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关于精神的营养不良

现在有很多种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学习抑郁症、挫折抑郁症等等。生活温饱没问题,家庭生活也很正常,却不知道为什么得了抑郁症。依照现在某些社会学家的说法,越是发达地区,比如北上广深及沿海发达城市,抑郁症发病率越高,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抑郁症患者。实际上,人类多少都有点儿精神病。为什么?主要是心灵空虚,没有信仰,抗压能力不断减弱,无法找到精神上的平衡与寄托。

以前的人有宗教信仰,无论男女老幼都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很多人都信佛,心灵有所寄托。有时尽管物质贫乏,但精神上却感觉充满力量。现在不同了,大多数人的信仰只剩下钱!随着精神信仰的缺失,不管是不是会伤害别人,什么都敢想敢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有的时候并非是人们内心愿意这样,而是大环境下惯性的随波逐流。

老人跌倒了要不要扶?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份善心,愿意去扶,可对方诬陷你怎么办?并不是人们真的失去了慈悲心,为了防止自己受到伤害,很多人选择放弃行善。是什么导致恩将仇报?是什么让有毒食品层出不穷?是什么让各种诈骗花招屡禁不止……没有信仰,不信因果才会这样。

身体的营养不良可以“补”回来,精神的营养不良,为什么不去补一补?有些人经常感到焦虑和恐惧,没有安全感,有时很暴躁,控制不住自己,睡不好,吃不好,爱胡思乱想等等,这些都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开始。从前的农民、工人,很少有人得精神上的疾病,有的连更年期都没听说过,只有都市里的人容易出现更年期的状况,所谓的忧郁症、狂躁症、躁郁症,大部分都在城市里,最后严重的会演变成精神分裂症。

还有些人疑神疑鬼,总觉得这个鬼上身,那个仙附体等等,基本都是自己的精神不太正常。身体就像一座房子,如果这是你的房子,为什么别人可以到你家撒野?身上有没有鬼不知道,但他心里一定有鬼,因为这样想的人,心理已经不正常了。

这个肉体房子是你的,为什么你可以让别人进来?为什么你会认为有其他人主宰着你的肉体?除非是你欠债了!你的房屋款没缴齐,房东以前卖给你房子,现在又跑来捣乱;要么就是你在外面借了钱没还,人家来你家要债;要么就是你的房屋管理费没缴齐等等。跑来找你的就是冤亲债主,让你的身心被恐惧包围,让你自己吓自己,心惊肉跳、寝食不安,要承受这种身心的折磨,就是业障现前的表现。事出有因,没有无缘无故发生的心慌意乱。

有些人,平时活蹦乱跳的,觉得自己什么都顺利,觉得自己福报大。突然有一天,查出可能有某些疾病,就又哭又闹地向我哭诉:“上师,您快救救我!”我告诉他,只要心中真正有上师三宝,就不会这么恐慌。事情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何苦杞人忧天对待一切未知?遇到事情,很多人是自己找罪受,让自己平添很多煎熬。其实,该你受的罪,一样也少不了;不该你受的罪,怎么你也不会受。无论你表现得多么恐惧,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种自心带来的痛苦煎熬,就是一种业力!有些人会感到度日如年,过一天就像一辈子那么长。六神无主,时冷时热,不停出汗,感觉未来一片黑暗,几天时间头发就白了等等。当业力现前的时候,身体的痛苦和内心的恐惧,是叫爹没有用,叫娘也没有用,只有叫佛菩萨才真正有用。

当内心脆弱的时候,需要一个安全宁静的港湾,当内心想要一个家的呼唤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当内心想要寻求庇护与保佑的时候,很多人才开始对信仰产生极大的虔诚。通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去积资净障,祈请上师三宝慈悲加持,可以改变命运,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是完全可能的。跟随具德上师系统地闻思修佛法,会从抑郁到快乐,从烦躁到安宁,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越来越好的人生。回头看看过去的自己,百感交集中,会增长感恩之心。在懂得感恩之后,对顺缘与逆境都将能够从容面对。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2、孔雀王愈加美丽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2、孔雀王愈加美丽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教育没有小事 吃饭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教育没有小事 吃饭的智慧

教育没有小事 吃饭的智慧蔡礼旭老师像走路,走路是小事还是大事?可能在我们的感知里,它是小事。但是走路对一个孩子心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它并不是小事。《弟子规...

达真堪布:用智慧的钥匙打开幸福之门

达真堪布:用智慧的钥匙打开幸福之门

我们生病了会到医院,采取手术等方法解决,这个过程也是很痛苦的;为了解决一些暂时的粗大的痛苦,我们起早贪黑地奔波劳碌,这个过程也是很艰难的……伟大的佛陀不用这些方法...

昭慧法师: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昭慧法师: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释昭慧(台湾玄奘大学教授) 释悟殷(台湾弘誓佛学院讲师) 内容提要:依据玄奘的戒律生活,与他在西行求法时,于各地僧伽蓝的...

仁清法师:不是只有念佛的功德才能回向西方

仁清法师:不是只有念佛的功德才能回向西方

“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事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这个意思是这样,一些...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5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5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二  往生王臣第三  清张师诚  张师诚,字心友,号兰渚,是湖州归安人。父亲梦见日轮照窗,醒来生下师诚。母亲早亡,张因孝顺父亲闻名。少年考上科举,历任大官。任江苏巡抚时,见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