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密宗的由来及其特点

一、密宗的由来

有人说印度是世界哲学的最早发源地之一。的确如此,释迦牟尼作为一名世界公认的古代哲学家,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诞生于印度,并出色地创立了富于深奥哲理性的印度佛教,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富的文化遗产。现在人们又将佛教划归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可以说是后人迄今仍然崇尚释迦牟尼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印度佛教大致经过了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和密宗佛教时期。

原始佛教,也就是早期佛教,这一时期大约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至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一百年左右,是佛教的最初传播阶段。

部派佛教时期,大约从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后150年。这一时期是佛教派别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大乘佛教时期,大约从公元一世纪中叶至七世纪。大乘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初期大乘(约一世纪中叶至五世纪)、中期大乘(约五世纪至六世纪)、后期大乘(约六世纪至七世纪)。

密宗则是印度后期佛教的一大特色。密宗,又称密教,现在又有许多一般的通称,诸如“怛特罗佛教”“秘密佛教”“金刚乘”“持明乘”“密乘”“果乘”等。佛教密宗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七世纪中叶之后,印度教融合当时印度的各种学说(包括佛教)而复兴起来,这对佛教来说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而当时的大乘佛教不仅局限于“经院哲学”的范围之内,而且更以思辩烦琐的学风,正在脱离广大群众。为此,大乘佛教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从而挽回自己的颓势,而积极接近印度教或婆罗门教,从他们那里开始接受曾经竭力批判的东西,如禳灾、祈福和密咒等观念,并对此进行合理化或佛教化,最后形成相对独立的密教体系。可以说“密教是佛教与印度教结合的产物。”

从密教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密教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初期杂密阶段和后期密教阶段。

A、初期杂密

大乘佛教终究成为密教,可以说是突如其来,也可以认为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所谓突如其来,是因为在释迦牟尼时代,佛教极力反对神权,贬斥神秘,否定方术,一切咒语均为抛弃之言语。可见,佛祖不提倡方术、密咒等植根于民间的观念或信仰。其历史渊源,如在《长阿含经》卷十四·二十“梵动经”有载:“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种种祈祷,无数方道,恐热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或为人咒病,或诵恶咒,或诵善咒……或咒水火,或为鬼咒,或诵刹利咒,或诵象咒、或支节咒,或安宅符咒,或火烧、鼠吃、能为解咒,或诵知生死书,或诵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切音书,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在《中阿含经》卷四十七“多界经”中记载: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在部派佛教的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诵律卷四十六等,即有佛陀听许持善咒治疗宿食不消、毒蛇、齿痛、腹痛等记载。佛陀在《长阿含经》卷十二大会经中,为了降伏诸天,结了数咒。佛陀在《杂阿含经》卷九·二五二经,也向舍利说了毒蛇护身咒(注:参见《印度佛教史》圣言法师编述,223页)。可见,密咒及其使用早在原始佛教的经典中就已出现。不过,密咒最早还是发源于婆罗门教,释迦牟尼在世时尽量禁止密咒在佛教学说中出现,后来加入佛教的外道人数渐多,他们习用咒语治病。至部派佛教时,如法藏部,推崇目犍连,盛说鬼神,咒法渐行。

就一般而言,佛教密宗的思想萌芽见于《阿含经》。认为唱诵巴利文《律藏》和《长阿合经·大会经》等中某些简单经文,依此功德就可除灾招福,此为明咒信仰。这种形式的密教叫“杂密”。还有以特定的文字、语句为特征,冥想与此有关的深刻含义,以期达到精神统一的陀罗尼。这些明咒、陀罗尼被称作“真言”(注:参见《印度·中国·日本三国佛教史略》49—50页,中国佛教协会经书印赠处世哲学994年出版)。这些即是最初的“杂密”。

根据密教自己的说法,密教是由大日如来(摩诃毗卢遮那)传授给金刚萨埵(又名金刚手、持金刚)。金刚萨埵是大日如来的内眷属,是诸执金刚的上首,处于金刚法界宫,亲蒙大日如来的教敕而结诵传持密乘,成为付授密法的第二祖。释迦牟尼圆寂后八百余年,龙树菩萨出世,开南天铁塔而亲自向金刚萨埵面授密乘,为第三祖(注:参见《印度佛教史》227页,圣严法师编述)。又如“日本传统说金刚乘的教义照佛陀的嘱咐被金刚萨埵贮在南印度的一座窣堵波下面,直到人们能够理解的时候,方才问世。后来龙树开了这座宝塔,接受了金刚萨埵的灌顶,然后传播这种教义。”(注:[英]渥德尔著《印度佛教史》453页,王世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这些传说性的记载很可能是后来密教学者附会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密教的萌芽早在原始佛教时期就已存在,只是没有得到发展而已。至部派佛教时期,密教已经积累了许多素材;到大乘佛教时期,密教已经有了部分理论性的东西。正如多罗那他在他的《印度佛教史》中所说:在僧护时代,事部和行部二类,显然已流行约有二百年了,但是,瑜伽与无上瑜伽二类,此时尚未出现,直到后来波罗王朝时,始见宏传。至此,密教的传承系统还很模糊,也比较杂乱。既没有出现权威的密教著作,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传承制度。因此,公元七世纪中叶以前出现的零散密教都可归入“初期杂密”的范畴。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造的罪业太深重了,阿弥陀佛能要我吗

造的罪业太深重了,阿弥陀佛能要我吗

问:我是一个罪业深重的人,堕胎杀生,开了十年大酒店,杀生无数,罪业太深重了。学佛后也忏悔了,但是心里总有罪恶感,常常想起来,总是忘不掉。我的罪业是否能忏悔掉,阿弥陀佛能要我吗? 大安法师答:挺可怜的,...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问: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一般来说,如果我们要学佛念佛求往生的话,应该来受三皈依。如果你三皈依都不受,说明你还有一个傲慢的心。要知道佛法的利益,要从恭敬中求。尤其要恭敬三宝。佛、法、僧、常...

净土宗的来源与影响

净土宗的来源与影响

在净土宗十三位祖师中,初祖东晋慧远(334-416)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侧重于禅观念佛,无论是依据的经典还是念佛的方式,实际上都与后世的净土宗不同;从北魏昙鸾(476-542)开始提倡口称念佛,经...

佛法所说的「空」应怎样理解

佛法所说的「空」应怎样理解

问:佛法所说的空,具体应该怎样理解呢? 大安法师答:一切诸法无论是心法,还是色法,它都是缘起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各种条件聚在一起的产物。不仅这个缘起的东西是空的,就是那个缘起的要素它也是缘起的。所...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干净才是家里的好风水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干净才是家里的好风水

  时光匆匆,俶尔远逝。转眼之间又是新的一年。每逢年尾接年头,中国人都讲究辞旧迎新。所以一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件事大扫除。   为得就是将过去一年的烦恼、忧心、污秽通通清理干净,以一...

别人生病他就生病,别人痊愈他就痊愈

别人生病他就生病,别人痊愈他就痊愈

【原文】   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维摩诘经》   【注释】   因为众生处于病苦之中,所以维摩诘居士才会生病。一旦众生的病苦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