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恕道从善语做起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粗言,不能去说,因为既害人又害己。

  在身、口、意三业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口无遮拦嘛。因为我们都有这种烦恼:总是会看别人的缺点,看到了总是喜欢说出来。于是就造了口业。

  言语伤人,就好像热天忽然面临着寒冷的冬天一样。一句恶言伤了人家的心,对方是一辈子都会怀恨在心的。

  怀恨的种子记在识中,可能生生世世双方都会碰面。像存的本钱还会长利息一样,微小的恶言以后可能形成大的冤家对头,相互伤害来报偿。这样一来,自己造口业有果报,又害别人生起瞋恨之心,彼此都受伤。

  相反,就要“修习善语”——慈善、真诚、和合、恭敬的语言。修习善语,自他受益。菩萨四摄法里也有“爱语”这一法。

  语言对人的心理作用是非常细微的,但我们却常常在这方面不太注意。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怎么得罪的,以后生活、人生很坎坷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其实问题常常就出在口无遮拦,喜欢讲人坏话,这话又传到对方那里,于是就得罪了对方。人家以后跟你过不去,你还会想:“哎!他怎么这么坏呀?”实际上是自己种的恶因之果报。

  所以要修习善语、随喜赞叹他人。其实这不容易,但我们要逆生死流而行之啊!一般人都是说人家的坏话非常厉害,非常痛快,恨不得将人家祖宗三代的坏事都给说尽,他才高兴;赞叹别人一句,却很难出口——就是赞叹不出来。修习善语不是很容易的。

  为什么一定要培养一种同体的慈悲心、不忍之心?当我们想用恶语伤害对方时,如果有同体观,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愿不愿意被这种恶语伤害呢?

  恕道的根本的精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就远离粗言;通过“己欲达而达人”,修习善语,人我兼利。

 

点我:

相关文章

呷绒多吉上师:修好了“皈依”也就几乎修好了一切

呷绒多吉上师:修好了“皈依”也就几乎修好了一切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528  很多人虽然已经皈依佛门...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三讲:净土教的重点在于往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三讲:净土教的重点在于往

四十八愿 第三讲:净土教的重点在于往生,不在于觉 讲解:纯祥法师 十八愿是本愿 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弥陀佛的别愿有四十八条,这是阿弥陀佛所特有的...

纯祥法师: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三

纯祥法师: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三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三 主讲:纯祥法师(讲经录音整理) 经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这段话是...

欺骗别人的感情也会有因果报应

欺骗别人的感情也会有因果报应

今天我想写一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情和果报,希望可以警醒更多人,在爱情上不要去欺骗任何一个人的感情,果报自受,真实不虚!我自身是一名佛学修行人士,虽说只短短学佛...

供养一把石头为何换来几世富贵?

供养一把石头为何换来几世富贵?

舍卫国中有位富翁,他的夫人为他产下了一个胖嘟嘟的男孩。当这个小男婴呱呱堕地时,天上突然降下了大量的黄金、白银、珍珠、玛瑙、琥珀、琉璃、珊瑚。这七样东西堆满了他家的...

不知足的顶生王

不知足的顶生王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处静坐,独自思惟佛法时,心中生起一念:「所有众生,皆因一念爱欲之想,而有欲爱,日夜穷逐不舍,未曾满足。」於是,阿难尊者在傍晚时,从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