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这5种人最有福,看看有你​吗

古人对福报的看法,是福,寿命,健康,寿终正寝,安宁。福不仅是钱财,更重要是子孙兴旺,子孙满堂,这叫福报,但现在人把福报看成钱财了。今生的福报大多和前世或多生有关系,佛教讲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当然这样说不是今生就定了。《三世因果经》上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要想知道前世或多生前种了什么因,今生过得怎么样和遭遇就知道了,要想知道来世怎么样,看看今生是怎么做的就知道了。所以明白了因果,我们就知道行善积德,善有善报的好处。

通常这5种人有福,看看有你吗:

一、孝养父母之人

“百善孝为先”,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可以说一辈子都报答不完。佛说“善男子,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佛说孝顺父母的因果,如果能够随顺父母,不违背父母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或她,福德是无尽的。孝养父母是为自己培植福报最快的方法,经说,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在他家族中,在他的命运中,会得到梵天、帝释、四大天王为主的白法天尊之护佑和加持,会得到护法神的帮助。

二、持戒念佛之人

佛涅槃时,嘱咐以“戒”为师。做人有最基本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得长寿的果报,不偷盗得大富的果报,不邪淫得身体相好庄严的果报,不妄语得大众对你尊敬的果报,不饮酒能增长智慧。不但不杀生还要放生,见到别人杀生要善意劝解。也要教人严持五戒,不仅有福报还有功德。因为别人也不“淫杀盗妄”不饮酒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持戒念佛的人,印光大师说就是多善根多福德。这种人也比较乐善好施,深信因果,并广结善缘。因为念佛本身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种人具有慈悲心,不但自己信佛念佛,还时常劝父母和身边的人信佛念佛。因为除了孝养父母以外,消业障和积福报最快的就是念阿弥陀佛。

另外念佛的还要加行十善业,即“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不说人是非,人是最爱说话的,很多福报就是从这张嘴上说掉的。“贪嗔痴”是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的业因,加行十善就去掉了三恶道的因,而具足信愿持名念佛,修得是净业,不像善业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念佛的果报不在六道,果报在西方净土,一旦往生即为阿惟越致菩萨,即不退转菩萨,一生成佛,后广渡众生,包括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冤亲债主。

三、奉事师长之人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尊敬我们的老师,老师教会了我们知识。尤其是信佛的人,能够孝养父母师长之心,孝养父母师长之志,这个人才具足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大菩提心,尊师重道是优良传统美德,在佛门,师长亦称善知识,即善知法要、导引众生于菩提正道者。善知识的首要标准是具正信正见,心不住相;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学人奉事师长,莫念其短,应对师长常生敬畏。

四、乐善好施之人

善良多帮助别人的人,就能让人信服,世间最善的是水,如若能如水一般,那么你的德行就能容纳包容万物。不但有好的名声,还会因为行善积德。如果做了好事善事不被人知道,就是阴德不仅自己有福,还会福泽子孙。而且布施是对治贪婪的,贪会引起“嗔心和痴心”,这三个是三恶道的因,布施从源头上就解决了。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就是用钱财布施,把钱、物送给有正当需要的人,就是财布施。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主要指讲经、说法、介绍佛教知识,送人佛经等等,让人从佛法中受益。无畏布施:以自己的力量让众生远离恐惧得心安稳,就是无畏布施。比如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伸张正义,等等。布施中,很多是三种都具足的,比如放生,就具足三种布施,花钱买动物是财布施,放生时念佛念经说三皈依是法布施,让动物们自由是无畏布施,还有印佛经送人也是具足三种布施的。

五、护持三宝之人

 三宝即佛法僧,佛陀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僧宝出家人是在家信佛的领导者,他们修行有讲经说法渡人的责任,而在家信众有供养出家人的责任。出家人好比是人的骨骼,而在家信众则是依附骨骼上的肉,互相利益。佛法是人们通向解脱生死彼岸的宝筏,修行佛法能让人增长智慧,明辨是非。护持佛法不仅是出家人的责任,在家信众也要多印经书,广为流通经书,让更多的人受益。尤其是《楞严经》和楞严咒,因为《楞严经》是破魔的宝典,楞严咒更是破一切邪魔邪咒。另外,念佛是成佛的捷径,念佛依据的就是五经一论,即《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净土五经通常与《往生论》并称五经一论,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所以这些经也要广为助印和流通。因为《佛说法灭尽经》上说:《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首先会消灭掉,十二部经典紧接着也会灭掉,全部不会再出现,连文字也不能见到。

以上五种人最有福,如果你正在做就要坚持,如果你没做过现在做还不晚。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人要往生前,为何业力会现前?

净空法师:人要往生前,为何业力会现前?

问:人要往生前,为何业力会现前?又为什么冤亲债主会找上来,而且选在往生这一刹那?答:世出世法,情理都相同,你有很多冤亲债主,你现在住在这个地方,他不来惹你,为什么...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五)~B 四无量心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五)~B 四无量心

(二)四无量心与典尊的出家 “四无量”是个佛教术语,即四无量心,是指四种清净无为、广大利他的行为或心境。哪四种呢?就是指慈、悲、喜、舍四种心,或入慈、悲、喜、...

施一口水

施一口水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明达,只是堕入邪见,不相信善恶报应,说布施无益。舍利弗以慧眼观之,这个长者宿有大福,今得豪富,即往度之。舍利弗即以神足持钵到长者家,这时长者正...

死亡过程经历三种中阴如何把握机会获得解脱?

死亡过程经历三种中阴如何把握机会获得解脱?

 三个中阴阶段都蕴藏宝贵的解脱机会问:所有人都需要面对死亡,包括亲友的死亡和我们自己的死亡。对于世俗的人来讲,死亡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情,大家一般都避免谈...

一位90后的莘莘学子受持《金刚经》的超级神奇感

一位90后的莘莘学子受持《金刚经》的超级神奇感

我是一个90后,从小身体素质不好,中考时差几分考上重点中学,但还好有贵人相助进入了重点中学。插句与《地藏经》有关的事情:上高一时受母亲影响开始断断续续读《地藏经》...

宣化上人:参禅就是持戒

宣化上人:参禅就是持戒

参禅,是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所以一切法都在参禅中包括着。我们坐在禅凳上,一心参禅,参“念佛是谁?”抱住这个话头,绵绵不断,密密不忘,总是参“念佛是谁?”这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