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如何能让自己不生气?

圣严法师

现代人强调EQ的培养,其实EQ就是情绪管理的人品修养。有些人外表看似平静,但内心却充满矛盾与挣扎;有的人在公开场合脾气很好,但是回到家后,就将内心的怨怒完全发洩出来;有些人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在某些场合中表现得文质彬彬,一旦目的得逞就原形毕露。

这些表面和善的人,比起无法控制脾气的人还危险,因为他们藉由外在的伪装,掩盖内心的矛盾衝突;有些人甚至可以将恶意邪念隐藏许多年,一旦他们所要谋取的东西到手之后,就立刻翻脸,变成了另一个人。反倒是那些心直口快的人,比较不可怕,和他们相处也不一定有衝突;这种人的烦恼通常不会很多,反而是那些伪装压抑私欲的人,烦恼比较多。

不过,这并非鼓励大家直接将情绪写在脸上,或遇到不满时便立即表达出来。心直口快、情绪不稳定的人,其实是不适合担任教育、关怀、公共服务,以及各项领导工作的。因此宗教师、教育界人士、政治人物、企业家等管理阶层人士,更需要做到情绪管理的功课,否则不仅自害,也会害了部属、家人、亲友乃至社会大众。

然而,情绪稳定并不等于压抑情绪,尤其现代社会变化快速,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如何化解负面的情绪。首先要学习转变自己的观念,当有逆境现前时,或在遇到瓶颈时,或在遇到不顺遂的挫败时,不妨告诉自己,在战场中,擅于用兵的人,不宜轻易动怒;看过武侠小说的人,也都知道,武功高强的人,不会轻易生气。因此,真正要解决问题,不是光靠发发脾气、耍耍性子就能完成。如果错误在对方,应对他生起怜悯心,哪裡还会生气;如果错误在自己,应该马上改过 ,怎么可以生气。

但是,仅有不生气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必须辅以方法来练习配合。当发觉自己生气时,可以把注意力的焦点转移到自己的呼吸上,欣赏呼吸的感觉,体验呼吸的进与出,并且告诉自己,即使受到委屈,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就是享有完整的生命,生命既然尚是完整的,又何苦生气。

此外,生气之时,也可以到户外散散步,或看看窗外的风光,或观赏一下周遭人事物的或动或静,都是一幅一幅的画面,都有一则一则的故事,不用多少光景,你的气就消了。

可是有些人是藉由猛喝酒、猛抽菸、睡闷觉来躲避情绪的衝击,但是当你醒来之后,只要一想起受气之事,痛苦的情绪又很容易复发,所以,那不是解决生气问题的好办法。

 

点我:

相关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E 58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E 58

589经:本经是佛陀对于财富的观点,即舍俗出家,乃为上道。 一位天子来到佛所,向佛陀述说一事,并请求得到佛陀的解答: 赖吒槃提国,有诸商贾客,大富足财宝,各各...

月悟法师:聪明·智慧·般若

月悟法师:聪明·智慧·般若

聪明·智慧·般若 智慧离不开聪明,但智慧不等于聪明。智的本义是聪明。聪明,耳聪目明,六根聪利,是开发智慧的基础。智慧分为正智与邪智。聪明,是中性词。聪明又有道...

黄柏霖警官:怎么样才能求得真实的学问

黄柏霖警官:怎么样才能求得真实的学问

宋朝的陈烈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对自己没有记性深以为苦,偶而读到《孟子》说了,做学问的方法没有其他的方法,只是希望将放失的心找回来而已。忽然体悟说,我的心无法收回来,...

法藏法师: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法藏法师: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中的规矩。因此身为佛弟子,都应该知晓对出家师父适...

佛力超拔仙家附体

佛力超拔仙家附体

我之所以能皈依佛门,诵地藏经修持小院六部曲,要从2006年母亲的突然去世缘起。在2006年的4月,母亲突然的枉死而撒手人寰,使我精神趋于极度伤痛崩溃的边缘,送葬了...

为何老中医也建议癌症病人诵《地藏经》

为何老中医也建议癌症病人诵《地藏经》

这几天斌很焦虑,因为他的妈妈病了;一年前斌的妈妈得了癌症,切除了整个胃;现在可能转移了;医生建议继续手术;但考虑到妈妈的身体状况,手术的风险又很大.所以斌找了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