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的十种自在 恭迎明日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心经》开篇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

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

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

“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不是佛法上所说的自在。

佛法讲自在是指一个人摆脱了种种烦恼的系缚,内心没有执着。不但如此,大乘经论里举出菩萨有十种自在:


(一)寿自在:

三明六通的阿罗汉在入灭前,能够随意住世一劫,但只限一生而已。

菩萨的寿命要长可长,要短可短,不但随自己安排,而且是随机示现的,已无生死寿夭之相。

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这就是寿自在。

释迦牟尼佛也是寿自在,只要众生请佛住世,佛可以住世间一劫来度化众生。


(二)财自在:

菩萨所要一切所须之物,不用经营,自然可得到,这并非以神通力得到,而是过去世所修的果报殊胜,所须之物应有尽有,这就是财自在。

天人心想要进食,其所想要吃的食物就现前,这也是财自在,只是其自在力有限。


(三)业自在:

众生随业力所转,随业力去投胎,随烦恼业习去造业,但佛和菩萨摩诃萨就不被业力所转,他们能够知道过去世的某些业因缘,跟某地区的众生有缘,可应机设化,利济自如。

这与阿罗汉不一样,阿罗汉称为无生,这一生了结了生死,就进入涅槃,不再出生了。


(四)受生自在:

菩萨能随愿入胎,在六道中随愿到任何一道去度化有缘的众生。

他的受生并不像众生愚痴般的入胎。

有些菩萨入胎不迷,住胎就迷惑了;

有些入胎、住胎都不迷惑,但一出胎就迷了;

只有不退转菩萨是入胎、住胎,甚至出胎都不迷惑。

悉达多太子(前生是净幢菩萨)就是如此受生自在,从兜率天观机缘,再决定到净饭王家中受生。


  (五)愿自在:

凡夫有愿,难得自在做到,就成虚愿;

而菩萨要做的事,必得圆满完成,随心想而做,随愿而成,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


(六)心自在:

凡夫通常心猿意马,妄想纷飞,心随境转,没有办法给予切实的控制;

菩萨则不一样,能掌握自心,不被外境所转,不被贪、嗔、痴等烦恼所迷惑,于任何境界,内心自由自在。


(七)如意自在:

也叫做神力自在。

菩萨具大神通,威力难量,要变化什么都能,要到哪里都可到,无障无碍。


  (八)法自在:

菩萨能修行一切法,亦能演说一切法,普令众生,受法圆满。


  (九)胜解自在:

菩萨于佛法中自得胜解,了彻胜义;

亦为他说,令他普得胜解,了彻胜义。


  (十)智自在:

菩萨具大智慧,善说法要,辩才无碍;众生爱乐,欢喜受化。

观自在菩萨,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这主要是指菩萨以慧眼观察世间的真相,心不再迷惑,身心自由自在。

用经文来解释,照见五蕴皆空即是观,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所以凡是能观察真理获得痛苦解脱者,都叫观自在菩萨。


我们学佛求什么?求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智慧从哪里得来?从德行当中得来的、从功德当中得来的。我们佛门讲功德,“功”是功夫,“德”是果报。

譬如我们持戒有功,心安清净就是德;清净心安,这又是功夫,你的心愈清净,你的身心愈安稳,智慧开了,智慧就是德。

诸位要晓得,福德可以与人共享,功德不能给人。譬如我有财富,我的财富可以分一半给人,我可以送房子给人,我可以送汽车给人,人家可以得到享受,唯独功德没有办法。

功德是戒定慧,你们想想,你持戒的功德能给人吗?你念佛的功德能给人吗?你修定的功德能给人吗?没有办法。

谚语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功德是自己修的,

是个人自己修养的境界,别人没有办法分享。

换句话说,智慧、清净心没有办法给人共享,一定要自己去修。

如果功德可以给人,那我们还要修什么行?

不要修了,到时候佛统统给我们,我们就成佛了。

一定要知道,修行证果的事情,要靠个人自己努力,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大慈大悲也帮不上忙,别指望别人帮助你,那是假的。

你们读《楞严经》,释迦牟尼佛都没有办法帮阿难的忙。楞严会上,阿难尊者觉悟了,原来路是自己走的,所谓“父子上山,各自努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这是真理,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


 

点我:

相关文章

业露华:中国佛教的善恶观

业露华:中国佛教的善恶观

中国佛教的善恶观业露华对于人的思想言行给于善恶的判断,这是道德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说来,符合一定道德原则的思想言行,就会被认为是善;反之则会被认为是恶。然...

净空法师:平常有功夫,所以临终才有感应

净空法师:平常有功夫,所以临终才有感应

净念是用清净心去念佛,相继是不中断,每天有定课,决定不能中断。定课不在多少,贵在一心专念,每天十念就可以了。除定课之外叫散课,散课就是随时想到随时就念。念佛好,不...

传喜法师:我们这生命为什么苦?

传喜法师:我们这生命为什么苦?

我们这生命为什么苦? 我们这生命为什么苦?因为我们的生命,始终就没有契入到自己生命真体里来。我们一边是活着,一边成为自己生命现象的流浪汉,这就是它苦的本质。如...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

  从前,有一个名叫伊利沙的富翁,他拥有万贯家财却生性吝啬,从不布施给别人任何东西,对自己也十分刻薄,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烂衣服。  伊利沙有一个邻居,钱财不多,可是每天都吃大鱼大肉,还经常宴...

邪淫手淫会使你永远也找不到如意的对象

邪淫手淫会使你永远也找不到如意的对象

善意的提醒:凡是弘扬中华正统传统文化(佛,道,儒,中医药等),劝人向善,利益众生的文章,您可以不相信,请一定不要诽谤。因为诽谤该类文章,会误导很多人不走正道,让很...

星云大师:何谓「中阴身」?

星云大师:何谓「中阴身」?

人死之后,到哪里去呢?人死之后,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前,他是一个‘中阴身’的地位。什么叫‘中阴身’?简单的说,就是生死之间并不是没有‘我’这个人了,我的心业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