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八回拜普眼长者

  作者:妙闻

  到胜根国普门城中

  参普眼长者理身心

  运平等智利益无量

  佛欢喜门证善现行

  善财童子从法宝髻长者那里,听闻到“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之后。便探入一切诸佛无量知见,安住于菩萨无量殊胜行,了达菩萨无量方便,希求菩萨无量法门。……

  善财富子一路上思惟着善知识的教导,渐渐次第向南行去,抵达藤根国,便打听求觅普门城的所在处。他虽然经历困苦艰难,可是仍不惮(音但,dàn)劳苦,唯有一心正念善知识的教化,井愿意常常亲近、承事、供养善知识。他还随时随地警惕、鞭策自己的六根,远离一切放逸。

  然后,善财童子见到普门城,有百千个聚落周匝围绕着。城墙上防守设备看上去非常严密,崇高而峻险。又看见普门城的道路宽大而平广。

  善财童子看见了普眼长者,便往诣他的居住处,在他面前恭敬顶礼,然后合掌而立。说道:“大圣者啊,我已经先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了,可是尚未知道菩萨怎样学菩萨行?怎样修菩萨道?”

  普眼长者高兴地说:“善男子,善哉善哉!你已经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真是难得!善男子,我能知道一切众生所患的种种疾病,如:风湿病、黄胆病、痰病、发热病、鬼魅所困扰之病,或咒术引起的虫毒,乃至为水火所伤害等这一切所生的种种疾病,我完全能以方便来救疗。

  善男子,从十方而来的众生,身体有了疾病,他们都要来到我这里,我都为他们诊疗医治得到痊愈。我又以香汤给他们洗浴,以种种的香华、璎珞、名贵衣服,来庄严其身;又布施他们一切上妙饮食和财宝,我都使他们得到满足,没有匮乏短缺的忧虑。然后我又针对他们的根性,分别为他们说法:

  为那些贪欲心重的众生,我就教他们修九孔①常流不凈观,对那些嗔恚心重的众生,我就教他们修慈悲观;对那些愚痴心重的众生,我就教他们修因缘观;对那些等分行的众生(即那些贪、嗔、痴三毒俱全的众生),我便为他们显示殊胜的法门。”

  接着,普眼长者为了要使众生发菩萨的大心行愿,向善财童子介绍了以下五种法门。他说:

  ①我为了令众生发菩提心,便称扬赞叹一切诸佛功德;②我为了令众生起大悲之心意,便显示生死轮回的无量苦恼;③我为了令众生增长功德,便赞叹修习无量福报和智慧;④我为了令众生发大誓愿,便称赞调伏一切众生;⑤我为了令众生修普贤菩萨的行门,便说诸菩萨住于一切佛剎、一切劫中,修一切如网的种种行门。

  我们人生活在世界上,人和人的因缘,都是宿业所交织而成。所织成的那张牢固不破的网,你想摆脱它也摆脱不开,它是粘在一起的。”

  接着普眼长者为童子介绍了十度之因,感十身之果:①施因,感相好庄严身;②戒因,获意生身;③忍因,获威势身;④进因,成菩提身;⑤定因,获福德无等身;⑧慧因,显法身;⑦方便因,成化身;⑧愿因,成愿身;⑧力因,成力持身;⑩智因,成智身。

  普眼长者又介绍了他善于调配和合一切诸香的方法。他能疗病下化众生,他能合香上供诸佛。

  但是他很谦虚地说:“善男子,我唯有知道这一能使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的法门。可我无法知道和演说象一切大菩萨那样的功德行。从我这里向南行去,有一大城,名叫多罗幢,在这城中,有一位国王,名叫无厌足。你可前去请教他:菩萨怎样学习菩萨行?怎样修行菩萨道?于是,善财童子向普眼长者顶礼,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然后告辞而退,再去寻访下一位(第十七位)善知识。

  【注一】九空:九空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及口、大小便等九处,又名九入,九漏、九疮。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金铠逐步统领四大洲79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金铠逐步统领四大洲79

  久远之前有一金城地方,当地国王名为金子,释迦牟尼佛那时即转生为金子国王太子,名为金铠。金铠又有一妹,名为金光,金光后与一大臣之子名为欲精者贪享世间妙欲,以致因不净行而毁坏种姓规矩,国王得知后便...

佛化大鱼,度捕鱼人

佛化大鱼,度捕鱼人

  执师子国(斯里兰卡,又称师子国),西南极目,不知几里,有绝岛。编居屋舍,五百余户,捕鸟为食,更不闻佛法。  一日,数千大鱼,游来海岛,一一皆作人语,唱念南无阿弥陀佛。海人见之,不了所由,唯依唱...

圆拙老法师早年深为敬佩的一件事

圆拙老法师早年深为敬佩的一件事

  圆拙法师早年深为敬佩的一件事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0年间,佛教界及大师皈依弟子等计划为印光法师庆贺八十寿诞,大师知道后,坚决反对,他说:「光一生不与流俗同起倒。什么八十不八十!有为光言祝寿者,...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多生累劫修安忍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多生累劫修安忍

  多生累劫修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为行境仙人,魔王波旬就幻化出五百位精通种种害人技巧之恶人,于五百年中日夜不停地紧随仙人身后妄图加害他,从早至晚、不舍昼夜。这五百人于仙人行、住、坐、卧之时,不放弃...

海涛法师:讲故事|半条毯子

海涛法师:讲故事|半条毯子

  从前,在波罗奈国曾经流传着一个不合理的习俗:凡是家里的父亲年满六十岁时,子女就必须给他准备一条毯子,让他住在门边,去看守门户。  当时,有两兄弟也正在打算着把他们的父亲送去看门,哥哥对弟弟说:...

寺院之始

寺院之始

  佛陀最初离开王宫入山修道的时候,经过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与频婆娑罗王有约,成道以后当先来度化。  这一天,佛陀果然依约带着三迦叶来到王舍城的灵鹫山顶,人民闻讯,早已备办香花夹道欢迎,大家对三迦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