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在家庭的矛盾中做到不生气与宽容?

问:家庭当中产生过一些矛盾,我没办法做到不嗔恨、不愤怒,做不到平静和宽容,无法自拔,怎么办?怎么对治?

夏坝仁波切答:这时你就想,如果你愿意拥有幸福的家庭,那么你要学会宽容他人、包容他人、要学会谅解他人。中国有句俗话:“人非草木,孰能无过,知错必改,善莫大焉。”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做错事,哪个人不会犯错误啊?难道自己没有做过任何错事吗?天下没有一个人不做错事。自己一次的错误而被他人穷追不舍,永远不宽容,永远不包容,你心里又做如何感想啊?因此,要学会宽容。

第二个,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寺院、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你盼公平还不如盼和谐,因为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比如一家人吃饭,有的人可能吃两碗饭,有的人就只能吃半碗饭,这不就不公平了嘛,哪有公平啊?难道你这一点也计较?谅解才是最应期盼的,宽容才是最公平的,包容才是最公平的!

一个人只看别人的过失,从不去观察自己的过错、过失和缺点,注定他这一辈子永远也不会幸福;一个人不去观察他人的缺点,而观察自己的缺点和漏洞,这个人注定今生幸福美满。因为你观察他人的缺点越多,你会越闹心、越不愉快、越是痛苦。

再说,人们常常以自己的价值观做为标准,来衡量他人有没有错,一旦发现与自己的价值观相违背的时候,他就认为别人是错的,一但发现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同,就认同他没有错。你想一想如果你的价值观有错误,那你衡量他人对和错的工具本身就出错了,因此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他人错还是对,人与人之间要达到百分之百相同的价值观、伦理观、世界观是不可能的,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当你成了佛的时候。在此之前,即便是菩萨与菩萨之间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观。那么夫妻之间、儿女和父母之间、朋友之间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相同的价值观。

要学会“求同存异”,凡是“存异”的东西淡化它,不要去说它、不要去想它、不要去在意它、不要去计较它;凡是相同的部分要提倡它、赞扬它、推及它,唯有这样,一个家庭,才能够确保白头到老、幸福美满,一个企业才能够顺利发展,一个国家才能够繁荣兴盛,一个民族才能团结和睦;所以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他人的行为、言谈举止和内心的起心动念。

其实,当你越爱某一个人的时候就越容易产生离别、背叛。如果你太爱太爱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你就把他当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身体的一切行为、语言的一切言谈、内心的一切动念必须符合你的价值观。一旦不符合你心意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很失望、很难受、很痛苦,有背叛的感觉。如果这个孩子所有的意识形态被你架空了,他只能选择三条路:第一就是跟你对着干;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听你的,我再也不去想问题了,这样他就成废人了,成为根本没有任何独立思维能力的人了;第三个结局就是跟你明着做一套、暗着做一套,在这种情况下,千万千万小心不要让孩子学坏,你想要这三种结果吗?如果你想要,你可以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给他的身上。

对于夫妻又何尝不是这个样子呢?治理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皇帝也要学会宽容民众,一方面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要学会佛教里面所提倡的宽容、包容和谅解,同时积极地引导而不是强迫。你听说过佛教曾经强迫人修行吗?没有。佛教历来都是跟你讲道理,你觉得有道理你就去修,听不进去也没关系,你什么时候觉得有道理你可以再来修。佛教两千五百年了,从来没有利用权力迫使民众修佛法,也没有利用武力来消灭异教徒。到目前为止,佛教还没有引发过任何一场战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它是完全自由、宽容和包容的,咱们学佛者也应该这样做,这很重要。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点我:

相关文章

明一法师:“觉的能力”入中阴

明一法师:“觉的能力”入中阴

“觉的能力”入中阴  我们看了《临终助念少痛苦》,知道了我们的“觉的能力”在更换工具(前面的色身死亡,接受一个新的色身)的时候是非常痛苦迷茫的。这个时候...

父亲临终前讲述种种异像,印证佛经所言不虚

父亲临终前讲述种种异像,印证佛经所言不虚

我能成为一个念佛人,网络博客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博客里,阅览到大量的关于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思想上深受震撼,从而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走进了佛门,人...

在家里供养佛菩萨像,及转读尊经有什么利益?(宣

在家里供养佛菩萨像,及转读尊经有什么利益?(宣

在家里供养佛菩萨像及转读一切尊经的利益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

打坐之人,一定不能不念经

打坐之人,一定不能不念经

如果你去看禅宗公案,或者《六祖坛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严经》。看了可能会懂,但没有办法悟道。这些般若的经典,道理都懂,但对你都没有用。因为禅宗经典讲的...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失窃遭盗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失窃遭盗

来佛寺地处乡下,穷乡僻壤,多年没人供养,生活很清苦。遇到佛菩萨诞辰之类的节日,寺院里来的人多了,供大家休息的铺盖都要到村里向百姓们借。海庆法师往生的时候,身上甚至...

明海法师:寺院生活仪轨的意义

明海法师:寺院生活仪轨的意义

寺院生活仪轨的意义 明海大和尚 (2007年7月19日晚于观音殿前) 各位营员: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寺院僧俗大众,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生活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