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1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11)

◎ 印海 著
 
所谓:阿难陀目佉陀罗尼,空慧陀罗尼,无碍性陀罗尼,大解脱无相陀罗尼。

以下别列陀罗尼法。初二陀罗尼是有、空相对说,三四陀罗尼是因、果相对说。一、阿难陀此云喜,目佉此云有,合称为喜有。菩萨从证得初地以后,悟入法性理体,才能成办自利利他功德,如初地名欢喜地以见遍行真如,断除异生障碍,得出世心,破人我相,离诸怖畏,充满法喜。从此步步向上,地地分断诸品思惑,至七地时为一阶段。凡夫从初发心至初地菩萨已修一大阿僧祇劫,从初地至七地已有二大阿僧祇劫。于中从初地欢喜地至五地极难胜地菩萨,修有相观多,无相观少。至六地现前地菩萨,观缘起法即空,离诸染、净对待,因此无相观多,有相观少,到了七地远行地菩萨,才能真、俗二智并观,虽纯为无相观,但必定有加行之功行,才能达到这一境界,所以七地以前所得之陀罗尼,称为喜有。

第二空慧陀罗尼,是约八地不动地菩萨解空究竟说,七地以前菩萨对一切法相虽不动摇,但需加行,方能显起无相之智。唯八地菩萨不起加行而于诸法纯无相观,证第一空慧:不为相转,不为惑动,故称不动地。菩萨至此已迈入第三大阿僧祇劫,步步向上,趋入萨婆若海。

第三无碍性陀罗尼,到了九地善慧地菩萨,得四无碍殊胜智,通达一切事理,无有阻碍。所谓四无碍解,即此菩萨有四种最胜智慧,对一切法、义、词、辩才都能通达无碍。法即指一切法之差别法相,能如实了知。义即一切法相中之平等之义理。词即一切世间种种语言文字。辩才无碍或称乐说无碍,菩萨既能通达一切法、义,文字语言,因大悲心之激发,欢喜为各类众生随宜宣说离苦之法,使众生脱惑解缚,这是以外化有情为主之陀罗尼。

第四大解脱无相陀罗尼,此约十地法云地菩萨乃至等觉菩萨所证内德中大解脱而说。大解脱无相,能除一切诸细障微缚,于法身圆满自在。菩萨至此福慧圆具,非凡夫、二乘、乃至权乘菩萨之所了别,故称无相。同时菩萨至此已能任运庄严佛土,成熟众生,所作自利利他事业,均能自在无碍,故名大解脱。

又此四种陀罗尼,也可解说为法、义、忍、咒四种总持。一切差别教法名为有相;所说的义理皆归于空性;菩萨证得无生法忍之理名为无碍性,能通达一切诸法无所障碍。诸神咒名为大解脱无相,因为咒力难可思议,又能解脱一切障碍,但又不可分别所以名为无相。

尔时、世尊以一音声说百亿陀罗尼门。

第四释迦自陈。前为化佛说四陀罗尼,今应身佛释尊亦同化佛所说,证明真实不虚。如释尊说法华,自说犹恐众生怀疑,多宝佛塔涌现而为证明。又如说金光明经,亦恐众生不信,因有四佛示现而为作证,使令众生除疑。不但诸化佛如此说,释迦也同说此义,使令弥勒有深解悟。常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因佛之智慧高超,能以一音之略少,而摄百亿陀罗尼门之广大义理,众生虽因根性不等,但都有所解悟而获甚深法益。

说此陀罗尼已,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弥勒,闻佛所说,应时即得百亿陀罗尼门。

第五弥勒领悟。有二段,初领悟,说明弥勒获得法益,法会中,其他诸人,并非不能获得法益,而因弥勒,久远劫来,修因已圆,位登补处,少加资习,即有所成。今释尊才以一音声演说,弥勒即能当下证悟百亿陀罗尼门。为何前文集众中,未列有弥勒之名,此处弥勒忽然显现而深获法益?此因弥勒是释尊法会中之常随旧众,如阿难,优波离等于集众中皆未列其名称。

即从座起,整衣服,叉手合掌,住立佛前。

次明请法礼仪。弥勒在大众中闻佛所说证悟百亿总持门后,于是从坐而起,表示内心已经证得。约表法说,菩萨已能从生死缚著中超出,故而从座而起。整理衣服,为欲请佛开示必先恭申虔敬之表仪,使身三、口四七支净戒圆备无缺,此表戒德具足。叉手合掌,两手相合,竖起放于胸前,表示心意集中,能于所观之境契合,理与神会,以空、有二智,照真、俗二谛,此表智德圆备。住立佛前是表证得三昧,心不动摇,定德成就。窥基经疏说:“或示将有往生相故,所以起立。”但是此段文中显示弥勒已能跳出生死流转门,加之因行久圆,唯愿释尊为他授记当来作佛,利益群生。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念佛时见到瑞相怎么办

念佛时见到瑞相怎么办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

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七条「净业时节」

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七条「净业时节」

【正讲】 第十七条「净业时节」之文  第十七文:修行净业时节延促之文。   「延」就是延长,长时间。「促」就是短时间。那么,修学净土宗在时...

以杂毒之善求生净土,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杂毒之善求生净土,是不可能实现的

原文: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

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七)

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七)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七)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而德云比丘、解脱长者,瑟胝罗居士,俱以念佛一门,而得解脱,如德云言。我的自在解脱力,信眼清净,智光照耀,普观境界...

普敬法师:诵楞严咒者和念佛者的果报

普敬法师:诵楞严咒者和念佛者的果报

这辈子能够深信因果,不造大恶,并且又都在念诵楞严咒乃至其它佛咒或者念佛的人,不管如何,在命终的时候都是不会堕落恶道的。而如果不想往生极乐世界,那么下辈子亦是可以投...

佛是大医王,医病亦能医业

佛是大医王,医病亦能医业

世间人之病,多多都是自己造者。即如令严之病,乃不知慎口腹,贪食水果凉物之所致者。及乎有病,不能从善养上令恢复,而一味靠医生转移。医生每遇富贵人之病,便大喜过望,遂用种种方法,令其阔张,而后始令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