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天台宗创始人——从出家到开悟的故事

智顗,被人们尊称为“智者大师”,是汉传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他本是南梁贵族之后,在18岁那年,投湘州果愿寺法绪法师门下,出家为僧。

法绪自感不足以做智顗之师,于是就介绍智顗北上,从当时著名律学家慧旷受学。慧旷不仅精通律学,而且熟悉各种大乘经典。智顗在慧旷门下,学业大有长进。此后,智顗又到湖南衡州境内的大贤山隐居了一段时间,潜心诵读《法华经》等经典。

20岁受具足戒时,智顗对佛教经典已经是非常精通了。此时,智顗对佛教禅观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时南方义学(佛教理论)发达,修习禅观者却很少,智顗无从问学,常常以此为憾。

就在此时,智顗听说禅定功夫深厚的慧思在光州(今河南光山)大苏山弘扬禅法,他立即前往投师。慧思一看见智顗就激动地说:“你不就是过去和我一起在灵鹫山听佛祖演说《法华经》的那个人吗?我俩的缘分是前世注定!。”智颔此时更是激动万分,说:“弟子确实和师父一起在灵鹫山听佛祖说《法华经》。怪不得弟子一见师父,就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振奋。”

旁边众人十分惊奇,从此将智顗视为异人,对慧思更是尊奉如神。

此后,智顗在慧思的指导下潜心修禅,常常身心豁然,寂而入定,他逐渐感受到一种新的境界。夜深山静,坐禅之时,常常感到身似清风,畅游太空……

智觊在慧思门下多年,主要研习《法华经》,为他以后创立天台宗的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慧思常常叫智顗代为讲经。他辨析佛理,深入浅出,听讲的僧人们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慧思高度赞赏智顗,说他是“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念佛后不想看书、做事的心态对吗

念佛后不想看书、做事的心态对吗

问:弟子越来越欢喜念佛,感觉念佛时心容易得定。但时间一长,就会什么事都不想干,连平时爱看的书都不想看。弟子担心这样下去,会出问题,就有抽身出来的冲动,这样做如法吗?如若不然,该如何把念佛、干活、看书...

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

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

问:请问如果没有进佛门的人,也就是说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 大安法师答:虽然没有进行形式上的皈依,但如对大乘经典有好乐当然可以读。佛法经典重在流通。一切众生愿意读佛经,这是佛非常欢喜的事。所...

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

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三辈往生中上辈者要舍家弃欲而做沙门,但弟子缘分不好,身不能出家,有大德说品位决定于心量的大小,心出家,大心凡夫也可以上品上生往生吗? 净界法师答:我基本上同意你的看法,佛法是论心...

诵《阿弥陀经》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诵《阿弥陀经》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阿弥陀经》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当前广大的佛教信徒当中,往往对于佛教的修习流于形式,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往往有一些人,对于某某佛经能够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于其中的义理一无所知...

是抓紧时间结婚,还是继续等待缘分

是抓紧时间结婚,还是继续等待缘分

问:我是90后,身边的好些女性朋友,其实年龄也不大,就是26、27岁,但是总被家里逼婚。我想问一下,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是应该抓紧时间结婚,还是继续等待所谓的缘分? 索达吉堪布答:嗯,这个怎么回答呢。(...

佛说这是做人应具备的道德修养

佛说这是做人应具备的道德修养

  编者按:做了好事、善事需要马上发朋友圈吗?干了错事需要向别人说明情况吗?这不仅是佛陀对于信徒的要求,也是当代一切人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   【原文】: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