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每天要增加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有些居士,刚皈依的时候,念佛、做功课、放生、转绕佛塔都非常好,非常用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功课减少了,再过一年、两年,就什么功课也不念了,只是在放生的时候,随喜一点点的钱,某个HF来的时候,去接个法,去供养一下……

 

    真正学佛的人不是这样的。放生随喜的时候,你是否观察过自己的心呢?是发自内心的随喜,希望这些众生早日解脱、早日成佛?还是希望自己身体好?希望自己有福报?哪个比重更大一些呢?很多人学佛,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就,更没想过要成佛,有的是因为自己很痛苦;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公司垮掉了;有的是因为夫妻吵架;有的是身体不好,想治病;很少有人是因为感到人生无常,怕死而学佛。由于目的不同,真正学习佛法并将佛法运用在生活、工作中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对学佛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没有意识到。学佛就像抓金子,不是可有可无的,真的入门了,抓住的就是金子。

 

     佛经中有个公案说:往昔有父子二人,共同拥有一个如意宝。一天,父子二人到一个地方去,路途中父亲累了,想睡一会儿,临睡前对儿子说“你将如意宝收藏好,在我睡着以后,千万不要将如意宝给任何人。”父亲很快就睡着了。这时果然来了几个小偷问这小孩要如意宝,孩子说“父亲说了,如意宝不能给任何人。”小偷们于是拿了一些糖果给他,并说:“这个如意宝对你没有什么用,糖果却可以马上吃,不如我们交换吧。”小孩终于把如意宝交了出去。父亲醒来,听说儿子因为几个糖果已经把如意宝舍弃了,心里非常伤心与失望。


    学佛也是如此,如果把最重要的“修心”舍弃了,虽然得到了一些微利,也没有多大利益。对于功课,不要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应该“认真”对待,还应抱着一个长期学佛的决心。世间任何一个大学生要毕业的话,也是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1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那么,要想真正领悟佛法里那些精深的含义,也自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我们从无始以来,能获得人身,能抓住这不可思议的学佛机会,能有学佛的条件,真的是不容易的,不要轻易放弃。学佛、修心应该像山中的小溪水,长年不断的流。而不应该像开关水龙头一样,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关上。这样断断续续,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益处。要时时刻刻去观察自己的心。

也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利益,或一点点的烦恼就放弃学佛,就像上面的那个小孩子一样。到最后,你面临死亡感到痛苦、伤心的时候没有人能救你。


    以前,我只是告诉别人,今天你皈依,学佛可以慢慢来。现在想想,这样不太对的,皈依虽然对他们的今生来世,有很大的利益,但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佛,来世何时再得到这样宝贵的人身和学佛的机会,谁也不知道。所以应该抓紧时间,快一点学佛,早日成佛。每个人的生命是无法自己掌握的,我们不知道生命的过程,什么时候生,不由我们决定,什么时候死,我们也不清楚。所以一定要把握住眼下的时间,把握住学佛的机会,用心去学。

    学佛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修心”,心的本性控制得好,本质就好,外面的伤口也就没什么了。

    “修心”有多重要呢?学佛就像一棵树,而“修心”则是树根,树根是好的,树干、树叶坏了,没关系,缘分到的时候,还有重新长出来的机会。但如果树根烂了,那这棵树就算暂时拥有挺拔、粗大的树干,有茂盛的树叶也只是表面的,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它的“根本”坏了。只有学佛才能保护自己的心,不要受外面的干扰。现在很多年轻人皈依后,不懂得如何学佛,嘴巴里乱说,不珍惜佛法,这样真的不好。每个人应该时刻观察、保护自己的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自己害怕的、痛苦的事情、病痛、烦恼,这些时候都要忆念佛所教给我们的修行办法。怎样才是修心呢?还是那句话,时刻要观察自己的心。比如说,生气、生病,这样的事情一旦出现的时候,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你一定会使用世间法去解决这个事情,你生气的话,会说是别人不对,才惹你生气,你生病的时候,你会说是天气冷了、食物不干净……你才生病;说这些的时候,你的心是怎么样的呢?再比如,很多人都有人生中自己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也有最可怜的时刻。自己的父母去世了、自己最心爱的人离开了,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丢失了。当时你可能非常的伤心、绝望、痛苦、烦恼……现在呢?这些都随着时间而过去了,就像风吹一样过去了。能留下什么呢?当时的那些痛苦和烦恼,现在回想起来有什么意义吗?


     有位修行人曾经说过:“每天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就是学佛”。不要去说别人的事情、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自己每天多观察自己的心,才是最根本的。佛陀在《摄正法经》中说:“所谓的佛法,就是调伏自相续。”如果能调伏自相续,那就得到了佛法的真谛。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每天要增加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有些居士,刚皈依的时候,念佛、做功课、放生、转绕佛塔都非常好,非常用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功课减少了,...

转化你的环境为佛土!

