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居士:忏悔的另一种意义

忏悔的另一种意义

灵山居士/文

在天主教里,人们会通过告解的方式忏悔罪业,他们会找到神父,把内心的秘密对之倾诉。你不必担忧你的秘密会被泄露出去,根据天主教的规矩,对方有为你保密的义务。你可以向他忏悔任何罪业,包括那些你不敢直视的,一直不肯承认的,连你的夫人都不会说的秘密。
在经过这些程序之后,你会感觉自己得到了相应的解脱。天主教的某些仪式被认为受到佛教金刚乘的影响,两者存在着非常相似的地方。我认为告解这样的形式非常好。假如我可以改编佛教的话,我一定会把告解加进去(这个话题可能令保守派佛教徒不爽)。它让你在某个特定时刻,可以真正审视自己。我认为,佛教徒保持对自我的审视相当重要。
我们经常会骗自己,我们会说:我这么做是为他好。我们会让自己相信自己动机纯良。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有很多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罪业(承认它会让我们无法面对自己)。甚至我们在忏悔的时候都不敢承认。我们会把那些无伤大雅的罪业拿出来忏悔,而刻意漏掉那些真正需要忏悔的。你很难接受自己犯过那样的错误,自我会为你提供各种理由来确信自己那样做是对的。但在最深处,你知道那是错的。西方谚语说:每个人的衣柜里都藏着一副骷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有勇气真正的审视自己。我们总是拿最多的时间审视别人。但忏悔的真正意义是审视自己。
但通常我们都不这么做,所以女士们会对着镜子化妆,一直到镜子里的人看上去较为满意为止,我们都在这么做。我们都不愿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更不愿意其他人看见。
在中国社会,承认自己有问题似乎是丢人之举。你希望别人觉得你毫无问题。对于佛教修行者来说,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假如你真的没有问题,你根本不需要佛法,佛法是为那些充满问题的人准备的。如果你没有烦恼也没有问题,那你真的不需要它。
譬如,我最近去看医生,医生告诉我我得了抑郁症,如果我不对自己诚实的话,我会试图掩盖它,因为很多人不会接受我这样的人还会得抑郁症,我自己也不接受。但这样做不会对我的病情好转有任何好处。但我还是很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件事。
我知道很多人在修行金刚萨埵法门。但似乎效果不佳。你可能读了十几万遍百字明,但还是深感业障深重。我提示他们需要注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在忏悔。我们很容易被自我欺骗。假如我们做错了一件事,我们会立即找出各种理由把它合理化。最后我们自己就会相信我们确实是在做一件很好的事。自我就是这样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如果你的自我老是这么做的话,很难想象你可以忏悔掉罪业。你根本不认为那是罪业。你的业障被刻意掩盖,以躲避谴责。我想我可以理解这种做法,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可能我们都会睡不着觉。我们随时会面临自己的谴责。但这不表示我鼓励这样的行为。如果你打算忏悔业障的话,你必须对自己诚实。不要再为自己的坏行为辩解,假如你希望忏净业障的话。那不会让你的忏悔更得力。只会让你面临更多阻力。
曾经有人问我:我忏悔了还是老犯错怎么办。我认为那也比你老犯错不忏悔要好。衣服脏了就洗永远比不洗要好。佛教是允许犯错的宗教。佛陀不期待我们成为佛教徒之后就会马上变成圣者。作为凡夫,你几乎无法让自己不犯错。但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是在犯错。承认自己是在犯错需要极大的勇气,尤其是当你是一个资深佛教徒的时候。佛陀了解我们必然会犯错,所以为我们准备了金刚萨埵的修法。不要以为圣者不会犯错。圣者在成为圣者之前和你一样。
有一个人,在成佛之前,用巫术杀过很多人,他因杀人而深感后悔,这也成为他学佛的最大动力,那个人叫密勒日巴。他修行的故事至今还在启发着无数的佛教徒。还有一个人,在遇到佛之前,也杀过很多人,他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有人告诉他,搜集一千个人的手指骨,就可以做国王。当他已经搜集到第九百九十九个手指骨的时候,遇到了佛陀。佛陀令他开悟。最后这个人成就了阿罗汉果。这个人叫殃崛摩罗。如果你对他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在《五灯会元》里找到他的事迹。但你不可以理解我是在教唆你犯错。在可以不犯错的时候犯错是最不可接受的事。你最好可以不犯错,但这几乎不可能,但犯错之后忏悔相对容易。但最好还是少犯错。

点我:
标签: 佛学人生

相关文章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问: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来补救? 净界法师答:哦,这个很麻烦,因为痴呆症,第六意识,最重要是第六意识,你没办法跟他沟通。第六意识,一个人痴呆以后,他第六意识的门几乎关掉了,完全...

何谓「成、住、坏、空」

何谓「成、住、坏、空」

问:请开示成、住、坏、空的定义? 中台禅寺答:成、住、坏、空是指世界从形成到毁灭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称为一个中劫。每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 劫是梵语劫簸的简称,为计算时间的单...

净土宗祖师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门

净土宗祖师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门

问:净土祖师一出家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门? 大安法师答:这不一定,各有因缘。 净土十三祖里面,专修专弘净土法门的只有两位,一个是善导大师,一个是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出家后,在做沙弥的时候,看到一本《龙舒净土...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大安法师答:印光大师曾经提过一个比例:九比一,用九分的时间念佛,一分的时间来看经教。但是,可能这是要对一个根机比较利的人来说的。如果说你现在对经论还很好乐,而且也...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四)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四)

论善导的忏悔思想(四) 在身业礼拜门中,世亲强调礼拜的对象与动机;而善导则加上“一心专志恭敬合掌,香华供养”,更强调礼拜的方法与行仪。在口业赞叹门中,世亲主...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师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师

问:师父慈悲!弟子有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锅漏匠,由谛闲法师安排他在一个破庙里修行,因为他小时贫苦,没有读过书,所以谛闲法师只教他一心念佛号就可以,他老实念佛三年后就立地往生。那弟子的问题是,这个锅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