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佛法所称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人称之为“爱”。爱除了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之外,也有“有我”和“无我”之别。佛菩萨的慈悲是无我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我的;亲子之爱是无条件的,男女之爱和朋友之爱则可能是有条件,也可能是无条件的。佛法是要从基础的爱来引导至无我的慈悲。

由于佛菩萨可以无我,众生不可能无我,因此要教导众生从有我的爱而渐渐进入无我的慈悲;也需要先从有条件的爱,而加以净化成无条件的爱。因此,佛教不能一开始就叫人离开感情生活。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维摩诘的一段问话。

菩萨问维摩诘说:“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答道:“我的母亲是智慧,父亲是度众生的方法,妻子是从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和诚实;我有家,但它代表毕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就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这一品涵盖了在家人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人事物,维摩诘不但不因有这些累赘而不自在,反以大智慧来运用大慈悲。他虽然过著与一般人相同的感情生活,但是自有其解脱自在的内心世界。

可见,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能够以理性的智慧来指导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过得非常丰富、顺利、左右逢源,而且自利利他。

所谓佛法的指导和智慧的原则,是教我们如何处理感情问题,而不是要我们放弃、排斥或厌恶感情。如果用情不当,会带来困扰;用情没有节制,也会造成灾难。例如:父母对子女固然要爱护,但是溺爱,反而害了子女;男女之间应该相爱,可是婚外情或婚前复杂的感情生活,不仅会惹来家变的麻烦,也会给社会制造纠纷。另外,对亲戚朋友以及师生之间、主仆之间等等关系,也都要基于理性而付出感情,否则徒生困扰。佛法,并非反对感情生活,而是要指导我们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点我:

相关文章

独尊湛现: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善待一切

独尊湛现: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善待一切

诸位同学,大家好。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忘掉烦恼,福慧增长,静心安乐,早证菩提。再次感谢公众平台,及公众平台的全体员工,大家辛苦了,能够为我们创建...

法忍法师:出家人的姓氏

法忍法师:出家人的姓氏

出家人的姓氏 第323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中国的出家人都从「释」姓 在中国佛教的传统之中,所有出家人在剃度出家之后,就会冠以「释」姓。至於皈依的在家居士,...

净空法师: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不攀缘,什么都

净空法师: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不攀缘,什么都

「安清净心」。安与清净心相应,心安身安,也要帮助一切众生身心安稳。我们念着自己,也得念着别人,我们自己想得到,也得帮助别人得到。怎样安?放下就安,你要不放下,你永...

父亲得了癌症,祈求各位同修帮我救救父亲

父亲得了癌症,祈求各位同修帮我救救父亲

父亲长的肿瘤已经将胆管堵住,上次在医院医生说冲开了万分之一,这次又有堵住的征兆,他至今不知道自己这么严重,只是告诉他这个病很难好,后遗症大。输液几天了并没明显好转...

宏圆法师:欢喜赞叹最妙法,即为供养三世佛

宏圆法师:欢喜赞叹最妙法,即为供养三世佛

【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我今亦如是,说无分别法。】三世诸佛说法度众生的仪式都是先权后实,释迦牟尼佛现在也是这样说法。其实权法和实法本无分别,只不过为钝根小智之人...

被迫出​家的高僧

被迫出​家的高僧

唐朝时有一个著名的“三车和尚”,当年玄奘大师去西域取经途中,路过一深山老林,见一茅屋紫气缭绕,料有异人在内。进去一看,有一老僧在入定,头上、身上都长满了野草。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