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如何能让自己不生气?

圣严法师

现代人强调EQ的培养,其实EQ就是情绪管理的人品修养。有些人外表看似平静,但内心却充满矛盾与挣扎;有的人在公开场合脾气很好,但是回到家后,就将内心的怨怒完全发洩出来;有些人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在某些场合中表现得文质彬彬,一旦目的得逞就原形毕露。

这些表面和善的人,比起无法控制脾气的人还危险,因为他们藉由外在的伪装,掩盖内心的矛盾衝突;有些人甚至可以将恶意邪念隐藏许多年,一旦他们所要谋取的东西到手之后,就立刻翻脸,变成了另一个人。反倒是那些心直口快的人,比较不可怕,和他们相处也不一定有衝突;这种人的烦恼通常不会很多,反而是那些伪装压抑私欲的人,烦恼比较多。

不过,这并非鼓励大家直接将情绪写在脸上,或遇到不满时便立即表达出来。心直口快、情绪不稳定的人,其实是不适合担任教育、关怀、公共服务,以及各项领导工作的。因此宗教师、教育界人士、政治人物、企业家等管理阶层人士,更需要做到情绪管理的功课,否则不仅自害,也会害了部属、家人、亲友乃至社会大众。

然而,情绪稳定并不等于压抑情绪,尤其现代社会变化快速,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如何化解负面的情绪。首先要学习转变自己的观念,当有逆境现前时,或在遇到瓶颈时,或在遇到不顺遂的挫败时,不妨告诉自己,在战场中,擅于用兵的人,不宜轻易动怒;看过武侠小说的人,也都知道,武功高强的人,不会轻易生气。因此,真正要解决问题,不是光靠发发脾气、耍耍性子就能完成。如果错误在对方,应对他生起怜悯心,哪裡还会生气;如果错误在自己,应该马上改过 ,怎么可以生气。

但是,仅有不生气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必须辅以方法来练习配合。当发觉自己生气时,可以把注意力的焦点转移到自己的呼吸上,欣赏呼吸的感觉,体验呼吸的进与出,并且告诉自己,即使受到委屈,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就是享有完整的生命,生命既然尚是完整的,又何苦生气。

此外,生气之时,也可以到户外散散步,或看看窗外的风光,或观赏一下周遭人事物的或动或静,都是一幅一幅的画面,都有一则一则的故事,不用多少光景,你的气就消了。

可是有些人是藉由猛喝酒、猛抽菸、睡闷觉来躲避情绪的衝击,但是当你醒来之后,只要一想起受气之事,痛苦的情绪又很容易复发,所以,那不是解决生气问题的好办法。

 

点我:

相关文章

生气的时候,心里默念一句​话,对自

生气的时候,心里默念一句​话,对自

心静气和,和气生财,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可当我们忍无可忍的时候,这脾气也不好控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不管好自己的脾气,难道我们要活在争恨,勾心斗角的生...

积财不肯散施,必有奇祸

积财不肯散施,必有奇祸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昆虫,是虫的总名。善人晓得天地是好生的,故凡鸟兽鱼鳖等性命,不消说起,本分该救护他的了,就是细小的虫豸,无情的草木,也不敢伤害...

海涛法师:遇到感情问题应该念什么咒?

海涛法师:遇到感情问题应该念什么咒?

问:遇到感情问题应该念什么咒?海涛法师:不是说哪一个咒语特别有用,而是你对哪一个咒语有信心,那个咒语就有力量,都可以。最主要是信心,当然如果你问我,佛教有一个爱染...

净空法师:学佛人在这个世间怎样生活

净空法师:学佛人在这个世间怎样生活

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学习不为自己,对自己来讲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不执着、不分别。自己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对待别人应当慈悲,慈悲,随缘不攀缘,行善绝不求回报。衣食住行...

蔡礼旭老师:圣哲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良师益友

蔡礼旭老师:圣哲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良师益友

圣哲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良师益友蔡礼旭老师其实中国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中国承传了四五千年的文化,这其中不知道出现了多少位圣哲,而这些圣哲都是用他们的一生上演了好的榜...

南怀瑾:专念受持药师佛圣号就能过上好生活

南怀瑾:专念受持药师佛圣号就能过上好生活

药师琉璃光如来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