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为什么学佛没有一点点的感应?打坐进入不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你常常听闻到我在宣说戒律的时候,广泛的为大家宣说了修行路上最最重要绝对正确的三个义理,这三个分别是这样的:摄心为戒,因为有戒才能生出清净安稳的定来,在清净的定中才能得到真实究竟的智慧,这三个就叫三个无漏之学了。这三个内容是没有漏洞的,是没有错误的,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戒定慧”,其中戒是基础,定是手段,慧是结果。因为有清静戒,才能得到正定,因为进入到正定中,才能得到正慧,才能得到如同佛陀一样的正遍知的无碍智慧。”

摄心为戒复杂了一点,什么叫戒?我们常常听到五戒、十善、菩萨戒,或者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戒,沙弥沙弥尼戒,学法女戒;不管条目五条、十条或者几十条几百条,戒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不让自己对别人和对自己造作伤害的刚性标准。很多人以为戒是限制自己行为的一个约束,这就太过冤枉佛陀了,佛陀为大家制定的这些戒律,是要真正的从根本上保护修行人。有人没有修行也没有智慧,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会认假为真迷惑颠倒,心念一迷惑,自己外在的言行举止就颠倒了,本来以为这样是好的,结果却很不好。佛陀站在最高的层面,观察到人生沦落各种痛苦中的原因,如果这几条内容做的好,做到位了就不会落到痛苦的轮回中,只是在路上的人会对这个地图产生疑惑,不容易相信这个地图是正确的,但按这个标示走,能走出轮回!

《楞严经》中的这个戒很高,从基础的身口开始这是五戒;如果能把意也囊括在里面就是十善;如果身口意全部要守好,尤其是意戒最难守、最难控制,如果把这个也守好了,那就是菩萨戒了。

简单重新理一下:五戒只是停留在最基础的身(杀盗淫);口(妄语);酒算遮戒。

十善进一步深入到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二舌、绮语、恶口);另外增加了三条意戒(贪嗔痴)。要做到不贪、不嗔、不愚痴这十善就不容易做了,而菩萨戒是前面的身口恶念念头都不能起,如果起了这个念头就算触犯了菩萨戒。这和十善五戒不一样,起了念头就算犯了。菩萨戒之前的戒还算是宽松些,心念起了这样的念头,只要没有实施出来就算守住这条戒了;而菩萨戒就没有那么宽松了。《楞严经》中的这个戒更高,比菩萨戒还要高,高到直接进入到心地,摄持你自己的心才是真正的戒,让你的心不动摇,让你的心不在是非中、事物中起伏跌宕,这样的心才算是守戒的心。于是在这样严格的戒的基础下,生出清净、正确、甚深的禅定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为什么很多人打坐进入不了定态?为什么很多人学佛没有一点点的感应?最最要先反省观察的就是这个基础,戒律做的够否,做的清净不清净?清净在心地上。有人虽然身体没有犯错,嘴也把持住了,但是这个心一天早就飞了八万四千里了。遇到一点点事情就起伏起伏,这样的心态是不行的,于是才要用佛法来帮助守好自己的心,守心是结果。次第分别是先守好自己的身体,然后进一步把嘴巴看住,再深一步让自己的心没有贪嗔痴三毒,最后才是这所有恶念都不起。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摄心为戒有多高了。我们很多人学佛,这个基础就做的不好,正如早些说过90%多的学佛人,连基础的信佛都做不到,这种大根大本的基础都做不到,后面免谈。

戒做到了就会水到渠成成就甚深的禅定,只要进入正定就可以有机会得到智慧。进入正定选择是修止还是修观,换成白话:你进入禅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是在定中修定,还是在定中修慧,为什么要在定中修定?定是慧的基础,定就像花盆里的土一样,土决定了花盆里种的花能长多大多高。“戒定慧”是佛陀讲课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切修行法门都最后要回归的地方,这三个内容做的好了,就会水到渠成,得到智慧也就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三个是究竟不破的、是走到哪里都适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义理。所以在楞严经中世尊告诉我们这个叫做三决定义,三无漏学。

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略谈》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广行布施绕财富

传喜法师:广行布施绕财富

广行布施饶财富 传喜法师正月初五法会开示(10.2.18) 布施波罗密    大家新年好!我们现在还属于春节期间,特别今天,是什么日子?我...

其它法师:新加坡的佛教现状

其它法师:新加坡的佛教现状

新加坡的佛教现状 新加坡比丘尼 文静法师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人口不到300万,面积包括填海的部分在内也不足300平方公里。但是...

德森法师:复阮虔一居士书

德森法师:复阮虔一居士书

復阮虔一居士书(附來函)(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撰)德公法师慈鉴。敬读普告莲友一则,心中有说不出的无限感慨。我法师力求摆脱,众生何以了脱。后进无知俗子,焉敢轻言挽...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后记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后记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后记 当我加上了这部书的最后一个句点,实现了多年的宿愿时,一种解脱之感不觉油然而生。早在大学时代,因业师杨廷福教授和苏渊雷教授的启蒙,使我...

慧光法师:勤修布施、勤积资粮

慧光法师:勤修布施、勤积资粮

勤修布施、勤积资粮 --慧光和上开示--   学习佛法一开始从布施。为什么要学习布施? 布施时,当别人苦的时候,生活中、生命中有遇到障碍、遇到...

贤崇法师:禅与现代生活

贤崇法师:禅与现代生活

禅与现代生活 演讲 贤崇法师 打开心量 放下自我 活在当下奉献真爱 ——贤崇法师的人生目标 大家晚上好!讲课之前,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冥想。请大家把眼睛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