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人要了解人间八个“不”,一定会看破放下!

学佛人要了解人间八个“不”,一定会看破放下:

一、不贡高我慢。这个世界天外有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圣人的时候,你自己千万不能把自己当成圣人;当别人不把你当圣人的时候,你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成圣人。地位是有时间的,钱财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智慧是长久的,名誉和学历代表你曾经拥有过,智力代表你正在拥有当中。

二、不要随便承诺,要言而有信。种下行为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会收获命运,一个人的习惯造就了一个人的命运。

三、不轻易求人。把自己当成别人,会减少痛苦,理解包容;把别人当成自己,会同情不幸,柔性人生;把别人当成别人,你会尊重别人,不伤害他人;把自己当成自己,你会珍惜自己、珍惜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是圣者贤人。

四、不要难为自己。人本是人,不要刻意地做人,世界本是世界,不必精心处世,这样会很累。人一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当人之初的时候就是真实的显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人到中年,觉得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假缥缈的;当你回归自然、返本归元的时候,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五、不要随便讲话,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平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

六、不要不尊重别人,播撒慈爱,收获幸福。尊重是一种心情,尊重会使你拥有力量。尊重别人的同时,会得到别人对你的尊重,在修心努力之后就会超越自我。

七、不辜负今生为人。尊重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昂首是春,俯首是秋。

八、不要欺负弱者。同情弱者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拥有智慧。人有一分器量,就多一分气质;人多一分气质,就多一分人缘;人多一分人缘,便多一分功德,积善成德,善德成性,善性成圣,慈悲成佛。

心态好,人缘就好,因为我们懂得宽容;

心态好,做事就顺利,因为我们不斤斤计较;

心态好,生活愉快,因为我们懂得了放下。

学佛人别让脾气跟你的本事一样大,越有本事的人越没有脾气。

心态好的人处处圆融处处圆满,

好的心态能激发善良的潜能,是你最大的财富。

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人有希望,才不会失望。

中华传统有句谚语“能解决的事,你不必去担心;不能解决的事,你担心了也没用”。

学佛人一切随缘,尽力而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握当下才是最最重要的。

 

点我:

相关文章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真正的禅坐是不论坐与不坐都处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真正的禅坐是不论坐与不坐都处

有同修问我:“当自己在打坐的时候,如何利用禅坐去调整妄念呢?”关于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事实上一般人如果没有相当深厚的定力,是没有办法在一切时,一切地,清楚的去...

佛陀得受斋主供养七日的因缘

佛陀得受斋主供养七日的因缘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生轮回三界受苦,常思应如何救度。于是静心思惟,求索根本解脱之道,以拯济众生。   一日,因衣内有只虱子,致全身发痒,心受干扰,难以安心静...

不肯承担

不肯承担

  利踪禅师有一次在深夜里,站在僧堂前大叫道:“有贼!有贼!”  叫声惊动了堂内的大众,这时,刚好有一位学僧从堂内跑出来,利踪禅师就一把抓住他道:  “纠察师父!我抓住贼了。”  学僧推拒道:“禅...

宋道发教授:宋代佛教政策论略

宋道发教授:宋代佛教政策论略

宋代佛教政策论略 宋道发 一、宋代佛教政策之渊源 在印度的古代社会中,出世的宗教是超乎世间的王权之上的。宗教的修行者得到社会各层人士的普遍敬仰与供奉。作为印度...

舍利弗秒变天女

舍利弗秒变天女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  天曰:一切诸法...

学愚教授:追思当代佛教大师净慧老和尚

学愚教授:追思当代佛教大师净慧老和尚

追思当代佛教大师净慧老和尚 香港中文大学学愚教授 如果说中国禅宗的出现,是对早期佛教的回归,那么,这种回归不但表现在宗教思想方面,更体现在宗教实践方面,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