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去五台山,很多细节要先知道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需要想想真正缺少什么,又需要什么,需要找一个平静的地方,好好想想----至有缘的你。

此文我会分享我多年一直使用的发愿心得,因为如果不知道如何发愿,那么请不要轻易去五台山,因为那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另外,我也会附上去五台山的一些心得经验。

首先,我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但是我每年坚持都去一次,到现在已经有七年了。自己也曾发愿在有生之年只要还能够动得了,就要坚持每年都去一次,可能是去发愿、愿望实现了再去还愿,当然也是因为每去一次都会对人生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相信很多人内心都有一个念想“此生定去五台山一趟”,但是却总是一推再推,迟迟未能达成心愿。

其实如果你深入了解五台山,你会知道它有太多的魅力与神奇。其实五台山又叫做清凉世界---得到智慧了可以灭除贪欲,嗔恨,淫欲,就可以得到清凉。文殊菩萨作为七佛之师,而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上善人、修行人聚集的地方,加持力是不可思议的。

相信很多人想去五台山朝圣的人,都遇到过如此经历:当朝圣的念头出现,定好什么时候去,往往会在快要出发前遇到突发事件而推迟。过了好些时日,才恍然想起,说好的去五台山怎么没去成呢?为什么呢?

因为功德太大了,我们的“业障”就会阻碍我们。

怎么举例呢,就如一个人习惯了阴暗,突然给他阳光,他就觉得不自在,不舒服,他会抗拒。所以,有的人想去五台山,突然间又觉得不去了,感觉呆在家里舒服。有的人要去时,突然又有事情,然后一障碍,就不去了,这也是障碍之一啊。

还有的人,等以后再去,可是谁能保证以后,一定能去吗?

五台山作为智慧主文殊菩萨的道场,我们将朝圣之行,称之为:“脱胎换骨”——把业障身转化为福德智慧身。

上去五台山的人,多半是内心有过不去的结。过去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等闲莫向塔中行;不为礼拜恭敬事,纵有恒沙福也倾”。也就是说,我们去三宝地,要么是求一点智慧,要么是修一点福报。

虽然现在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少进到五台山的人,只知道跑跑道场、烧烧香、拜拜佛,这个就是近山而不知山了,有的让佛菩萨保佑全家大小人平安、身体健康;有的求菩萨保佑自己升官发财;有的是求子女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等等。

其实准确来说,不是求,而是发愿。佛教中其实是没有“许愿”“祈求”这个念的,而只有“发愿”。何为“发愿”,发愿是先从自己做起,先承认自身的问题,而后以自己努力改正为前提,加之努力用功,最终达成愿求,或者说是与所求相对应。

整个五台山人间烟火最接近的当属五爷庙,大多数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希望能把自己内心的愿望告诉五爷,只是发愿的过程大多数人可能没注意到。

发愿不要只为自己,要转变心念去里以更多人甚至更多众生,这样功德自然广大,发愿也更加正面。求财,愿意救济贫苦。有好的婚姻伴侣可以利益父母子女等等,这比自私的发愿强得多。关于发愿,可以参考一位老师傅文章的分享,见解独到。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问: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这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慧广法师答: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矛盾,都是因为误解而引起的,误解的可怕之处在于,连最亲近的人,包括父母和伴侣都会...

若做到这四点能远离各种障碍速证清净

若做到这四点能远离各种障碍速证清净

【原文】   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法障,速得清净。何等为四?一者、以深意乐摄三律仪;二者、闻甚深经不生诽谤;三者、见新发意菩萨,生一切智心;四者、于诸有情,大慈平等。尔时世尊而说偈言:以...

净土宗十三祖

净土宗十三祖

1、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2、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什么是方便法与究竟法?

什么是方便法与究竟法?

什么是方便法,什么是究竟法?   佛法当中有讲方便法,有讲究竟法。作为我们佛弟子确实要弄明白,你不要把方便当究竟,把究竟当方便那就会很麻烦,也就是说你会吃错药,你本来没有这个病,你把这个药吃...

出离世间苦海最好的法门

出离世间苦海最好的法门

  你常拜观世音菩萨吗?在众多菩萨中,你是不是最想亲近观世音菩萨?在《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证道者分别讲述了自己的修行证悟经过,文殊菩萨认为在这二十五圆通法门中,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最适合世...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自己选择的声闻道就觉得非常的吃亏,失于如来无量知见。结果没想到佛陀说,你什么都没有失掉。我们看经文。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