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的时候,心里默念一句​话,对自

心静气和,和气生财,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可当我们忍无可忍的时候,这脾气也不好控制。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不管好自己的脾气,难道我们要活在争恨,勾心斗角的生活里吗?其实当我们生气时,心里默念一句话,“算了吧。”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世间的所有皆为因缘和合造成,你一生中遇到的人与事在佛教看来都是因缘和合的表现,你却是纠结这些人与事,那你就会活在痛苦中,一件小事,一点矛盾你就纠缠不休,非要争个结果,你又何必呢?

修福者不仅要修心,也要修口德,口出恶语必伤人,如果你经常发脾气,就会给自己种下恶因,未来有一天恶因积累的越来越多了,那就会自食恶果。

常言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现在所遇到的烦恼,不如意之事,想必也是你曾经犯下的错。当你要生气时心里默念:“算了吧。”

佛菩萨说:世间本无大事,除了生与死。

没有涉及到人身安全的事情一切皆为小事,你却是因为一点小事生气,结果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浪费了时间,这样的事我们何苦要去做呢?

经常听到人家说,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这有两个选择,我们为什么还是跟自己过不去?有些人生气了就会想着通过某种方式去发泄内心的不满,却不知伤害了他人又伤害了自己。

一个有智慧的学者不会轻易生气,他懂得控制情绪,遇到不顺时心里会默念:“算了吧”。一个人的修行不是看他一天念多长时间的佛经,拜了多少次佛,而是看他能否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

《六祖坛经》有这么一句话: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我们与佛相差无几,就在于一个念头,你时时生气如恶徒,又怎能成佛,不如静下心来,积点功德。

释迦牟尼佛在修行中悟出了人生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四谛教我们如何去面对人生。

都说人生很苦,但我们还是要勇敢面对这种现实,一句“算了吧”。不是逃避,而是学会了放下,放下执念,放下争吵与烦恼,同时也放过自己和他人。

当你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你会不会说“算了吧?”

南无阿弥陀佛 🙏🙏🙏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如法安居的功德

传喜法师:如法安居的功德

如法安居的功德  大家去各个道场结夏安居归来了,今天交流体会。 你还算不错,还立了一点功,把大厨师给嘚啵嘚啵回去了。这个差多少,平兴寺那边出家人洗菜,喔!每...

根除烦恼的秘诀:修心就是改造命运(深度好文)

根除烦恼的秘诀:修心就是改造命运(深度好文)

根除烦恼的秘诀--修心的人人生的平衡1、修心的人就是变命的人到底命运是怎么回事?人有没有轮回生死?我相信有,为什么有人生在贫困人家?有人生在富贵人家?都是有因果的...

广钦老和尚: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

广钦老和尚: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

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

净空法师:把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下去,会生活得很有

净空法师:把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下去,会生活得很有

现在这个社会,中国古代年节这些活动还是要延续下去,像个中国人;如果这个都丢掉了,就不像中国人了。而且我们不但要保留,还要发扬光大,把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下去,这是教育...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佛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次大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曾经是古印度文化的代表。印度文化圈和中国...

菩萨成佛的修行​法门有千万种,归根

菩萨成佛的修行​法门有千万种,归根

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也就是八万四千条通往涅槃彼岸的路径和永断生死烦恼的方法。佛陀之所以开演如此众多的法门,就是为了契合广大众生的不同根器与因缘,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