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恼都要修空观,但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的确是有所不同。他们在思考模式有所不同,造成不同的结果。

我们先讲小乘的空观。小乘的空观,古人的形容叫灭色取空,他是从无常无我切入的。就是,我的色身会变化、会死亡,所以总有一天我会消失,叫灭色;当色法消灭以后,它显现空的真理出来。灭色取空的道理,从无常切入有个问题,就是说,小乘的空观是从作用上来空,所以它空了以后它出不来。

小乘一旦是从假相的因缘回归到偏空涅槃以后,它就跑不出来,它是单向的思考。它可以从假相到空性,但是它不能从空性又回到假相。所以小乘的教法没有“从空出假”这四个字,没有,没有这四个字。它的思考是单向的。

所以你看《阿含经》,它的思考模式就是无常故苦。为什么是苦呢?因为我们身心世界是变化的,所以我没有安全感。

我没有安全感,我经常感到忧虑不安,所以这就是苦嘛。苦即无我。为什么苦呢?那表示我不能主宰我的身心。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让自己痛苦,但是我的痛苦就是不断地出现,表示我没办法控制我自己的身心世界。没有一个自我来控制它,是业力控制的,所以,“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即空”。

他从这个地方切入空性。但是,这样的空切入以后有一个问题,他这样的思考是单向的,他出不来。

大乘佛法的空叫缘起性空,它是缘起无自性。因为“因缘所生法”,所以“我说即是空”。它是从体性上,不是空它的作用相状,而是空它的自体。所以大乘佛法观一切法空是不坏假相的,它把假相保存得非常好,从体性上空。它是从假入空以后又从空出假,这个假相出来还可以再用,还可以依止假相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依止假相积功累德、求生净土。

所以小乘佛法是破坏假相的,灭色取空,它对因缘所生法的这个身心世界,你看小乘的经典,是全盘否定,是没有价值的。小乘的观念,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一个阿罗汉证得涅槃以后,他的生命大概只有一个目的:等待涅槃的到来。就这个想法而已。

他不会主动说是“为诸众生不请友”,广泛地度众生,他没有这种思考。所以他基本上比较悲观主义,他对人生是认为这个人生是多余的,早一点离开早一点好。

大乘佛法对人生是双向思考。它认为说,我不能执着这个色身,但是我也不能没有这个色身。它是“从假入空”。这是一个思考:我要跟色身保持距离,身心世界靠太近,会被它因缘所生法所系缚。但是,你不能靠太近,你也不能没有它,没有它你用什么来拜佛念佛?你还得要借假修真。

所以,诸位要好好体会灭色取空跟缘起性空的差别。灭色取空是单向思考,缘起性空是双向思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位你看大乘经典讲话,很少讲一句话的,除非佛陀在对治你。“犹如莲华不着水”,下面一定有一句话,“亦如日月不住空”。佛陀基本上讲话是空有双照的。大乘佛法,你一翻开经典,基本上都是两句话两句话的,就是训练一个菩萨的思考模式是双向思考。你不能过分喜欢它,但是你也不能没有它。

当然,这个跟我们凡夫的思考不同。凡夫的思考有问题,因为我们习惯是单向思考。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如果你有志于行菩萨道,你要慢慢训练自己双向思考,不即又不离,不取又不舍。初学大乘佛法会觉得这个心理很矛盾,又不取,又能不舍!但是你习惯的时候你就知道,哦,原来佛陀的意思就是这样,中道。

所以说,“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这个身根当中会产生一种觉了的功能,当这个觉了的功能向外攀缘的时候,带动了根尘识的因缘和合;当它回光返照的时候,就回归到一个清净本然的觉性。这个就是双向。一念的迷,生死浩然;一念的悟,轮回顿息。那只就是一分的觉。

同样一个东西,你用得好,你就是解脱,用得不好它就伤害你。所以问题不在色身,问题是你的观照力有没有现前。问题在这个地方。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鹿野苑

鹿野苑

鹿野苑(英文:Sarnath),按其所指意思,有不同称谓,指鹿王时,印地语读音为Sārnāth(梵语:सरङ्गनाद,saraṅga-nāthá),指鹿园时,梵语写作मृगदाव,其拉丁文转音为Mṛ...

大声念佛要比小声念佛的功德大一点吗?

大声念佛要比小声念佛的功德大一点吗?

大声念佛是否比小声念佛功德大一点,殊胜一点?   净土宗念佛有多种方式:大声念、金刚念、默念、集体念、追顶念(非常急促,不停地追赶念佛)。   末法时期,大部分人修念佛法门,因为应不同根性,...

什么是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什么意思?

  八相成道是指佛陀一生中的八个阶段。成道是八相中最重要的内容,又是佛陀一代时教的起点,所以称之为八相成道,亦称八相示现。佛陀在过去世早已由古佛授记成佛,为了度化众生,化身示现八种相状,应时...

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能否往生

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能否往生

问:净土法门实在稳当,但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又没有修净业三福,又没有念净土三经,能否往生?宿业未忏净,念佛常被干扰,心很乱,如何念佛求生西方?应该如何念? 大安法师答:是的,净土法门的伟大就伟大在阿弥...

佛说多与善士亲近,方能增长智慧

佛说多与善士亲近,方能增长智慧

  你是否愿意亲近有学识的人?与有学问的人长时间共处,是不是觉得自己也变得知识渊博了?佛陀告诫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这样才能增长智慧。 【原文】   贤夫染人,如附香熏,进智习善,行成芳洁。...

净土的众生每天都在干什么

净土的众生每天都在干什么

问:在净土的众生还造孽吗?阿弥陀经中说净土世界的人也在供养佛,他们除了香歌舞乐和供养佛外,还干点什么?净土众生会不会有个别造恶业的呢? 大安法师答:这你就不需要担心喽,他天天都在修道业,他一去就没有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