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宗源起

三论宗始于鸠摩罗什译出龙树《中论》、《十二门论》与提婆的《百论》,奠基于南北朝僧肇、辽东僧朗、兴皇法朗、茅山大明、吉藏大师。因依《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为三论宗,属大乘中观派。

鸠摩罗什来到中国后,尽译三论,弟子事之者称三千人。以道融、僧睿、僧肇、道生,为尤著,并称为;关中四杰;。至什公去世,姚秦败亡,弟子四散,各自传播经典。其中被称为“解空第一”的僧肇不幸早死。向东南弘传的,如彭城的僧嵩,寿春的僧导,主要以《成实论》的宏扬为主,后世称为成实宗。至于僧睿、道生、慧观等人,则重视《法华经》与《涅盘经》的传播,至于鸠摩罗什所重视的般若中观与三论则反而被遗忘了。重新将三论研究发扬光大的,则是辽东僧朗大师及其门下。

僧朗大师原居辽东,因当时辽东属于高丽,僧朗大师又被称为“高丽朗”,对华严、三论有深入研究。僧朗大师的传承不明,嘉祥吉藏说他曾在北方学到什公、僧肇门下的三论正义。南朝齐建武(西元494─497)年间,僧朗大师到达江南,隐居于摄山(即栖霞山),梁武帝派了僧诠等十人,去向他学习三论,三论宗也随之光大。僧诠大师后住摄山止观寺,终身不下山,同样致力于华严、三论的研究。兴皇法朗,长干智辩,禅众慧勇,栖霞慧布都是僧诠大师的得意门徒。兴皇法朗曾作《山门玄义》,以三论意旨评破成实宗,因其辩才,又被称为“伏虎朗”。在法朗大师的努力下,三论传遍江南,远至于四川,成为南朝陈的佛教正宗。他的徒弟嘉祥吉藏大师是三论义学的集大成者。

兴皇法朗去世时,嘱付茅山大明法师继续领导其门下学众,茅山明法师“即日辞朗,领门人入茅山,终身不出”。他的门人,如慧皓、慧棱、法敏等都是杰出人才,牛头宗的创始者法融也出于他门下。另一个门人智锴大师隐居庐山大林寺,二十年不下山,智锴曾从智顗,兼习天台教义,禅宗四祖道信曾经居于大林寺十年,之后道信改变菩提达摩以《楞伽经》印心的传统,改以般若经教学,不能说没有受到三论宗的影响。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说小聪明与大智慧的区别

佛说小聪明与大智慧的区别

  编者按:你知道小聪明与大智慧的区别吗?佛陀口中的小聪明与大智慧是怎样的呢? 【原文】   诸有所知皆为无知。诸有所示皆为无示。有所分别皆无分别。故名无尽。   《华手经法门品》   【注...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问: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殊诃阿难云: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争如一念还原,深谐遗旨? 答:此为未知者说,不为已知者言;为未行者言,不为已行者说。若已知已行之者,则心迹尚亡,...

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问:现在往往是事先没有准备,发现亡者断气之后才开始助念,常常也能见到一些效果,但是我们不敢肯定是否往生。如果亡者真的是靠助念才往生的,那就等于我们是在为中阴身助念,对吗?有人说中阴身没有肉身的障碍,如...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问:因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对极乐世界实在是看不到、摸不着,而蕅益大师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时真怕不具备条件,心有余悸呀! 所谓的信愿是指对极乐世界百分之百的存在,想去的信愿?还是指能够执持...

拘尸那迦之觉醒

拘尸那迦之觉醒

拘尸那迦是佛陀灭入究竟涅槃之处,据说也是他圆寂与荼毗(火化)之处。灭入究竟涅槃,在佛陀所有教法中对我们内心冲击最大,因为它超越了我们对生、老、病、死、时间、增减、轮回、涅槃的所有概念。我们这些尚未觉醒...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问:我们都说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然后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他有这个本事,有这个能力来帮助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有时候听了课以后,觉得还是有一点conflict(矛盾),那如果我临命终时,那一念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