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极简史!

谈到“密宗”,我们常常会提起“藏密”;那么,汉传佛教中有密宗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就包括密宗。不过,时至今日,有人认为密宗在汉传佛教中已经失传了;也有人认为密宗在汉地仍有传承,从未断绝;或认为如今汉地之密宗乃日本东密所回传。总之,与藏传佛教相比,密宗在汉传佛教中并不发达!

然而,在唐代,密宗却曾经盛极一时,这就是著名的“唐密”。

中国佛教密教本源于印度,而印度密教的渊源,则可追溯至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圣典——“四吠陀”。“四吠陀”的赞歌、祭词、咒语等,叫做真言,据说持诵真言便能得到神灵的护佑,达到消灾得福的目的。这种民间流行的真言信仰,也对早期佛教发生了影响,并被引入佛教经典之中,变为佛教的真言咒语。

但刚开始时,真言密法是杂糅在佛教经典中,并没有成为独立的体系,所以称为杂部密教,简称杂密。杂密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就传入了中国,有关经典也被译为汉文。

随着杂密真言咒语在佛教中的普及,并产生了与真言咒语相关的印契和曼陀罗,真言密法逐渐形成了统一的体系,佛教中出现了新的教说:即依据七世纪后半叶成书的《大日经》和《金刚顶经》等经典,以真言陀罗尼诠显诸法实相,主张佛教的根本义不在真言密法之外,这真言密法正是如来秘藏、佛教的真髓。这就是大乘正纯秘密佛教,简称纯密。

杂密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纯密则以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中心,认为一切纯正密法皆是大日如来所说。纯密产生后不久,就传入了我国:传入西藏并与当地传统信仰相结合,形成了藏密;传入汉地并被弘扬光大的,就是唐密。

唐密的奠基者,是将真言密教传入中国的两位印度高僧——善无畏和金刚智。而真正将密教在汉地发扬光大的,则是金刚智在长安所收的弟子不空(西域人)。由于他们的弘法活动主要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故佛教史上称这三位高僧为“开元三大士”。

据说,不空曾为唐玄宗灌顶,还曾为唐肃宗灌顶,后来又到五台山弘传密教,使五台山成为密教的一个中心地。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翻译了七十七部经典,受赐仪同三司,任肃国公,食邑三千户,圆寂后谥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不空弟子众多,杰出者有金阁寺含光、新罗慧超、青龙寺惠果、崇福寺慧朗、保寿寺元皎和觉超,世称“六哲”。其中又以惠果最为著名,他推动了唐密更加广泛地向朝野弘传,据说乃代宗、德宗、顺宗三帝的灌顶之师,可见其地位之尊崇,密教之兴旺。

惠果也有很多弟子,当中还包括不少爪哇、新罗及日本等国的海外弟子,来自日本的空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空海入唐求法,得惠果真传,把中国的密教传到日本,开创了真言宗,由于空海回国后以东寺为道场弘法,故又称东密。

唐代晚期,经“会昌法难”的打击,佛教元气大伤;接着又有五代十国之乱,密教在汉地终于走向衰落。

如前所述,一种说法认为它最终失传了,成为绝学;直至民国时期,一批高僧大德东渡日本学习密法带回中国,才使中断的唐密得以一时复兴。但不久,这波“密法热”便消退了。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唐密乃至更早的杂密,依然在汉地有所传承,汉密一脉,不绝如缕。

当然,无论如何,这都与唐代密法弘传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了!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全身心投入工作,是否也算修行呢

全身心投入工作,是否也算修行呢

网友:师父,如果一直观过,没法融入团队,而且很多东西很多人确实是有做得违背良心的地方,我应该怎么去改变心态,或者怎么去面对这些?因为无法改变,也无力改变。而且大家很容易就因为一点点小事以讹传讹,各种...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师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师

问:师父慈悲!弟子有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锅漏匠,由谛闲法师安排他在一个破庙里修行,因为他小时贫苦,没有读过书,所以谛闲法师只教他一心念佛号就可以,他老实念佛三年后就立地往生。那弟子的问题是,这个锅漏...

中国佛教发源地

中国佛教发源地

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位于今天的河南洛阳的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

预知时至的人能带我一起往生吗

预知时至的人能带我一起往生吗

问:法师讲经当中,提到有个老和尚念了几十年佛,将要往生时,问其他比丘,他还可以带一个人往生,结果只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和尚愿意去,所以就带小和尚往生了。我对此事很疑惑,不知道为什么老和尚往生还可以带一...

如何保持当初学佛的热情

如何保持当初学佛的热情

问:学佛一段时间了,好像并没有什么感应,信心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该如何保持当初的热情? 索达吉堪布答:我们学习佛法是为了对治烦恼习气,此过程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烦恼习气之流冲击下,我们如果稍有松...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说伏业往生? 净界法师答:带业往生就是说,临终的时候你不能让业力起现行,因为业力会牵动。要想业力不起现行,你烦恼不能起现行,因为烦恼会刺激业力。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