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论宗祖师记——第三代提婆菩萨

第三代、提婆菩萨

提婆菩萨,南天竺人,婆罗门种,或云是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人,约在佛灭度后八百年中,即公元三世纪前后。梵语提婆,此译为“天”,因有圣人之德,故人称“圣天”。曾以一眼还施天神,名为迦那提婆,意为少目天。又有一说,提婆因出乞食,有一女人于提婆眼生爱染心,提婆即出眼与之,女人惊怖,但见不净,由是而发道心,为度众生,失去一目。

提婆出家前,已是知识渊博,才辩绝伦,扬名五印,诸国仰推。闻龙树大名,便前往欲与辩论。求守门者,为之通报。龙树早闻其名,命弟子盛满钵水出示提婆,提婆见水默然不语,而投针水中,弟子持钵而返。龙树问道:“彼提婆者有何言说?弟子答言:彼无言说,但投针而已。龙树赞言:智哉斯人!弟子问道:此是何意?龙树告言:夫水者随器方圆,弥满无间,澄湛净明,满而示之,比喻我学之智周,彼乃投针,意谓能穷其底。此非常人,宜速召进。龙树风范,懔然肃物,言谈者皆伏。许与辩论。提婆闻命,心独自负。将开义府,仰视质义,忽睹威颜,忘言杜口,即为折伏,便避座引责,执弟子礼,愿请受业。龙树复其坐,言道:今当授汝至真妙理,法王诚教!提婆五体投地言:而今以后,听从教诲。遂授中观法门,泻瓶以传。

中印摩揭陀国,波吒厘城,原是佛教盛行之地,后因僧材陨落,异学转盛,邀佛教徒辩论,僧众不敌,输于外道,据先立约制诸寺庙不得鸣犍椎集众。僧众受屈十二年。提婆闻知,白龙树言:愿往波吒厘城,摧彼外道,龙树赞许。提婆既至波吒厘城,求宿寺中犍椎楼上,于晨朝时大鸣犍椎,诸寺闻之莫不响应。外道责问咸推提婆,启白国王,由是引起与外道辩论。提婆震论鼓于王庭,九十六师一时云集,为显自宗,各撰名理。提婆听其先立,随义析破,立无不破,难无不通,终获全胜。

复次,南天竺有一国王,总御诸国,信用邪道,沙门释子一不得见。提婆欲弘佛法,摧彼外道,转化彼王,以巧方便,得近王身。王问:“汝是何人,欲何所为?”提婆答言:“我是智人,善于言论,欲于王前而求试验。”王便许可,为建论座,召八方论士咸皆来集。提婆升座立三宝义:“一切圣中佛最殊胜,若于诸法佛法无比,救世福田僧众第一。若能屈我此言,将斩首以谢。”八方论士亦各言道:“我若屈者,亦斩首以谢。”提婆言:“我所修法,仁活万物,不如我者,只须剃发,为佛弟子,不须斩首。”立此约已,各建名理。立无方论而与酬酢,浅智者,一言便屈,智深者多至二日,辞理俱穷,即为下发以为弟子。如是终竟三月,度人百万,诸方英俊,一时都尽,佛法由此兴盛。

提婆一生,大兴佛教,以破外道最为驰名,所向披靡,辩无不胜。而后闲居山林,造《百论经》二十品,又造《四百论》以破邪见。有一外道弟子,耻其师为提婆所破,心怀怨忿。一日挟利刃乘间至提婆所,刺其腹言:“汝以口破我师,何如我刀破汝腹。”提婆命未终倾,犹愍彼愚顽而善告之:“我有衣钵在我坐处,汝可取之急上山去,切勿下就平道,我诸弟子,有未得法忍者,必捉汝以报我仇。”少时弟子来见,扬声大哭,欲往追之。提婆诲诸弟子说:“诸法本空,无我我所,谁为加害?谁为被害者?又谁亲怨?汝等愚痴,横生妄见,种不善业,彼所害者,害我往报,非害我也。”言讫而逝,此真是言行一致的圣者表现,若未证得无生法忍,如此临终,何能出此法言。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尼泊尔蓝毗尼园旅游攻略 之 中华寺

尼泊尔蓝毗尼园旅游攻略 之 中华寺

中华寺简介  中华寺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出资修建的,并派出国内僧人驻持。寺院布局紧凑、装修简单,有很大的内院与侧殿。蓝毗尼的景区简介:  蓝毗尼(Lumbini)是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也是世界佛教四大圣地之...

【推荐】法师念佛时很享受,为何弟子却觉得很难受

【推荐】法师念佛时很享受,为何弟子却觉得很难受

问:怎样才算真信切愿?是不是不必身劳形苦的念佛,也可以往生?看到法师念佛时很享受,可是弟子怎么觉得安住在佛号上很难受呀?总是控制不住念头,怎么办呢? 大安法师答:什么叫真信切愿?一定是从自己的真诚心...

佛说将心比心,不枉夺他命

佛说将心比心,不枉夺他命

  编者按:你现在吃素吗?你害怕死亡吗?你对佛教的最基础的戒律不杀生怎样看?佛陀以一颗慈悲之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告诫我们不枉夺他命。 【原文】   如我不喜死,一切三界二十五、有形无形、...

出家不要操之过急

出家不要操之过急

问:最近我有急迫的念头想出家,但现在我父母还健在,小孩还没有成家,还有公司一大片职工。如现在出家,是否会对父母不孝,对社会及家庭不负责?如不出家,对我的根机及家庭和社会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公司要生存,...

念佛和诵经前是否应先上香

念佛和诵经前是否应先上香

问:念佛号和诵经前是否上香?如果时间紧先不上香,念佛号诵经咒行吗? 仁清法师答:上香、礼拜、穿上海青去诵经、念佛、做佛事,那是非常正规、非常传统的一种形式,那是非常庄严的一种要求。当我们没有机会上香了...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问: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大安法师答:一心不乱是从功夫上去说的,一般分为事相上的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降伏烦恼,得到禅定,但是他没有破无明;理一心不乱,就是在事一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