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师:随缘,还是随习气

《随缘,还是随习气》

学佛人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什么?

不是“阿弥陀佛”,就是“随缘”了。

“随缘吧!”——当我们无可奈何的时候,会这样安慰自己;

“随缘啊!”——当我们想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会这样包装自己;

“随缘啦!”——当我们懒散而不想精进的时候,会这样开脱自己。


其实,这些都是在随顺习气,而不是在随顺因缘。


什么叫做“随缘”?

——就是“随顺因缘”的简称。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随因”,二是“随缘”。


所谓的“随因”,就是要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方向,牢牢地跟随着它,就如同向日葵跟随阳光一样。

对于学佛人来说,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的菩萨愿。

——它就是我们一生,乃至于生生世世当中要跟随的目标与方向。

菩萨愿不是空洞的,它应当落实到自己的这一生当中。就在这一生,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修学的目标。或者是开悟自性,或者是证悟法身,或者是往生净土,等等。


“随因”是根本,“随缘”是方便。


有了长久的菩萨愿,也有了今生修学的目标,人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一股天地间的浩然之气。

也有了佛菩萨与三宝的加持和拥护。

——虽然看不见,但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思议的力量就会逐渐显现。


有了“随因”的目标,就可以实践“随缘”的方便了。


所谓的“随缘”,就是对于外在的一切,凡事不强求,心中不挂念。有什么样的外在缘分,就随顺着它而生活,随顺着它而学习,随顺着它而修行。

——随顺着它而一步步走向“随因”的人生目标。


可是,如果外在因缘无法提供简单而基本的生活,或者无法提供学习和修行的空间与自由。

——那么,就不应当再随顺它了。

“良禽择木而栖”——这时应当选择“随缘离开”。

哪怕对方是是亲人和朋友,哪怕那里有看得到的富贵荣华与锦绣前程。既然已经没有了学习和修行的自由空间,就应当果断地选择离开。

——这才是真正的“随缘”。

因为“随因”,所以“随缘”。


也许有人会问,你这不是执着吗?为什么一定要随这个因呢?难道不能“随缘”放弃它吗?

——是的,它是一种执着。然而,它是觉悟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种执着。悉达多太子,要是没有这种执着的话,怎么可能会圆满佛果呢!请听太子是如何说的吧:

“不成正觉,不起此座!”

——多么强烈的执着啊!然而,正是它,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随因”,引领着太子走向了最终的觉悟。


十几年以来,从出家以前,一直到现在,因为我给自己树立了人生目标,我不曾怀疑过它。无论自己的习气烦恼是如何的粗重,我都坚持着“随因”,然后“随缘”。每一次“随缘离开”,都会有很多亲人和友人不理解,他们一次次地因为我放弃看似优厚的条件而惋惜,一次次地看着我从城市堕落到乡村而摇头。

——只有我自己明白,我是一株跟随着阳光的向日葵,我的福慧资粮于无形之间,正在茁壮成长。

承蒙三宝的加持,内心的执着与烦恼正在消融,如同北方初夏的寒冰,我看到了它们的末日。


如是“随因”,如是“随缘”,是名“随顺因缘”。


反之,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名利欲望,为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生活享受,就放弃“随因”的人生目标。虽然他自己美其名曰“随缘”,可实际上,他是在“随顺习气”。

——不要说什么菩萨愿了,就是他当初的修学目标,也绝无实现的可能。

在漫漫的生死长河当中,他将流转不息。

——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如经中所说,他将“为智者之所怜悯”。


但愿大家都能够树立菩萨愿,都能够树立今生的修学目标,都能够“随因”地坚持这个目标,“随缘”地去实现它,不要“随顺习气”而放弃。正是:


“一句随缘太随便,其中滋味少人知。”


但愿大家都能够如是“随缘”,而不要“随习气”。


 

点我:

相关文章

认识靠机缘,了解靠智慧,相处靠宽容

认识靠机缘,了解靠智慧,相处靠宽容

人与人之间,就是一份缘;情与情之中,就是一颗心。01认识靠机缘古人云:“凡是机缘,无不和合。”人与人认识靠机缘,心与心相知靠真诚。滚滚红尘,芸芸众生,能在同一时空...

了解因果规律、命运规律与原则,再来改造命运就会

了解因果规律、命运规律与原则,再来改造命运就会

因果规律、命运规律与原则命是可以改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命真的是注定的吗?其实,今天想说的是这些天在准备培训过程中感受到的: 在设计一个佛法体悟式培训...

人的一生,都有神明鉴察

人的一生,都有神明鉴察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此说人的一生,都有神明鉴察的。三台是星名,掌人寿夭的。北斗亦星名,主人善恶的。这般星神,在人头上,日夜盘旋,凡暗室...

大安法师:正解“临终正念”

大安法师:正解“临终正念”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疏》乘弥陀愿力摄持,不为平昔妄想攀缘,倾动其心,正念现前。《钞》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

南怀瑾:讲打坐的77个问题

南怀瑾:讲打坐的77个问题

  一、一般问题1、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答:可以啊,没有什么不可以。现代人最流行讲走火入魔,其实没有什么火,也没有什么魔。只是静坐...

丑​女供养佛塔感得金色身相

丑​女供养佛塔感得金色身相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