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焕法师:《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仪规及唱念规范》序

《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仪规及唱念规范》序

本焕

弘法寺常住发心,印顺大和尚率两序大众经数年努力,将汉传佛教丛林仪规进行搜集整理成《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仪规及唱念规范》一书,并用现代影视手法演示制作成光盘,流布教内外,了我之心愿。这是一件使禅者和学人知仪规之发展、明规矩以行持的大好事。余自庚午年出家受具,迄今已八十余载,先后亲近潢定法师、传圣法师、持松大和尚、来果长老、虚云长老为师,继承禅门临济宗法脉第四十四代。身在佛门,用功办道,弘宗演教,续佛慧命,当用心尽力为之。现虽已百零四岁了,还能够领弟子们一道成就佛事,很是欣慰。

老衲对丛林规矩是很熟悉的,因为早年在名山禅林追随明师参修多年。但是现在年纪大了,记忆力差了些,如果这本仪规有记得不到位的地方,敬望高僧大德与学人纠正和完善,并共同护持与发扬!同时,老衲谨在此建议,“第三次世界佛教论坛”应该围绕如何为现代寺院树规立矩和规范僧众的日常行仪等教内建设开展讨论,并达成共识,集思广益,统一规矩,做成法本,大力推广,以正法久住,利益众生。

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传播佛教,继而传入东土,在中国大阐宗风,逐渐形成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三大语系。因为汉传佛教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信仰元素,加之佛教精神的感召,历代皇帝大多尊奉佛教,所以发展尤为迅速,佛门仪规也逐渐形成。从古代简单的经咒和梵呗念诵,到晋朝梁武帝大力弘扬佛教,极力倡导茹斋持戒,并请益志公禅师等当代高僧结集梁皇宝忏,再后有水陆、焰口,唱念逐步正规。特别是到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巧妙发展融合,为佛教树立清规,规范行仪,形成冬参夏学,农禅并重的风尚。丛林清规的逐渐完善,为日常朝暮课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宋代后,特别到了明清,丛林普遍规范了朝暮课诵的仪制,此后上殿、过堂与坐香、参禅以及诵经、拜忏,还有佛七、禅七与诵戒、布萨和斋天、放生等行仪成为丛林必修,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丛林仪规。但唱念风格不一,给游方参学者带来不便,甚而影响佛门的清净庄严。还有些偏僻的道场条件大多不具备,导致有些法师无法正常学习行持丛林仪规。更因文化大革命僧才的断承,丛林清规行仪逐渐不彰,造成僧才不出,清规不弘。老衲认为这是不好的现象,这也是佛法难兴乃至佛教衰落的因缘!余为之不安与忧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次弘法寺常住发心,搜集整编并制作了《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仪规及唱念规范》的书与碟,在传承祖师行仪方面,做了初步的整理。这些规矩,有些是我七、八十年前在高旻、南华、云门和云居等禅林,追随来果禅师和虚云禅师等明师那里学来的,有些是参考金山、天宁和宝华等古丛林规矩与唱念而来,这些都是历代祖师传下来的法宝,极其珍贵。我们要好好传承、行持下去……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有了规矩,有了戒律,就应该按照规矩,以戒为师,依教奉行。这样,常住就可以如法如理、如律如仪地施行,庄严道场,广弘正法,利乐有情;大众就能如理如法、如律如仪地修行,用功办道,了脱生死,成佛作祖。

希望大家发大心,各自珍重,共同勉励,真参实悟,勤修苦行,绍隆三宝,弘法利生!

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嘎玛仁波切:在团队中,应该提倡学习榜样的精神,而不是突出榜样本人

嘎玛仁波切:在团队中,应该提倡学习榜样的精神,而不是突出榜样本人

  人本就是群居动物,团队就是由一群有共同理念的人组成的。  很少听说不同理念的人能够组成一个团队,所以大家有个共同信仰与共同理念非常重要,这是团队的第一个作用。团队的第二个作用是,团队制度可以传...

父母邪淫导致两个女儿一个离婚、一个抑郁症

父母邪淫导致两个女儿一个离婚、一个抑郁症

各位师兄,大家好!我讲一个真实故事,是发生在我老婆单位的,在这个人没当领导之前并无绯闻,可自从当了领导之后,好象变了一个人,与单位的两个女人鬼混,其中一个还是20...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里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国王召来了大臣们,一起“研究研究”。  华丽的手巾一个传过一个,每个大臣都大叹稀有难得,吱吱喳喳地讨论着,手巾传着传着,...

净空法师法语:现在这个世间癌症为什么那么多?

净空法师法语:现在这个世间癌症为什么那么多?

1.我们现在的饮食没有安全感,这些农作物,大量的化肥、农药,长得很好看,很漂亮,虫都不吃,为什么?虫吃了它要送命。2、 你要喜欢吃肉的话,那更不必说了!从前养猪、...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有大气象者,不讲排场;讲大排场者,露小气象。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大成...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与妻子、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孙媳一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一天,佛陀与阿难经过他们家门前。佛陀看到那金碧辉煌的大门,便对阿难说:「这家人前世种下善根,但不知今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