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论宗祖师记——第二代开祖龙树菩萨

第二代、开祖龙树菩萨

龙树出生于南天竺婆罗门种族,大约在佛灭后六百年中。《百论序疏》引罗什语,谓龙树出生于佛灭度后五百三十年,也就是六百年中,当在公元二世纪左右。龙树生来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孩童时代就能背诵四韦陀典,稍长尽知世间一切学问,认为不过如此,便纵情欲乐,遂遭困苦,因悟欲为苦本。乃往僧团出家学佛,九十日中,读尽《阿含》等三藏教典。后北游至大雪山深处,遇一老比丘授以摩诃衍经,读诵受持,甚大欢喜,犹未满足,广事寻求,亦未有所得,有大龙菩萨,见其如此,起同情心,便接入龙宫,开七宝藏,以方等深经与之,任其阅读,通练甚多,其心深入,体得实利,证无生忍,二忍具足。后出龙宫,得诸经一箱。

是时,南天竺国王,甚大邪见,承事外道,毁谤正法,龙树方便,化令归佛,因赖以护持,复兴佛教。在龙树之前,大小乘经教虽然并行于世,总是以声闻三藏为主,大乘经典为一部分声闻学者所兼习,多为在家教徒密藏,僧团中有信者、有不信者,所以不显于世。及龙树出世,大小兼学,尤重大乘。是时部派佛教分裂多达五百部,各执己见,互相是非,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皆失佛正义。于是龙树菩萨,依方等诸经,造《中观》等论,遍破小乘各部偏见,直显大乘一实相印,总摄大小乘教义,统一于中观法门。自此以后,摩诃衍教,如日丽中天,大显于世。

龙树菩萨智慧深远,威德自在,于佛灭度后第一个举起大乘旗帜,建立起独立于声闻乘之外的大乘佛教,使释迦大法中兴盛传于世者,斯人之力也。所以后世大乘各宗,莫不以龙树为高祖者,良有以矣。龙树游遍天竺各国,寻访摩诃衍经,外破异道,内攘小乘,所向披靡,无有敢与抗言者。以后回到南天憍萨罗国,得到引正王的信奉,广著诸论,专事弘扬,时有千部论主之称。晚年又去憍萨罗国东南,吉祥山居住多年。有一小乘法师,见龙树高明,常怀嫉忿。菩萨所作已办,将离却此土,问法师言:汝愿我久住世否?小乘师言:我实不愿。龙树闻言,遂退入闲室,经日不出,弟子开门视之,已蝉蜕而去,住寿三百余岁。

龙树深穷妙理,善达法相,超凡入圣,登欢喜地。所度人众,不可胜数。《楞伽经》中佛说偈言:“于我灭度后,南天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住初欢喜地,为人说大乘,能破有无见,往生安乐国。”龙树去世后,南天诸国,仰其盛德,永表怀念,为之立庙,敬奉如佛。龙树菩萨的著作很多,但汉文中现存主要的,有《中观论》、《十二门论》、《七十空性论》、《六十如理论》、《回诤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和《菩提资粮论》等。其中最主要是《中观论》和《大智度论》,因此他的学说,称为中观法门。中观学说的主要思想是缘起性空,真俗二谛,归宗于无所得的般若中道正观。龙树将法门传授于弟子提婆,得到进一步发展。龙树门人按理说应该很多,但后世知名的只有龙智和提婆,莫非曲高和寡,或被历史淹没。龙智继承龙树的中观和密教,而偏重于密教,发展龙树中观教义的主要是提婆。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正宗佛珠佛事的意义与种类

正宗佛珠佛事的意义与种类

一、佛事的意义  佛事的意义有狭有广。  (一)广义:凡是信佛之事、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都叫佛事。  佛事,包括修福与修慧,比如:课诵、闻法、讲经、拜佛、念佛、习定,侧重修...

修习菩萨道就要有这样的大誓愿

修习菩萨道就要有这样的大誓愿

  编者按:你发过的最大誓愿是什么?修习菩萨道就要发像四弘誓愿这样的大心、大愿。佛教不是像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虚无、离世,而应该是积极入世的,勇猛精进的。   【原文】: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

感情重的人应该看哪部经

感情重的人应该看哪部经

问:师父好,刚才师父说,四谛、十二因缘是对重感情的人,就是说是一个治病的良药。那如果我们是重感情的人,我们应该去看佛陀的哪一部经? 净界法师答:多思惟苦谛,这个问题问得不错。我会建议你,如果你去看经...

为什么我念佛经没有感应?

为什么我念佛经没有感应?

为什么我念佛经没有感应?   义圆法师开示:   我们不要从外象上去寻求感应,真正读佛经的感应是什么呢?我读这部经典,这部经典能够给我带来快乐,让我心里面非常清安、非常舒畅,解决我的疑惑,我...

文字记录

文字记录

释迦摩尼佛涅盘后的大约600年(公元前29年)由于长期的战争,加上大规模的特大旱灾,佛教僧团在内忧外患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下又一次出现内部分裂,由于第三次结集后佛教传播地域广阔,第四次结集在南北两派的...

如何掌握病人断气时刻的念佛速度

如何掌握病人断气时刻的念佛速度

问:在断气之时,给病人助念,一定要快速地追顶念佛吗?还是按照平时念佛的速度慢慢地念?怎么灵活掌握病人断气时刻的念佛速度? 大安法师答:念佛速度要以病人的感受为主,他认为什么样的速度能听得清楚,听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