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并修建经堂寺庙迅速积累无量福慧功德!

修建经堂寺庙具有无量功德,对于我们的现世或将来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莲花经》云,任何善信发心赞助建寺与佛坛,可以获得以下十大功德:

1、无始以来诸恶业,得以减轻或消除。

2、天人护佑,逢凶化吉。

3、去除障碍物,免夙仇报复之苦。

4、妖魔邪怪,不能侵犯。

5、脱离烦恼和无明。

6、丰衣足食,福禄绵长。

7、所言所行,人天欢喜。

8、增加福慧二资粮。

9、往生善道,相貌端庄,天资福禄兼有。

10、往生能闻佛法之国土,速证佛果。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广戒经》中云:“所谓实福者,有大果、大利、大威严、广大义,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坐、是卧、其善根恒时增长。何人建造经堂,乃为七种实福之首。”佛经中曾云:一切有漏善根之王,今生今世若欲造就通往上界之天梯,成就犹如如意宝树般的异熟善业,就须于从前未有佛塔之地兴建如来舍利宝塔,为僧众修建经堂庙宇,消除对佛法闻思之差异,精勤修习禅定及慈无量心。此四项事业,是今生成就梵净福泽的殊因。

《俱舍论大疏》第一品中也有如此广说:“在有漏的善法中,修经堂的功德最大。”《智者入门》说:“净地造佛塔,为僧众修佛堂,和合破僧众,修持慈无量,乃是四梵住。”即是说兴建佛塔,修建经堂寺庙,僧侣籍由闻思消除对佛法理解上的差异,修习慈无量心,这是世间四种最大的福德事业。

从诸乘佛法共许的观点面论,修造佛菩萨的庙宇殿堂乃一切有漏善业之王。在寺院建设过程中,一筐土就已具足供养一筐黄金的功德。供养和帮助佛殿的建设是善心佛子消除罪障、积累功德、种下殊胜解脱种子之稀有难得的机会。从大乘佛法共同的教义而言,佛弟子们投入诸佛菩萨们的清净愿海,协助圣者们圆满弘法利生之大愿,就是以实际行动来履行殊胜广大的普贤行。是于短暂的一生中迅速积累多生累劫的福慧资粮,以获取共同与殊胜悉地之殊胜方便。。

在僧众造经堂时,随力支持者,将来在此经堂内进行的所有闻思修行的善根,皆同等获得。为僧众修经堂时,身口意仅作随喜,亦有很大的功德。。

“为僧众建经堂时,谁背一筐土,等同一筐金。”

为何建寺的功德最大?因为佛像寺庙为佛陀身、语、意的真实所依,修行人行持正法、宣说世间真理、延续佛法清净不间断的传承,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因此供养他们就是真正地帮助众生,具有无量功德。如此积聚善业功德,无论对于我们的现世或将来,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凡以欢喜心随喜,不论多少,就如滴水汇入海洋,海不枯则水一滴不灭的道理一样,功德不可思议,清净之发心最为重要。

 

点我:

相关文章

李炳南居士:中阴身能否依赖平时念佛之力而往生?

李炳南居士:中阴身能否依赖平时念佛之力而往生?

请问死后神识没有马上往生,中阴身在四十九天之内能否依赖平时念佛之力而往生? 生西在临终后刹那之间,临终后不能往生,希望就很渺茫了。中阴身转生并不是一定要经过四十...

能愿比丘的愿力

能愿比丘的愿力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他嗜杀如命死后为何还会升天?佛陀这样说

他嗜杀如命死后为何还会升天?佛陀这样说

佛教故事:他嗜杀如命死后为何还会升天?佛陀这样说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众经撰杂譬喻》。《众经撰杂譬喻》,比丘道略集鸠摩罗什译譬喻经典而成,分为上下两卷,共计四十四篇。佛法就是因果,经云:“假使...

宋道发教授:宋代佛教政策论略

宋道发教授:宋代佛教政策论略

宋代佛教政策论略 宋道发 一、宋代佛教政策之渊源 在印度的古代社会中,出世的宗教是超乎世间的王权之上的。宗教的修行者得到社会各层人士的普遍敬仰与供奉。作为印度...

一个嗔恨的念头,竟换来躲不掉的果报!

一个嗔恨的念头,竟换来躲不掉的果报!

  一个嗔恨的念头,竟换来躲不掉的果报!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告诉目犍连(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说:“你的债主快到了!”  目犍连回答:“我有神通,可以超越须弥山。如果我的债主从东来,我就向西;如果...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四讲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四讲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四、觉照无常智慧生 1.认识无常 声闻乘的人,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常常强调无常。密勒日巴尊者曾经说过,进入佛法之门的第一步就是学习无常。佛陀由四门看到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