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曾经多生多劫有过见诸佛、见佛的善根,就能够好乐地听闻这个念佛往生净土的教法。下面就谈到,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不能了解佛心不仅是我们业力凡夫,就是二乘的圣者——阿罗汉、辟支佛,乃至于权教的菩萨,他都不能够究竟了解佛心所在。这就比如一个从一生下来就是盲人,眼睛看不见的人,他本身就是盲人,他还想去引导他人走路,离开险道,这是不可能的。用这个比喻来比况阿弥陀佛的这种智慧就像大海般的深广,深到了没有边际的程度。

四十八大愿、西方净土的建立,都是阿弥陀佛深广的智慧所结晶出来的。那净土法门的奥妙,也全体建立在佛的智慧的这样的前提之下,那难信就难信在我们不了解佛的智慧。阿弥陀佛的深广的智慧就是阿罗汉、辟支佛都没有办法去测量的,唯有佛才能够明了。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个法门,净土一法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力量不能相信、不能理解的法门。既然九法界众生都不能信解,靠自力信解,那就没有办法去流通了,所以净土一法的流通唯佛堪能宣扬、流通的。唯有——佛佛道同,就好像释迦牟尼佛才能彻底地了解阿弥陀佛的愿心、阿弥陀佛的慈悲、阿弥陀佛建立名号度众生的究竟方便一样。所以他才千经万论不断地宣说,要令一切与会的大众都到极乐世界去。这是佛特别明了这个,所以就特别地不断地宣说。

通过这个,我们就要得到一个启示:这个净土一法,我们听闻可不要随便听闻,连二乘菩萨都不能够测量。那这个末法时候的这些讲经说法的人他就更不能测量。所以净土一法宣扬得正确与否,唯一的标准就是圣言量。就是佛经的依据,而不能建立一个现世人哪怕是知名度很高的大善知识的这种观念作为参照系。这也就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讲的,这个念佛一法,如果是阿罗汉、辟支佛说:信愿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没有这么便宜的事,你不能听从。乃至于十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菩萨、等觉菩萨来说这个话,你也不能相信,不要听从。所以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能听佛的,不能听其他菩萨的、二乘的、知名度很高的,这些都要考量,跟佛经相应我们才听,跟佛经不相应就绝对不能去听。

一定要建立这么一个标准,因为释迦牟尼佛都告诉我们“唯佛独明了”——也就是说这净土法门的解释权、流通权,唯有佛才有这个资格。那么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述而不作”。“述而不作”实际上你能够把它述得一部分出来就已经了不起了。

我们来看这些偈颂,我都觉得这些偈颂微言大义非常深广,我能在这里跟大家就是讲一点我都觉得讲得很皮毛,这里面的意义太深了。这是在法界当中十方诸佛的开示。这里面有阿弥陀佛的开示,有释迦牟尼佛的开示,这些开示用这么简练的语言来揭示法界这么甚深的奥秘,这个智慧确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去理解的,我们要有一种谦卑的心。那进一步说,你就是假使设定一种情况,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住持的这个刹土,一切人都让他成就二乘的佛道,让他得到人我空这种一切智,知道这种空性的智慧,这样的本事,然后让这些二乘佛果的人用亿劫——一亿劫这么长的时间来思惟阿弥陀佛的智慧,竭尽他的力量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智慧功德,那么这一切圣者尽形寿来称扬赞叹、来思惟,他都不能了知阿弥陀佛的智慧之海。这就推到极致了,所以为什么净土法门是这样难信,就在于阿弥陀佛的这种智慧我们不了解。这个智慧不是我们的心意识所能了解的,不是我们的主客体、能所对待的心所能理解的,他是从契入到诸法的实相,从实相般若当中所生起的真如法性般若智慧之海的,这我们是摸不到边的。

不仅业力凡夫摸不到边,你看这个二乘的圣者、权教的菩萨他们也摸不到边——不知道。不知道之后,就对于这个净土法门这样的圆顿、这样的横超、这样的快速、这样的把佛的果地觉作为众生因地心、这样的阿弥陀佛无条件地赐予……那这个就不是通途的教理所能思惟了。

——大安法师《佛说无量寿经三偈悬谈》第4讲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不再为情所困

圣严法师:不再为情所困

「情」是什么?「情」就是感情,可以分成亲情、爱情、友情和道情四个类别。佛教虽然要人离欲、万缘放下,但并不是要人变得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还没有达到阿罗汉、佛菩萨解脱的境界,所以有凡人的感情是正...

莲池大师劝素文七不杀

莲池大师劝素文七不杀

世间人把杀生吃肉的行为,都看作是理所当然。于是放心恣意地杀生,普广地聚积罪恶的怨业,互相沿习以成俗规,而从不去反省觉悟。古人曾经有人说:杀生吃肉这种残酷的行为,实在让人痛哭流涕而深深叹息。从凡夫世俗...

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经云:若净佛土,当净自心。今修行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须三业...

慧律法师:佛教徒对风水要持什么样的态度

慧律法师:佛教徒对风水要持什么样的态度

佛教徒是采取中道的态度。这风水对我们凡夫来讲确确实实是有的,如果对一位证果的圣人如佛陀、菩萨、阿罗汉通通没用,他会飞天钻地,神通来去自如,什么风水都没作用。所以,我们中国人说地灵人杰,风水就是一种环境...

横截诸恶趣

横截诸恶趣

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横截诸恶趣。这个横,注意了!我们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竖竖出诸恶趣,一定要断见惑、思惑才能出离三界。 那么净土法门仰靠佛力,没有断见、思惑,以信愿持名感通佛力,就可以横超。横超...

星云大师《如何安心立命》

星云大师《如何安心立命》

处在当前这个充满声色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安心立命呢?有四个方向: 一、用平常心来生活:人的生命中如果只有金钱,一旦没有了钱,生活就会痛苦不堪;如果以爱情为生活的重心,一旦爱情变质了就会很苦恼。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