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曾经多生多劫有过见诸佛、见佛的善根,就能够好乐地听闻这个念佛往生净土的教法。下面就谈到,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不能了解佛心不仅是我们业力凡夫,就是二乘的圣者——阿罗汉、辟支佛,乃至于权教的菩萨,他都不能够究竟了解佛心所在。这就比如一个从一生下来就是盲人,眼睛看不见的人,他本身就是盲人,他还想去引导他人走路,离开险道,这是不可能的。用这个比喻来比况阿弥陀佛的这种智慧就像大海般的深广,深到了没有边际的程度。

四十八大愿、西方净土的建立,都是阿弥陀佛深广的智慧所结晶出来的。那净土法门的奥妙,也全体建立在佛的智慧的这样的前提之下,那难信就难信在我们不了解佛的智慧。阿弥陀佛的深广的智慧就是阿罗汉、辟支佛都没有办法去测量的,唯有佛才能够明了。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个法门,净土一法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力量不能相信、不能理解的法门。既然九法界众生都不能信解,靠自力信解,那就没有办法去流通了,所以净土一法的流通唯佛堪能宣扬、流通的。唯有——佛佛道同,就好像释迦牟尼佛才能彻底地了解阿弥陀佛的愿心、阿弥陀佛的慈悲、阿弥陀佛建立名号度众生的究竟方便一样。所以他才千经万论不断地宣说,要令一切与会的大众都到极乐世界去。这是佛特别明了这个,所以就特别地不断地宣说。

通过这个,我们就要得到一个启示:这个净土一法,我们听闻可不要随便听闻,连二乘菩萨都不能够测量。那这个末法时候的这些讲经说法的人他就更不能测量。所以净土一法宣扬得正确与否,唯一的标准就是圣言量。就是佛经的依据,而不能建立一个现世人哪怕是知名度很高的大善知识的这种观念作为参照系。这也就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讲的,这个念佛一法,如果是阿罗汉、辟支佛说:信愿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没有这么便宜的事,你不能听从。乃至于十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菩萨、等觉菩萨来说这个话,你也不能相信,不要听从。所以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能听佛的,不能听其他菩萨的、二乘的、知名度很高的,这些都要考量,跟佛经相应我们才听,跟佛经不相应就绝对不能去听。

一定要建立这么一个标准,因为释迦牟尼佛都告诉我们“唯佛独明了”——也就是说这净土法门的解释权、流通权,唯有佛才有这个资格。那么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述而不作”。“述而不作”实际上你能够把它述得一部分出来就已经了不起了。

我们来看这些偈颂,我都觉得这些偈颂微言大义非常深广,我能在这里跟大家就是讲一点我都觉得讲得很皮毛,这里面的意义太深了。这是在法界当中十方诸佛的开示。这里面有阿弥陀佛的开示,有释迦牟尼佛的开示,这些开示用这么简练的语言来揭示法界这么甚深的奥秘,这个智慧确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去理解的,我们要有一种谦卑的心。那进一步说,你就是假使设定一种情况,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住持的这个刹土,一切人都让他成就二乘的佛道,让他得到人我空这种一切智,知道这种空性的智慧,这样的本事,然后让这些二乘佛果的人用亿劫——一亿劫这么长的时间来思惟阿弥陀佛的智慧,竭尽他的力量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智慧功德,那么这一切圣者尽形寿来称扬赞叹、来思惟,他都不能了知阿弥陀佛的智慧之海。这就推到极致了,所以为什么净土法门是这样难信,就在于阿弥陀佛的这种智慧我们不了解。这个智慧不是我们的心意识所能了解的,不是我们的主客体、能所对待的心所能理解的,他是从契入到诸法的实相,从实相般若当中所生起的真如法性般若智慧之海的,这我们是摸不到边的。

不仅业力凡夫摸不到边,你看这个二乘的圣者、权教的菩萨他们也摸不到边——不知道。不知道之后,就对于这个净土法门这样的圆顿、这样的横超、这样的快速、这样的把佛的果地觉作为众生因地心、这样的阿弥陀佛无条件地赐予……那这个就不是通途的教理所能思惟了。

——大安法师《佛说无量寿经三偈悬谈》第4讲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在末法时期,佛菩萨是如何示现的

在末法时期,佛菩萨是如何示现的

现在我们听到某某大德、某某老修行、某某善知识,也是比较而言。就是大菩萨在这个时期示现,也不会示现什么奇迹。因为大菩萨的示现都是随众生的机,他所示现的多与众生相当,这就是同类示现。 在这个末法时期,我...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菩萨法,如是等见,若心自解,若从他受,其心决定,皆名诽谤正法。问曰,如是等计,但是己事。于众生有何苦恼,逾于五逆重罪耶。答曰,若无诸佛菩萨说世间...

「往生」与「枉死」

「往生」与「枉死」

往生一「往」不退,「生」活在清净快乐的佛世界 我们常常说要往生极乐,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往生」的意义,所以嘴上虽然常说要往生极乐,实际上常常会枉死娑婆,注意枉死的「枉」,是冤枉的「枉」。本来往生极乐...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不做,得不到什么好处。一天二十四小时,就是在那儿名、利、贪、瞋、痴、慢、疑绞脑汁做事情,但是在佛法上,你用了几分钟真正修行?拨了多长的时间? 你要求...

蔡礼旭:教育子女应从哪里下手

蔡礼旭:教育子女应从哪里下手

 至要莫若教子 人生也要抉择轻、重、缓、急,什么事情要先做,什么事情后做。我们常说:“至要莫若教子”,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孩子教好。假如孩子没有教好...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

原文: 然苦乐祸福,本无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不善用心者,固多由乐得苦,由福得祸。 宇青既知世相无常,急欲皈依三宝,以修持净业,而求仗佛慈力了生脱死。则此之所云苦者,乃玉成彼了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