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手的财富,如何取之不尽?

近来和我座谈的佛友不少是企业家,大家前来探讨如何使自己的财富更加的长久?这个问题也困扰着许多人。

1、两个海的启示

巴勒斯坦有两个内海:

一个是加利利海,一个是死海。

加利利海:

淡水,里面有鱼。约旦河从高山上流下来,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个海。人们喜欢它,在周围建起房子,鸟儿也在茂密的树林里筑起了巢穴。各种生物因为加利利海而快乐地生活着。

死海:

没有鱼儿跳跃,没有鸟儿欢唱,也没有树叶,更没有儿童的欢声笑语,这里空气凝重,所有的动物都不喜欢这里。

为什么会这样?

两个海彼此相邻,同属一个国家,同样的土壤,又都是约旦河注入其中,而为何如此的不同。

两个海的区别只有一点:

加利利海接受约旦河的同时,每流进一滴水,同时又会流出一滴水,不会把持住不放手。流入与流出、接受与给予同在。

死海则是只进不出,一昧地接受约旦河的流入,不肯放出一滴水。

加利利海乐善好施造就了生机勃勃。

死海吝啬每一笔进入而死气沉沉,是名副其实的死海。

2、两种世人

人类就像加利利海和死海一样,也分为两种:

第一种:乐于索取。就像死海一样。

第二种:乐于付出。就像加利利海。

第一种人,吝于付出,生活死气沉沉,幸福疏远了他们。

第二种人,乐于付出,生活生机盎然,幸福拥抱了他们。

3、处世智慧与快乐源泉

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被人因为他的活着而得到益处。

同时因为他的分享、给予和付出,这样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不求回报的作风,也使他自己得到快乐与满足。

这样的幸福好比用香水洒向他人,自己也留有余香。

在平凡的生活中,如果能超越狭隘、帮助他人、播种幸福,用善心看待每一个人......

快乐、幸福、丰收就会时时陪伴自己。

不吝啬付出,既是精神与道德的感召,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与快乐之道。

4、取之不尽的财富

佛教认为一个人固守着自己的财富,但是这个有形的财富本质上不属于自己所有。它会被水、火、盗贼、不孝子孙、恶政随时取走。因此,自我认为的财富抓的再牢,也是被五家共有。

但是,如果一个人像加利利海那样,在接受的同时,又善于付出。那么他的财富是流动的、新鲜的、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

 

点我:

相关文章

黄念祖: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

黄念祖: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只是因为大悲心切。他做太子时看见鸟吃虫子,看见众生为了生活而互相吞吃;又看到有老人,有病...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出家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出家

海贤和尚一九二〇年,海贤和尚二十岁,在位於河南、湖北交接处的桐柏山太白顶云台禪寺,从传戒老和尚出家。传戒老和尚為他剃度,赐法名曰海贤,字性诚。二十三岁时,赴湖北荣...

生气时便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人品

生气时便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人品

要想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和素质,不是看他高兴的时候如何待人处事,而是要看他生气的时候会怎么样对待别人。生气时,最容易暴露出一个人的本性,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人品。一...

烟供可以改变命运 消灾免难 增福增慧 治疗疾病

烟供可以改变命运 消灾免难 增福增慧 治疗疾病

一、烟供法的由来相传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佛法由印度传到中国,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座佛教的寺庙-白马寺(经书由白玛驮运而来)。而佛法传到西藏地区,当时藏王赤松德赞想建一...

想自杀和抑郁症患者的解救灵验秘咒

想自杀和抑郁症患者的解救灵验秘咒

特别提示:本文摘自大德南怀瑾先生的《圆觉经略说》中《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标题为本博主所加。这个故事发生在川东万县,也是有一位牢里的犯人,也是想逃。这个人没念过...

印光大师:如何求得好姻缘

印光大师:如何求得好姻缘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