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如何能让自己不生气?

圣严法师

现代人强调EQ的培养,其实EQ就是情绪管理的人品修养。有些人外表看似平静,但内心却充满矛盾与挣扎;有的人在公开场合脾气很好,但是回到家后,就将内心的怨怒完全发洩出来;有些人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在某些场合中表现得文质彬彬,一旦目的得逞就原形毕露。

这些表面和善的人,比起无法控制脾气的人还危险,因为他们藉由外在的伪装,掩盖内心的矛盾衝突;有些人甚至可以将恶意邪念隐藏许多年,一旦他们所要谋取的东西到手之后,就立刻翻脸,变成了另一个人。反倒是那些心直口快的人,比较不可怕,和他们相处也不一定有衝突;这种人的烦恼通常不会很多,反而是那些伪装压抑私欲的人,烦恼比较多。

不过,这并非鼓励大家直接将情绪写在脸上,或遇到不满时便立即表达出来。心直口快、情绪不稳定的人,其实是不适合担任教育、关怀、公共服务,以及各项领导工作的。因此宗教师、教育界人士、政治人物、企业家等管理阶层人士,更需要做到情绪管理的功课,否则不仅自害,也会害了部属、家人、亲友乃至社会大众。

然而,情绪稳定并不等于压抑情绪,尤其现代社会变化快速,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如何化解负面的情绪。首先要学习转变自己的观念,当有逆境现前时,或在遇到瓶颈时,或在遇到不顺遂的挫败时,不妨告诉自己,在战场中,擅于用兵的人,不宜轻易动怒;看过武侠小说的人,也都知道,武功高强的人,不会轻易生气。因此,真正要解决问题,不是光靠发发脾气、耍耍性子就能完成。如果错误在对方,应对他生起怜悯心,哪裡还会生气;如果错误在自己,应该马上改过 ,怎么可以生气。

但是,仅有不生气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必须辅以方法来练习配合。当发觉自己生气时,可以把注意力的焦点转移到自己的呼吸上,欣赏呼吸的感觉,体验呼吸的进与出,并且告诉自己,即使受到委屈,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就是享有完整的生命,生命既然尚是完整的,又何苦生气。

此外,生气之时,也可以到户外散散步,或看看窗外的风光,或观赏一下周遭人事物的或动或静,都是一幅一幅的画面,都有一则一则的故事,不用多少光景,你的气就消了。

可是有些人是藉由猛喝酒、猛抽菸、睡闷觉来躲避情绪的衝击,但是当你醒来之后,只要一想起受气之事,痛苦的情绪又很容易复发,所以,那不是解决生气问题的好办法。

 

点我:

相关文章

黄念祖:有病痛,知道马上就要走了,该如何念?

黄念祖:有病痛,知道马上就要走了,该如何念?

问:这样讲起来,这个事情很困难,有病痛,知道马上就要走了,像我们修密的,应该念一句本尊咒好,还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答:现在是这样,你哪个熟,用哪一个。平等平等。我...

你以为是在养生,其实你在养病

你以为是在养生,其实你在养病

每个人都想养生,但真正长寿却没有几个!  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不仅非但不能延寿,反而折寿!  这些我们常做的“养生”害了很多人,再这么做迟早会要命!提醒家人朋友~  1、每天2万步...

正如法师:供养一勺饭汁胜过七车珍宝功德

正如法师:供养一勺饭汁胜过七车珍宝功德

供养一勺饭汁胜过七车珍宝功德 正如法师开示“供养一勺饭汁,胜过七车珍宝功德”。许多人常常有这疑虑:作这么一点供养,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功德果实?还是听听我们的佛陀...

净空法师:每天睡前练习临终一念的功夫

净空法师:每天睡前练习临终一念的功夫

这经上讲得很清楚,能不能往生最关键的就是你临命终的那个时候,你断气的那个时候,那时候最后的一念是不是阿弥陀佛?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心裡最后一个念头想阿弥陀佛,就往...

他巧妙度化吝啬弟弟 成就一位大善人

他巧妙度化吝啬弟弟 成就一位大善人

佛教故事:他巧妙度化吝啬弟弟 成就一位大善人2018-03-30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编者按:有些人遵照佛的教义,行布施一段时间后,因为没有看到预期的回报,就丧失了信心。神通第一目犍连尊者的弟弟也有...

呷绒多吉上师:你有多大的信心就会得到多大的加持

呷绒多吉上师:你有多大的信心就会得到多大的加持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37):我一直说,我们不够虔诚。我们虽然皈依了三宝,也在依止上师,但却一直怀疑上师,怀疑佛法。我们经常求上师念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