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 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世苦。”三世因果的道理...

此时正当修行时

此时正当修行时
***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破涕为笑,安然度过此劫。纸条就七个...

陈柏达:玉筋现瑞-净土的见证

陈柏达:玉筋现瑞-净土的见证
第十七章 玉筋现瑞在襁褓中 即能念佛念佛坐逝 鼻垂玉筋天乐相迎 梦坐莲台清朝的大真法师,号新伊,俗姓周,是常德武陵人。他在襁褓中,即能合掌念南无佛陀。等到跟老师学读书时,他不与其他孩子成群玩耍,喜欢...

陈柏达:其他利益

陈柏达:其他利益
第十二章 其他利益以身作则 服务大众心怡神疲 念佛坐逝宋母朱居士,法名智馥,是江苏崇明人。帮助丈夫宋维桢经营香店,吃苦耐劳,侍奉公婆非常孝顺,妯娌相处得十分融洽。她喜欢施舍,亲属或邻居有病痛,她就为...

陈柏达:驱魔却鬼

陈柏达:驱魔却鬼
第六章 驱魔却鬼妖变皆息 念佛坐化隋朝的徐孝克,天性至孝顺,每当参加官中宴会时,总不敢多吃,将自己的分带回家孝养母亲。他吃素又守斋戒,持受菩萨戒,日夜读诵法华经。当他做尚书时,尚书省内多有鬼怪,每当...

陈柏达:离苦得乐

陈柏达:离苦得乐
第十一章 离苦得乐暴性全除 身心轻安预知时至 体发异香清朝时有一位克勤法师,他俗姓蒋,是湖南省湘阴人。他从小就体力过人,个性愚直。壮年时,投善化洪世庵剃度出家,在麓山受具足戒。他本来不认识字,学习早...

于凌波: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十划

于凌波: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十划
十划【能引支】在十二有支中,能引支是无明和行二支,由于无明于诸谛理的迷闇无知,而由行的造作诸业,熏习第八阿赖耶识中,能引熏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果的种子, 故名能引支。《成唯识论》卷八载:一能引支...

盗亦有道

盗亦有道
盗是有道清朝乾隆年间,秀州府崇德县有个县令叫章清,读书人出身,满腹经纶,为官清正廉洁,在百姓中名声极佳。章清到崇德县没几年功夫,便将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这时,恰逢临县盗案不断,闹得人心惶惶...

喝茶的六种境界,教你如何契入!

喝茶的六种境界,教你如何契入!
茶,解渴之物;茶,禅茶一味。饮茶的经历与心境,有相似也有不同。茶中的六种境界,是在境里还是境外,心中自有答案!境外凡开始喝茶时,茶味都是一个样苦的。茶味单一,味蕾尚未打开,甚至喝所有茶都是如此的感觉...

净土法门法语:从四念处就生四正勤

净土法门法语:从四念处就生四正勤
1 四念处是观慧,戒定慧三学,它是属于慧。学佛没有智慧,你就入不了门,至少有四念处的智慧你才能入佛门,入佛门你才能够精进。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几十年,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我们连四念处的智慧都没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