金刚乘是转化我们习性上的不净显相(impure perception)之道,使我们能感知每件事、每个人都是清凈的。所以,无论你在哪里修持,例如在家中,或在德国、香港、澳洲,或在法国南部的禅修中心,都要说服自己正无疑地身处于圆满的净土中。

  在此,「不净」与类似加德满都那种肮脏的街道或成堆的垃圾无关。当你卡在「天花板只能是天花板,地板只能是地板」、「一千个人不可能进得去扫帚柜里」的想法时,这种二元分别的显相就是「不净」的。换句话说,你所造作的二元分别,限制了一种现象的显现只在一个特定的目的上而已。对比之下,当你具有清凈显相时,你不再将某个单一的显相执着为一个独有的现象,反而能连接上自己本具的能力,因而能看见并接受一千个人能轻易进入一个小扫帚柜中。当你还是以寻常感知世界的方式运作时,会坚持这么多人绝对不可能进入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而一旦显相开始转变,你也同样会坚持他们绝对可以进入。

  一旦你接受任何事都有可能,佛土就不再如企业号宇宙飞船(Starship Enterprise)偶尔造访的那些遥远星球,也不是深植于大众心里的那种陈腐感伤的天堂景象。但是,我们如何才能真心地接受任何事都有可能呢?答案是,藉由前行的修持。


  如果莲师是你前行法本的主要本尊,那么就观想自己身处铜色山凈土(Copper-Colored Mountain)这当然并不意味着你要想象天花板和墙面都是铜做的!而是要以「我所见的并非事物的真实面貌」的想法,来调整自己的世俗显相。告诉自己,周遭的一切「事物」既非受限于砖头、泥灰、高速公路与车流,也非一群神圣的天使。「事物」是无限的,而且每个对象,例如你桌上的那枝笔,就包含了亿万个净土。这就是你开始调整心的方式,因而最终你能接受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显相的「转变」是金刚乘修持的核心,但重要的是,不要误以为这是显相的灭尽。转变显相,是在心态上改变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而且是应该每天都必经的过程。

金刚乘是转化我们习性上的不净显相(impure perception)之道,使我们能感知每件事、每个人都是清凈的。所以,无论你在哪里修持,例如在家中,或在德国、香港、澳洲,或在法国南部的禅修中心,都...

关于“鬼月”,您了解多少?

关于“鬼月”,您了解多少?
农历七月将至,在民间,农历七月常被称为“鬼月”,但是在佛教中却是孝亲报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报恩月”“孝亲月”。七月是吉祥月长久以来,中国的七月一直被认为是鬼月, 仿佛“鬼影幢幢”,是不吉祥的月...

在家持诵经文时,需要注意这些

诵读佛经前的准备

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

再者,诵经前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

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口,在通风处待一阵子,待气味散尽,才可持诵经典。

诵读佛经的时间选择

在清晨读诵佛经为最佳,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能够在早晨读诵经典,那接下来一整天都可以用经典加持自己,其中的利益自不待言。

如果无法早起,那在其他的时间读诵也是可以的,在晚上睡前念诵,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佛经可以更好地进入自己的内心,也是不错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读诵经典有个大的前提:那就是念经时不要打扰到其他人,不要让别人生起烦恼就好,否则对别人、对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诵读佛经被打断的做法

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大笑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

因此,最好选择无人打扰之处诵读佛经,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若咳嗽需以袖掩口,也切莫因未诵完而心生烦恼,当知:诵经的目的,是为了启发智慧。

此外,我们诵读佛经是为了修定,帮助开发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传统文化,都是讲究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个读经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修定。

回向很重要

诵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通常我们要发大乘菩提心回向十方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同时欲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宿业,还应回向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累生累世的债主。这些众生与你最有缘,最易障碍你、纠缠你,故要超拔他们。

解决他们的问题之后,自己的业障也会随之消除了,业道畅通。其实,以上内容都来自于佛教的经书!

书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学问,以及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能够用心研读佛经,必定会活得更加通透,人生也会越来越顺利。

诵读佛经前的准备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再者,诵经前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

8道素菜做法,佛系美食你独宠哪一款?

8道素菜做法,佛系美食你独宠哪一款?
有也行,没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佛系美食”,既有好吃的素菜,又有减压轻食,看你独爱哪一款~豆豉烧豆腐-材 料-嫩豆腐4块,黑豆豉适量红辣椒1根,生抽适量油、糖、干淀粉适量-做...

手把手你做杂粮包,一看就,好看吃又营养!

原料:四季豆、香菇、红椒、萝卜干、小馒头调料:磨菇精、素蚝油、生抽、香油、生粉水做法:食材洗净。四季豆、香菇、红椒切粒,萝卜干切末将以上调料兑成调味汁待用起锅热油,待油温六成热时,倒入小馒头小火炸至...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裴章弃妻结新欢 损福取祸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裴章弃妻结新欢 损福取祸
裴章弃妻结新欢,损福取祸裴章,是山西省河东地区人,他的父亲与神僧昙照法师极友善。昙师精于相术,他看裴章的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的功名事业,一定很有成就。裴章二十岁时,娶妻李氏,新婚的时候,尚能...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诚心忏悔仍可救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诚心忏悔仍可救
诚心忏悔仍可救过去有一个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真是取用不尽,生活也过得非常快乐。他有一个漂亮贤慧的妻子,更使他欢喜。可是他的这种享受是暂时的,快乐也是无常的,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这位富翁...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学道尼姑竟容淫污 败德书生鬼夺其魄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学道尼姑竟容淫污 败德书生鬼夺其魄
学道尼姑竟容淫污,败德书生鬼夺其魄张士进,清朝杭州人。他外表俊美灵秀,而且又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所以年轻时就中了举人。他此时前程,正是极为光明远大的时候。但当他和哥哥士宏,为了参加国家的抡才大典进士...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铁茄子没有烧熟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铁茄子没有烧熟
铁茄子没有烧熟以前有夫妻二人修佛,每天给佛上很多的香,非常虔诚,但修了大半辈子也没修成。二人决定去找佛祖问问究竟。于是带上曾经烧过的一车香灰上路了,半路上碰到了两个强盗打劫,这夫妻二人身无分文,便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