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译文

  曾有一位长者的儿子与一帮商人入海去采宝。这位长者的儿子对入海驾船的方法可琅琅上口,譬如到了大海的漩涡、洄流、礁矶激溅之处,应当这样把、这样整、这样停之类。他对大家说:「入海方法,我全知道。」众人听了,完全相信他的话。到得海中,没过多时,船师得了病,忽然之间,死去了。长者的儿子就接替了他,航至漩洄的急流之中,大叫着:「应这样把、这样整。」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到宝渚去,没多久全船商人都没水而死。

  世人也是这样,稍微修习了一下禅法、安般数息观和不净观,虽是记诵住了文词,却不通其中的意思,也不了解修行的种种方法,妄自张扬说已深透地理解了,便胡乱传授禅法,使得一意精进的人迷乱了,失了自性清净心,颠倒错乱了诸法的殊别之相,经年累月都毫无收获,就像那位愚人,使得他人没于海中。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①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②: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③,当如是捉④,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⑤。至洄洑驶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⑥,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少习禅法,安般数息⑦,及不净观,虽诵其文,不解其义。种种方法,实无所晓,自言善解,妄授禅法,使前人迷乱失心,倒错法相,终年累岁空无所获。如彼愚人使他没海。

  注释

  ①口诵句:标题是指文中的“长者子”善于背诵驾船的理论,而不会实际操作的比喻。

  ②捉船:实际操作驶船的方法。

  ③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漩洑,漩涡。洄流,潜流;逆流。矶激,被水冲击的突出的岩石;暗礁、险滩等地方。

  ④当如是捉:当如量,指正确的方法;捉,驾驶;以后的当如果亦同。正:指直航。住:指停泊。

  ⑤代处:代理;指船师已死,由长者子代理船师。

  ⑥唱言:大声喊叫,指挥水手、舵工。

  ⑦安般数息:安般,梵文Anapana,或译安那般那,安是呼出气息,般是吸入气息,一心点数那气息,勿令忘失,就叫做数息观。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 七 寻法品 87 身做千灯

释迦牟尼佛广传 七 寻法品 87 身做千灯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 七、寻法品 87.身做千灯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赡部洲国王,名为甘谢讷巴乐,当时他统领诸多小国,又具有强烈悲心...

杀生恶报:儿鸡共熟的何泽(36-38)《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儿鸡共熟的何泽(36-38)《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 杀生恶报篇 第三章 暴殄】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内容:  36.儿鸡共熟的何泽...

阎王说:“此女有般若功,快放她还阳。”

阎王说:“此女有般若功,快放她还阳。”

  诵写经典解厄延寿 :  宋朝江陵县李玄宗,有个女儿,十三岁时夜梦一个和尚对她说:“你有善根,何不念金刚经。世间上不论男子女人,每日净心念金刚经一遍,可以增加寿命,死后可投生到天上,如能深通般若...

只要心真切,一善万倍功!

只要心真切,一善万倍功!

  有一天夜里,袁了凡居士梦到一位善神,他告诉善神自己许了做一万桩善事的愿,但是以目前的状况恐怕难以满愿。这是感应,心真诚就有感应。  善神就说:“你的善愿已经圆满了。单凭减粮一件善,‘万行俱完’...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2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2

  往生杂流第五  清吴生  吴生,杭州人,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清朝顺治初年,大兵围城,父母失散,吴被掠走,送到张将官标下服役,当时才十三岁。自己感叹:“我本是儒家子,如今下贱到如此,必是宿业。”...

恶口之祸 恶口一开,果报难偿

恶口之祸 恶口一开,果报难偿

佛教故事:恶口之祸 恶口一开,果报难偿2018-04-15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恶口之祸:出家僧对圣人造恶口 诚心忏悔免堕地狱朋友!你见过夫妻间吵架么?如果见过,大底能领略那种不顾一切,让对方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