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人要了解人间八个“不”,一定会看破放下!

学佛人要了解人间八个“不”,一定会看破放下:

一、不贡高我慢。这个世界天外有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圣人的时候,你自己千万不能把自己当成圣人;当别人不把你当圣人的时候,你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成圣人。地位是有时间的,钱财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智慧是长久的,名誉和学历代表你曾经拥有过,智力代表你正在拥有当中。

二、不要随便承诺,要言而有信。种下行为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会收获命运,一个人的习惯造就了一个人的命运。

三、不轻易求人。把自己当成别人,会减少痛苦,理解包容;把别人当成自己,会同情不幸,柔性人生;把别人当成别人,你会尊重别人,不伤害他人;把自己当成自己,你会珍惜自己、珍惜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是圣者贤人。

四、不要难为自己。人本是人,不要刻意地做人,世界本是世界,不必精心处世,这样会很累。人一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当人之初的时候就是真实的显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人到中年,觉得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假缥缈的;当你回归自然、返本归元的时候,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五、不要随便讲话,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平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

六、不要不尊重别人,播撒慈爱,收获幸福。尊重是一种心情,尊重会使你拥有力量。尊重别人的同时,会得到别人对你的尊重,在修心努力之后就会超越自我。

七、不辜负今生为人。尊重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昂首是春,俯首是秋。

八、不要欺负弱者。同情弱者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拥有智慧。人有一分器量,就多一分气质;人多一分气质,就多一分人缘;人多一分人缘,便多一分功德,积善成德,善德成性,善性成圣,慈悲成佛。

心态好,人缘就好,因为我们懂得宽容;

心态好,做事就顺利,因为我们不斤斤计较;

心态好,生活愉快,因为我们懂得了放下。

学佛人别让脾气跟你的本事一样大,越有本事的人越没有脾气。

心态好的人处处圆融处处圆满,

好的心态能激发善良的潜能,是你最大的财富。

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人有希望,才不会失望。

中华传统有句谚语“能解决的事,你不必去担心;不能解决的事,你担心了也没用”。

学佛人一切随缘,尽力而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握当下才是最最重要的。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不要乱打坐

达真堪布:不要乱打坐

我们要注意,别乱打坐。我说过,我们现在也有静修,即观修。但真正的静修是在有见地的基础上才有的。没有见解不能静修,不能入定。观修的时候,以思维观修为主。这个时候实在...

悟道法师:为什么不去感恩?因为不知恩

悟道法师:为什么不去感恩?因为不知恩

我们现在都是不善学,都是把别人的错误牢牢记在心里,别人那个什么不好、那个什么不好,记得牢牢的,他的好都没有记住。也就是说在垃圾桶里面,黄金没有带回家,但是垃圾倒是...

每年新发1500万癌症,素食可能救你的命

每年新发1500万癌症,素食可能救你的命

WHO专家预测:如果没有有效的预防,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肿瘤病人总数,在发展中国家将增长73%,而发达国家增长29%,21世纪“癌症爆...

陈永革博士:晚明佛教的禅戒一致论:从摄心归戒支

陈永革博士:晚明佛教的禅戒一致论:从摄心归戒支

晚明佛教的禅戒一致论:从摄心归戒支禅律一体 编辑:陈永革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晚明丛林的戒律复兴,注重对《梵网》佛性戒体论的疏理,由摄心归戒到摄戒归性...

净空法师:姻缘真的是前生注定的吗?

净空法师:姻缘真的是前生注定的吗?

问: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弟子可向观世音菩萨祈求婚姻吗?姻缘真的是前生注定的吗?答:是!是前生注定的。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可以去祈求。但是有的时候求不应,为什么?非...

传喜法师:体验结夏安居的出家生活

传喜法师:体验结夏安居的出家生活

体验结夏安居的出家生活  传喜法师 (10.07.30)    今天六月十九,在我们夏令营期间,这也是非常主要的我们佛教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