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的十种自在 恭迎明日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心经》开篇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

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

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

“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不是佛法上所说的自在。

佛法讲自在是指一个人摆脱了种种烦恼的系缚,内心没有执着。不但如此,大乘经论里举出菩萨有十种自在:


(一)寿自在:

三明六通的阿罗汉在入灭前,能够随意住世一劫,但只限一生而已。

菩萨的寿命要长可长,要短可短,不但随自己安排,而且是随机示现的,已无生死寿夭之相。

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这就是寿自在。

释迦牟尼佛也是寿自在,只要众生请佛住世,佛可以住世间一劫来度化众生。


(二)财自在:

菩萨所要一切所须之物,不用经营,自然可得到,这并非以神通力得到,而是过去世所修的果报殊胜,所须之物应有尽有,这就是财自在。

天人心想要进食,其所想要吃的食物就现前,这也是财自在,只是其自在力有限。


(三)业自在:

众生随业力所转,随业力去投胎,随烦恼业习去造业,但佛和菩萨摩诃萨就不被业力所转,他们能够知道过去世的某些业因缘,跟某地区的众生有缘,可应机设化,利济自如。

这与阿罗汉不一样,阿罗汉称为无生,这一生了结了生死,就进入涅槃,不再出生了。


(四)受生自在:

菩萨能随愿入胎,在六道中随愿到任何一道去度化有缘的众生。

他的受生并不像众生愚痴般的入胎。

有些菩萨入胎不迷,住胎就迷惑了;

有些入胎、住胎都不迷惑,但一出胎就迷了;

只有不退转菩萨是入胎、住胎,甚至出胎都不迷惑。

悉达多太子(前生是净幢菩萨)就是如此受生自在,从兜率天观机缘,再决定到净饭王家中受生。


  (五)愿自在:

凡夫有愿,难得自在做到,就成虚愿;

而菩萨要做的事,必得圆满完成,随心想而做,随愿而成,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


(六)心自在:

凡夫通常心猿意马,妄想纷飞,心随境转,没有办法给予切实的控制;

菩萨则不一样,能掌握自心,不被外境所转,不被贪、嗔、痴等烦恼所迷惑,于任何境界,内心自由自在。


(七)如意自在:

也叫做神力自在。

菩萨具大神通,威力难量,要变化什么都能,要到哪里都可到,无障无碍。


  (八)法自在:

菩萨能修行一切法,亦能演说一切法,普令众生,受法圆满。


  (九)胜解自在:

菩萨于佛法中自得胜解,了彻胜义;

亦为他说,令他普得胜解,了彻胜义。


  (十)智自在:

菩萨具大智慧,善说法要,辩才无碍;众生爱乐,欢喜受化。

观自在菩萨,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这主要是指菩萨以慧眼观察世间的真相,心不再迷惑,身心自由自在。

用经文来解释,照见五蕴皆空即是观,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所以凡是能观察真理获得痛苦解脱者,都叫观自在菩萨。


我们学佛求什么?求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智慧从哪里得来?从德行当中得来的、从功德当中得来的。我们佛门讲功德,“功”是功夫,“德”是果报。

譬如我们持戒有功,心安清净就是德;清净心安,这又是功夫,你的心愈清净,你的身心愈安稳,智慧开了,智慧就是德。

诸位要晓得,福德可以与人共享,功德不能给人。譬如我有财富,我的财富可以分一半给人,我可以送房子给人,我可以送汽车给人,人家可以得到享受,唯独功德没有办法。

功德是戒定慧,你们想想,你持戒的功德能给人吗?你念佛的功德能给人吗?你修定的功德能给人吗?没有办法。

谚语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功德是自己修的,

是个人自己修养的境界,别人没有办法分享。

换句话说,智慧、清净心没有办法给人共享,一定要自己去修。

如果功德可以给人,那我们还要修什么行?

不要修了,到时候佛统统给我们,我们就成佛了。

一定要知道,修行证果的事情,要靠个人自己努力,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大慈大悲也帮不上忙,别指望别人帮助你,那是假的。

你们读《楞严经》,释迦牟尼佛都没有办法帮阿难的忙。楞严会上,阿难尊者觉悟了,原来路是自己走的,所谓“父子上山,各自努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这是真理,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2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2

  民国曾氏  曾氏,法名志修,是江西吉安景原村人。家训幼小娴熟,德性生成。成年后,嫁给梁家,奢侈事奉公婆孝顺,和妯娌以礼相待,人们都敬重她。生儿子女儿各一,都早死了。后来丈夫生病,亲试汤药,不脱...

《百业经》:(26)无畏与鼓声  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百业经》:(26)无畏与鼓声  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其它:佛教中的“多闻”概念

其它:佛教中的“多闻”概念

佛教中的“多闻”概念 ——佛学与学佛问题的展开—— 马克马斯特大学名誉教授 冉云华 提要为道与为学是宗教研究中的大问题之一,意见颇不一致:有的认为学术可以帮助...

仁炟法师:打坐时的注意事项

仁炟法师:打坐时的注意事项

仁炟法师开示:注意,打坐的时候不可以吹风扇,也不可以开空调。因为这个风叫邪风,也叫贼风,吹这个贼风,人容易得病的。像刚才有一位女众说她头疼,问我怎么回事,我估计她...

陈沛然博士:佛教与民主

陈沛然博士:佛教与民主

问:佛教准许及鼓励教徒对教本身所说的道理,自由怀疑而发问,并公开地探讨,从不强迫别人接受,十分民主。在如此开放的民主精神下,反覆思辨佛法的真理,更能显出佛教的...

孔雀明王咒,癌症患者和业障重者的福音!

孔雀明王咒,癌症患者和业障重者的福音!

常常收到网友的来信说生病或者家人有病﹐最近收到一个网友写来说妈妈确诊是得了癌症。她很伤心的写信来问我该怎麽办﹐做什麽可以帮到她妈妈。看了后﹐心裡也跟着难过起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