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修行的中道,不能急躁也不能懈怠

【原文】

  精进勿逾分,无迟亦无怠,所有诸障碍,比丘须超越,共舍彼此岸,如蛇蜕旧皮。

  《经集》

  【注释】

  人修行时应勇猛精进,但又不能极端过分,不迟缓修行也从不懈怠,克服修行中的所有烦恼,比丘须超越修道中的一切障碍,一切祸福与善恶的变化,舍弃生死的此岸和彼岸,犹如蛇蜕去衰老的皮。

  【备注】

  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语佛典《经集》,列在经藏《小尼迦耶》的第五部,是汇集部分佛教经文而成,内容为佛陀与比丘、婆罗门、国王、农夫、牧人、仙人、夜叉等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说法。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

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

问: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师、唐代的圆泽禅师,还有真如喆这些大修行人,有禅定,能开悟,为什么连欲界诸天也生不了,反而使后世不如前生?为什么他们的戒定慧修行功夫在临终时用不上? 大...

佛陀说持戒的重要性

佛陀说持戒的重要性

  佛陀涅槃时是如何教导弟子的?佛陀告诉众弟子,要已戒为师,戒是正顺解脱之本,能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原文】   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

我问师父

我问师父

问:我有三个问题请问师父: 第一个,阿罗汉在有余涅槃位,意根断不断除,断除意根中哪一部分? 第二个问题,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如何断除意根中的一切法? 笫三个问题,入无余涅槃的阿罗汉怎么还能回心向道行菩...

佛教起源于印度,昌盛​于中国,造福于世界

佛教起源于印度,昌盛​于中国,造福于世界

我们一千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沿着这一人间佛教的方向发展,取得极其巨大的成功。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安徽安庆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

如何化解生活、工作上的压力

如何化解生活、工作上的压力

问:当今全球面临严重的精神危机,到处都存在着压力山大,我们个人也要面对生活上、工作上的许多压力。我想问一下,这些大到全球、小到个人的压力,佛教中如何来化解?有人说要放下,但压力不是说放下就不存在了。...

如何辨别随缘与攀缘

如何辨别随缘与攀缘

网友:什么是缘分? 学诚法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网友:世间情皆缘。如何把握好惜缘,不攀缘? 学诚法师: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这就是攀缘。 网友:请问主动去参加放生与绝不主动攀缘这句话矛盾么? 学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