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为什么学佛没有一点点的感应?打坐进入不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你常常听闻到我在宣说戒律的时候,广泛的为大家宣说了修行路上最最重要绝对正确的三个义理,这三个分别是这样的:摄心为戒,因为有戒才能生出清净安稳的定来,在清净的定中才能得到真实究竟的智慧,这三个就叫三个无漏之学了。这三个内容是没有漏洞的,是没有错误的,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戒定慧”,其中戒是基础,定是手段,慧是结果。因为有清静戒,才能得到正定,因为进入到正定中,才能得到正慧,才能得到如同佛陀一样的正遍知的无碍智慧。”

摄心为戒复杂了一点,什么叫戒?我们常常听到五戒、十善、菩萨戒,或者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戒,沙弥沙弥尼戒,学法女戒;不管条目五条、十条或者几十条几百条,戒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不让自己对别人和对自己造作伤害的刚性标准。很多人以为戒是限制自己行为的一个约束,这就太过冤枉佛陀了,佛陀为大家制定的这些戒律,是要真正的从根本上保护修行人。有人没有修行也没有智慧,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会认假为真迷惑颠倒,心念一迷惑,自己外在的言行举止就颠倒了,本来以为这样是好的,结果却很不好。佛陀站在最高的层面,观察到人生沦落各种痛苦中的原因,如果这几条内容做的好,做到位了就不会落到痛苦的轮回中,只是在路上的人会对这个地图产生疑惑,不容易相信这个地图是正确的,但按这个标示走,能走出轮回!

《楞严经》中的这个戒很高,从基础的身口开始这是五戒;如果能把意也囊括在里面就是十善;如果身口意全部要守好,尤其是意戒最难守、最难控制,如果把这个也守好了,那就是菩萨戒了。

简单重新理一下:五戒只是停留在最基础的身(杀盗淫);口(妄语);酒算遮戒。

十善进一步深入到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二舌、绮语、恶口);另外增加了三条意戒(贪嗔痴)。要做到不贪、不嗔、不愚痴这十善就不容易做了,而菩萨戒是前面的身口恶念念头都不能起,如果起了这个念头就算触犯了菩萨戒。这和十善五戒不一样,起了念头就算犯了。菩萨戒之前的戒还算是宽松些,心念起了这样的念头,只要没有实施出来就算守住这条戒了;而菩萨戒就没有那么宽松了。《楞严经》中的这个戒更高,比菩萨戒还要高,高到直接进入到心地,摄持你自己的心才是真正的戒,让你的心不动摇,让你的心不在是非中、事物中起伏跌宕,这样的心才算是守戒的心。于是在这样严格的戒的基础下,生出清净、正确、甚深的禅定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为什么很多人打坐进入不了定态?为什么很多人学佛没有一点点的感应?最最要先反省观察的就是这个基础,戒律做的够否,做的清净不清净?清净在心地上。有人虽然身体没有犯错,嘴也把持住了,但是这个心一天早就飞了八万四千里了。遇到一点点事情就起伏起伏,这样的心态是不行的,于是才要用佛法来帮助守好自己的心,守心是结果。次第分别是先守好自己的身体,然后进一步把嘴巴看住,再深一步让自己的心没有贪嗔痴三毒,最后才是这所有恶念都不起。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摄心为戒有多高了。我们很多人学佛,这个基础就做的不好,正如早些说过90%多的学佛人,连基础的信佛都做不到,这种大根大本的基础都做不到,后面免谈。

戒做到了就会水到渠成成就甚深的禅定,只要进入正定就可以有机会得到智慧。进入正定选择是修止还是修观,换成白话:你进入禅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是在定中修定,还是在定中修慧,为什么要在定中修定?定是慧的基础,定就像花盆里的土一样,土决定了花盆里种的花能长多大多高。“戒定慧”是佛陀讲课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切修行法门都最后要回归的地方,这三个内容做的好了,就会水到渠成,得到智慧也就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三个是究竟不破的、是走到哪里都适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义理。所以在楞严经中世尊告诉我们这个叫做三决定义,三无漏学。

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略谈》

 

点我:

相关文章

嘎玛仁波切: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和太多危机的

嘎玛仁波切: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和太多危机的

爱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当我们在探讨爱国与否和是否该好好热爱祖国的时候,最起码,我们是在一方太平的国度,并且衣食无忧,人民安康的前提下去畅谈的。我们并没...

净空法师:持戒念佛

净空法师:持戒念佛

念佛法门,祖师大德常常教诲我们「持戒念佛」,念佛不持戒、不行善不能往生,古人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最重要的善心、善语、善行,《感应篇》最后的...

【闻思修】什么是闻思修?闻思修的重要性

【闻思修】什么是闻思修?闻思修的重要性

闻思修是什么意思?闻思修三慧介绍  闻思修,又作三慧,即「闻慧、思慧、修慧」,是修学佛法的三大次第,佛法修行的常规流程。闻,谓听闻佛法,包括研读佛典、听讲经说法等,由此可知晓佛法,得“闻慧”。次则由闻...

大安法师: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大安法师: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这个助念的功德,是不可小视的。我们一般的念佛人,可能平时念佛还做不到十分稳妥,就好像爬山,需要人帮一把才能够安稳地到达山顶一样。助念是帮助亡者提起正念。同时,助念...

打坐腿痛和四大分离之痛,哪个更痛?

打坐腿痛和四大分离之痛,哪个更痛?

虽然说禅不在坐,修行也不在坐,但是大家毕竟看到,不管走到哪一个寺院,大雄宝殿供着的释迦牟尼佛,站在那里的很少,都是坐在那里,而且是双跏趺坐,可见成佛的基本姿态是双...

空云居士:为什么家人都病了?

空云居士:为什么家人都病了?

      末学所写的文字,都是个人的修行经历及感悟。       一天,我收到一个短信:我妻子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