为耶利,告诉琉璃王说:‘大王,当初您身为皇子,到迦毗罗卫国学习,曾受到释迦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