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法师:若你把《金刚经》的​某一

昌乐法师《练习空性》第50讲

你的付出应该有一个很基本的原理,掌握一个秘诀,你的付出要直达人心,要让他敞开心扉,感受到你真正的善意。而我们很多人的付出,是因为我想改变你,所以我先给你尝点甜头。当每个人感受到别人想改变他的时候,感受到这种隐形暴力的时候,他的心像河蚌一样,会封得很紧。你是攻城的人,他是守城的人,一个攻城,一个守城,僵持不下。

你还以为你做了很多努力,其实没有用。基本的平等不了解,没有真正的通达所谓空性,你的偏执没有放下。为什么没有放下?因为你所有行为的前提没有搞明白,这个前提是这样一句经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眼前的他怎么想,你应该明白,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如何跟他达成更好的前提。在讲《普门品》的时候,这段话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沟通的对象不是你自说自话,而是你要观察对方到底能不能听得明白,能不能听得懂,能不能在一个共同的前提之下讨论一个问题。而这个前提,是发起沟通者需要明了的,需要协同的。这个协同是什么?你要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的人?有怎么样的需要能够接受?他能够多大程度上接受你的观点?

这里讲的,一是平等,二是无相,三是知心。这是我们在生活当中能把自己这个真实存在的修行人,在生活当中汲取能量最好的途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如果你不能做到平等,你不能做到知心,你不能做到让自己的付出本身成为自己的成长,你需要别人给你更大的反馈,夸奖你,那你的修行很难有十足的进步。

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佛最好的方式就是《金刚经》当中所说的,是人能受持读诵四句偈等,其人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就是把《金刚经》,把经文当中的某一句话,当成你人生的座右铭,像一个数学公式一样,不断地去尝试着把你的生活场景套用到里面来,你觉得多大程度上能够做到、且做好,能感受到欢喜,以及能让别人感受到欢喜,这才是我们修行的出路所在。

最后提一个问题,你去描述一次你与他人沟通失败的经历。比如说,你要跟你妈妈讲一件事;你要跟你家的小孩子讲一件事情,你讲的时候,他总是不懂,结果你很懊恼。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你们之间发生这个误会?你说的话,别人总是听不懂,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好好反思一下,你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四众】四众是什么?佛教的四众弟子是哪四众?

【四众】四众是什么?佛教的四众弟子是哪四众?

  四众,在佛教中有不同的解释,一指佛说法时的听众「发起众、当机众、影响众、结缘众」;二指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三指共议大天五事,而持不同意见的四类众「龙象众、边鄙众、多闻众、大德...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

世上没有完美,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完美。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缺,但是我们的内心不够完美,所以欠缺了很多。当我们真的把心态放下来的时候,一切当下圆满。其实我们该拥有的都已...

传喜法师:般若智慧 超越自我

传喜法师:般若智慧 超越自我

般若智慧  超越自我 2009、07、25 ——传喜法师于慧日禅寺    师父:感受怎么样啊?   ...

黄念祖:死后到哪去,唯独这个事,怎么不挑一挑呢

黄念祖:死后到哪去,唯独这个事,怎么不挑一挑呢

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法藏法师:皈依!依靠!

法藏法师:皈依!依靠!

皈依!依靠! 有财富、有地位、有容貌,乃至于有权势都不一定有威德,足以影响别人。 所以,纵使身为总统,也不见得一定管的了别人。除非你有足够的福报与威德。 事实...

净空法师:遇到灾难,智慧能解决问题,恐惧不能解

净空法师:遇到灾难,智慧能解决问题,恐惧不能解

人心定,他心就清净,心清净他就生智慧,同样一个道理,灾难频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你要定,你在大灾难里头,你心是定的,你不乱,乱就有忧虑,就有恐怖,定他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