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论宗祖师记——第四代罗睺罗多菩萨

第四代、罗睺罗多尊者

罗睺罗多,迦毗罗国人,为提婆上首弟子,《付法传》中亦说继提婆十五代后,为十六祖,作有《中论释》;真谛曾翻译,早已佚失不传。《中论疏》云:“罗睺罗法师,是龙树同时人,释八不乃作常乐我净四德明之。”盖是真谛所传。西藏传说,龙树之师,名罗睺罗贤者,恐另有其人,不应混淆。《提婆传》说:“提婆未舍身时,告尊者罗睺罗说:‘佛为度众生,演畅妙法,利益来世,次第委嘱乃至于我,我若灭后当付于汝,汝宜护持深经宝藏,令诸众生普皆蒙益。’罗睺罗言:‘善哉受教。’”当时有一婆罗门,聪慧奇悟,造鬼名书,甚为难解,为龙树、提婆、罗睺罗三大士读诵,龙树一闻便解,并能记忆背诵,提婆再闻方了,罗睺罗经提婆为之解说亦知其义。彼婆罗门一见惊叹说:“此诸沙门一闻便能听懂我书,甚为希有。”此后,罗睺罗继提婆之风亦广破外道,住持正法。

《佛祖道影》: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尊者。迦毗罗国人。父名梵摩净德。家有园树。生耳如菌。味甚美。唯净德与次子罗睺罗多得取而食。随取随长。因十五祖至其家。曰。汝年八十一。此树不生耳。净德闻。弥加叹服。且曰。弟子衰老。不能事师。愿舍次子。随师出家。祖曰。昔如来记此子。当第二五百年。为大教主。今之相遇。盖符宿因。即与剃度。执侍。后付以大法。得法已。行化至室罗筏城。转付与僧伽难提。即安座归寂。

赞曰:宿因既符, 玄机默契, 树大法幢,弥天匝地。

二千年来 ,斯宗绵继,堪笑儿孙, 擎叉断臂。

或说偈曰

◎一九八一年八月七日‧宣公上人作

净德道种产奇才, 园囿异树长耳苔;

尊者采摘复生菌, 如来授记二五百;

宿因既符玄机契, 现果克证妙轮开;

续佛心灯光无尽, 万劫千秋永缅怀。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人生中的四个“第一”

人生中的四个“第一”

  人都希望自己样样第一,然而你也第一,他也第一,谁来做第二呢?其实,人不一定要在财富、事业、功名上争第一;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在自我要求,以及在精神、道德方面,努力发展自己的第一才是重要,所以...

鹿野苑

鹿野苑

鹿野苑(英文:Sarnath),按其所指意思,有不同称谓,指鹿王时,印地语读音为Sārnāth(梵语:सरङ्गनाद,saraṅga-nāthá),指鹿园时,梵语写作मृगदाव,其拉丁文转音为Mṛ...

佛教佛学基础词汇大全

佛教佛学基础词汇大全

佛学基础词汇  1、三宝:佛、法、僧(与自性三宝:觉、正、净相应);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4、十善:...

念经总走神,如何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

念经总走神,如何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

问:请问师父,念经时,比如念《金刚经》总会走神,怎样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呢? 宏海法师答:关于念经的问题,之所以走神,从最根本的问题上讲,就是没当回事。至少没有再尽力一些!为什么我们常说目不转睛、全情投...

净密双修这样是否如法

净密双修这样是否如法

问:末法时期净土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法门,但有些居士改学密,开始持咒,说是净密双修,这样修行是否如法?我们与他们交往时应怎样沟通? 大安法师答:当他在修行净土法门的时候,他还要尝试学点其他的,这说明什么?...

福业与波罗密有什么差别

福业与波罗密有什么差别

问:请问尊者,什么是福业?什么是波罗密?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 道澄尊者答: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之前也跟大家讲过。一般我们在行善布施,布施僧团早午餐、盖寺院、铺桥造路这些都是福业、善报。这些善报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