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希望拥有快乐的生命,就要先学会散播快

1.真正的快乐,来自于调伏自心;不懂得调伏自心,就无法体会何谓真正的快乐。世间人寻求快乐,只是在增加自己的欲望,那是永无止境的欲求;真正的安乐,来自于烦恼的调伏,并且恢复我们心性那份原本的自性光明。

2.我们不能将生命的快乐,寄託于欲望与物质的享受;生命的快乐到底从何而来?生命的快乐是来自于心灵的充实,以及对其他生命的慈爱与奉献。

3.向内发展才能找回快乐!所以佛教才称之为「觉醒的宗教」。觉醒,就是指我们内在的觉性、佛性。凡夫的觉性就像睡著了一般,但只要打开悲智的双眼,沉睡的佛性也就觉醒了!

佛性从来没有遗失过,本来就一直存在著;我们修学佛法,就是要有如此的认知与决定。

4.快乐绝对不是来自于满足自己的欲望,究竟的快乐是来自于征服自我,并且灭除欲望与我执。生命最大的快乐,无过于对自我的放捨与对正觉的亲证;我们一再追逐虚妄的享受,只是徒增我执烦恼。

5.快乐是来自于清淨的身心。清淨,就是对于烦恼等的调伏,并且超越自他的对立。保持身心的清淨,是安身、安心之妙道;若身心清淨、平安,无论我们身处何方皆能一切平安。

6.快乐来自于自心的调伏。一般世间人,不知道调伏自心的益处,只知道增加自己的欲望,永不知足;这就像喝海水一样,只会越喝越渴。

真正的安乐,唯有全然放下、调伏心性,不再起贪、瞋、痴等烦恼,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否则,一切的欲求都只是作茧自缚。

7.每一个生命,活著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追求快乐。既然希求快乐,就应该製造快乐的因,才能得到快乐的果。

真实的快乐就是成佛之道──追求佛陀所体验的圆满正觉,并以慈悲之心善待一切众生,真诚的付出与奉献。

8.如何创造出生命的快乐?就是要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与爱护生命。我们人类都希求快乐,动物乃至一切生命,离苦得乐的心态也是一样的!

我们希望拥有快乐的生命,就要先学会散播快乐!

9.生命的快乐来自于两个面向:第一、是断除烦恼的快乐,也就是真正的洒脱、自在,是一种内心的绝对平静。

第二、是来自于帮助他人的快乐,也就是以真诚的慈悲,善待一切生命。如果能够掌握这两项原则──「调伏烦恼」与「慈悲一切」,生命的快乐指数,必然会不断地成长。

10.快乐,是来自于内在的转变;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不顺遂,只要能够保持积极与开朗的态度,一切的逆境都将会随风而逝。只要念头一转,即便是癌细胞,也都个个转成快乐的细胞!所以,如果能时时与佛相应,我们体内的细胞也就成了「佛细胞」。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财神到

净空法师:财神到

要想保持我们的「富有」,佛法教我们舍得,舍是因,布施,得是果,你舍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你得到的那个还要舍。所以「舍得」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你舍你就有得,你舍...

宣化上人:什么是造命之学,如何改造命运?

宣化上人:什么是造命之学,如何改造命运?

人要真明白,才没有白做人一回。 一九九O年十月二十二日开示于法国巴黎华裔会馆每个人应回光返照,问问自己﹕「从有生到现在,我都做了一些个什么事情?是做善事的多?是做...

因愿得证罗汉

因愿得证罗汉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细解佛教中的施食

细解佛教中的施食

施食是布施饮食的意思。现在佛教中流行的施食,一般是指布施给饿鬼道众生。施食又叫蒙山施食,此外还有特殊的施食方法叫烟供、药供、火供、水供。施食主要依据两本佛经,一本...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2、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2、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净空法师:一遍、两遍学没用处,救不了你自己

净空法师:一遍、两遍学没用处,救不了你自己

要救自己从哪里救?从根救起,从因果教育救起,深信因果你就把戒持好了,就把教学好了。自己得救,你就能救你的家庭;你一家得救,你就能救你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最后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