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师:随缘,还是随习气
《随缘,还是随习气》 不是“阿弥陀佛”,就是“随缘”了。 “随缘吧!”——当我们无可奈何的时候,会这样安慰自己; “随缘啊!”——当我们想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会这样包装自己; “随缘啦!”——当我们懒散而不想精进的时候,会这样开脱自己。 ——就是“随顺因缘”的简称。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随因”,二是“随缘”。 对于学佛人来说,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的菩萨愿。 ——它就是我们一生,乃至于生生世世当中要跟随的目标与方向。 菩萨愿不是空洞的,它应当落实到自己的这一生当中。就在这一生,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修学的目标。或者是开悟自性,或者是证悟法身,或者是往生净土,等等。 也有了佛菩萨与三宝的加持和拥护。 ——虽然看不见,但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思议的力量就会逐渐显现。 ——随顺着它而一步步走向“随因”的人生目标。 ——那么,就不应当再随顺它了。 “良禽择木而栖”——这时应当选择“随缘离开”。 哪怕对方是是亲人和朋友,哪怕那里有看得到的富贵荣华与锦绣前程。既然已经没有了学习和修行的自由空间,就应当果断地选择离开。 ——这才是真正的“随缘”。 因为“随因”,所以“随缘”。 ——是的,它是一种执着。然而,它是觉悟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种执着。悉达多太子,要是没有这种执着的话,怎么可能会圆满佛果呢!请听太子是如何说的吧: “不成正觉,不起此座!” ——多么强烈的执着啊!然而,正是它,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随因”,引领着太子走向了最终的觉悟。 ——只有我自己明白,我是一株跟随着阳光的向日葵,我的福慧资粮于无形之间,正在茁壮成长。 承蒙三宝的加持,内心的执着与烦恼正在消融,如同北方初夏的寒冰,我看到了它们的末日。 ——不要说什么菩萨愿了,就是他当初的修学目标,也绝无实现的可能。 在漫漫的生死长河当中,他将流转不息。 ——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如经中所说,他将“为智者之所怜悯”。 戒律(佛教解释) 梵语尸罗,S/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palaks!a,译曰律(净影),梵语毗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多指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 供养的规矩供养法师不可有分别心为什么在家人要供养出家人,护出家人的法?因为出家人专心修道,没有世俗人那样多的妄想,那样多的烦恼、妒忌。如果能这样,对于在家人的恭敬...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七 主讲:纯祥法师(讲经录音整理)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此“不退转”是指在获得信心当下成就,它的利益在今生信心不退,到净土以后不... 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341.问:上人曾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为何极乐世界亦是重男轻女?宣化上人:为何生于西方净土名为极乐世界?因是永乐无苦,不像世间之乐极悲生... 清吴濂 吴濂,字芑谋,是元和县的官学生。父亲信奉佛,与师林寺的某僧人关系好。父亲病了,僧人频频来问疾,开示念佛法门。吴在旁边听了,恍然有省悟,于是用心在净业上。为人沉默,虽然念佛没有间断,别... 释惠镜,宋朝山东淄州人。在蓝田悟真寺出家,平日念佛,欣慕西方净土。平时吃些简单的素食,修习种种的苦行。他生来手巧,自己雕塑了释迦牟尼佛像和阿弥陀佛像各一尊,惟妙惟肖,每日虔诚地供养礼拜。 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