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论宗祖师记——第三代提婆菩萨

第三代、提婆菩萨

提婆菩萨,南天竺人,婆罗门种,或云是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人,约在佛灭度后八百年中,即公元三世纪前后。梵语提婆,此译为“天”,因有圣人之德,故人称“圣天”。曾以一眼还施天神,名为迦那提婆,意为少目天。又有一说,提婆因出乞食,有一女人于提婆眼生爱染心,提婆即出眼与之,女人惊怖,但见不净,由是而发道心,为度众生,失去一目。

提婆出家前,已是知识渊博,才辩绝伦,扬名五印,诸国仰推。闻龙树大名,便前往欲与辩论。求守门者,为之通报。龙树早闻其名,命弟子盛满钵水出示提婆,提婆见水默然不语,而投针水中,弟子持钵而返。龙树问道:“彼提婆者有何言说?弟子答言:彼无言说,但投针而已。龙树赞言:智哉斯人!弟子问道:此是何意?龙树告言:夫水者随器方圆,弥满无间,澄湛净明,满而示之,比喻我学之智周,彼乃投针,意谓能穷其底。此非常人,宜速召进。龙树风范,懔然肃物,言谈者皆伏。许与辩论。提婆闻命,心独自负。将开义府,仰视质义,忽睹威颜,忘言杜口,即为折伏,便避座引责,执弟子礼,愿请受业。龙树复其坐,言道:今当授汝至真妙理,法王诚教!提婆五体投地言:而今以后,听从教诲。遂授中观法门,泻瓶以传。

中印摩揭陀国,波吒厘城,原是佛教盛行之地,后因僧材陨落,异学转盛,邀佛教徒辩论,僧众不敌,输于外道,据先立约制诸寺庙不得鸣犍椎集众。僧众受屈十二年。提婆闻知,白龙树言:愿往波吒厘城,摧彼外道,龙树赞许。提婆既至波吒厘城,求宿寺中犍椎楼上,于晨朝时大鸣犍椎,诸寺闻之莫不响应。外道责问咸推提婆,启白国王,由是引起与外道辩论。提婆震论鼓于王庭,九十六师一时云集,为显自宗,各撰名理。提婆听其先立,随义析破,立无不破,难无不通,终获全胜。

复次,南天竺有一国王,总御诸国,信用邪道,沙门释子一不得见。提婆欲弘佛法,摧彼外道,转化彼王,以巧方便,得近王身。王问:“汝是何人,欲何所为?”提婆答言:“我是智人,善于言论,欲于王前而求试验。”王便许可,为建论座,召八方论士咸皆来集。提婆升座立三宝义:“一切圣中佛最殊胜,若于诸法佛法无比,救世福田僧众第一。若能屈我此言,将斩首以谢。”八方论士亦各言道:“我若屈者,亦斩首以谢。”提婆言:“我所修法,仁活万物,不如我者,只须剃发,为佛弟子,不须斩首。”立此约已,各建名理。立无方论而与酬酢,浅智者,一言便屈,智深者多至二日,辞理俱穷,即为下发以为弟子。如是终竟三月,度人百万,诸方英俊,一时都尽,佛法由此兴盛。

提婆一生,大兴佛教,以破外道最为驰名,所向披靡,辩无不胜。而后闲居山林,造《百论经》二十品,又造《四百论》以破邪见。有一外道弟子,耻其师为提婆所破,心怀怨忿。一日挟利刃乘间至提婆所,刺其腹言:“汝以口破我师,何如我刀破汝腹。”提婆命未终倾,犹愍彼愚顽而善告之:“我有衣钵在我坐处,汝可取之急上山去,切勿下就平道,我诸弟子,有未得法忍者,必捉汝以报我仇。”少时弟子来见,扬声大哭,欲往追之。提婆诲诸弟子说:“诸法本空,无我我所,谁为加害?谁为被害者?又谁亲怨?汝等愚痴,横生妄见,种不善业,彼所害者,害我往报,非害我也。”言讫而逝,此真是言行一致的圣者表现,若未证得无生法忍,如此临终,何能出此法言。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极乐世界的人死后又去哪里呢

极乐世界的人死后又去哪里呢

问:西方世界的人有些也是有生命界限的,那么他们在西方世界死去后又去哪里了呢? 大安法师答:你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不存在的,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是没有生命界限的。他是无量寿啊!你难道没有了解四十八大愿吗?无...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问:请开示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大安法师答:这是天衣义怀禅师所说。义怀禅师于宗门开悟后,常修净土,并以念佛法门劝人修持。一日,问诸学人:若言舍秽土取净土,厌此土欣彼土,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

修福从恭敬三宝开始

修福从恭敬三宝开始

问:请问法师,弟子刚刚皈依,应当如何理解三宝的功德,恭敬三宝呢? 宏海法师答:学佛开启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宝。那我们在此间的修行常法,是从恭敬三宝开始。 我们应该感到庆幸,能生在有三宝住持法道这样一...

为什么念诵了很多经咒,还是管理不好自己?

为什么念诵了很多经咒,还是管理不好自己?

为什么很多人念诵了很多经咒,还是管理不好自己?   所以这就是佛教讲的,要管理好自己,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心。诵经也好,持咒也好,或者念佛也好,这都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让你心静下来。但是在你静...

因果报应可以改变吗?

因果报应可以改变吗?

因果报应是固定的吗?   因果报应是我们佛教当中最根本的教规,如果对因果报应不了解或者不相信的话,那你也不是一个学佛人,更不是一个真理的追随者。只要这个结果还没有现出来,其实你都是有机会可以...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问:因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对极乐世界实在是看不到、摸不着,而蕅益大师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时真怕不具备条件,心有余悸呀! 所谓的信愿是指对极乐世界百分之百的存在,想去的信愿?还是指能够执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