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编者按:你诵经吗?诵经时应注意什么?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慧能祖师如何教导法达禅师“无念念佛经”的。

  

  诵久不明已,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洪州法达禅师七岁出家,及长好学,并且熟读《法华经》。

  后来,他拜在六祖慧能门下,但在礼拜时,却头不着地。

  慧能见了,问道:“礼不投地,还不如不礼,你这样做,一定是心中有什么东西阻碍。你平时研习些什么呢?”

  法达答道:“我念《法华经》已达三千遍。”

  慧能说道:“你即使念了万遍,得其经意,不以为胜,也只是与我偕行。你辜负了事业,还不知自己之过。且听我说偈: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六祖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名法达。”

  六祖说:“你名法达,何曾达法?”接着又说偈:

  “妆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法达听了慧能之言,即对六祖说:“自今而后,我当以谦恭之心对待一切。惟愿和尚发大慈之心,为我略说佛经之义理。”

  慧能见他悔过便对他说:“你念此经,以何为宗?”

  法达惭愧地说:“弟子愚笨,从来只知道依文诵念,岂知其宗趣?”

  “那么,你试着为我念一遍经文,我当为你讲解。”慧能对法达说。

  于是法达在慧能面前高声诵念《法华经》。当读到“方便品”时,慧能打断他说:“停,停。此经原来是以因缘出世为宗。虽然经中说了许多譬喻,但也不过是说个中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缘唯一大事,此一大事就是佛知见。你当慎重,不要错解经意,见经中说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便认为与我辈无关。如是这样理解,就是谤经毁佛了。既然是佛,已具备了佛之知见,何用再开?应当相信,所谓佛之知见者,只是你的自心,除此以外,更无别的。只是因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求外界客尘,导致内心扰乱,甘受欲念驱使,这样便要劳动诸佛从三昧说起,苦口婆心,以各种方便,劝令众生息灭心念,莫向外求。这样就与佛没有差别。所以说是‘开佛知见’。你不懂经中深意,只是辛辛苦苦执著于念经文,认为这是功课,是徒劳无益的。”

  法达又问道:“那么,这样说来,只要理解经义,就不必辛苦诵读了?”

  慧能启发他说:“经本身没有什么错,为什么不让你念呢?只因为迷悟在你自己,损益也在你自己。听我说偈: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久不明已,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法达得慧能反复教导,受到启发,心中欢喜,当时便以偈赞道: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示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慧能听了赞许的说:“你从今往后,才真正可称为‘念经僧’了。”

  节选自《中国佛教故事集》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临终所见到家亲眷属,不是真的

净空法师:临终所见到家亲眷属,不是真的

『天道施张,自然糺举』,这两句话就是我们俗话常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果报是自然的,不是由鬼神、上帝、佛菩萨在那里主宰,不是的,自自然然有这些事。那你要问为什...

海涛法师:生命最实在的就是,我们有在付出

海涛法师:生命最实在的就是,我们有在付出

我想生命最实在的就是,我们有在付出,所以佛陀要我们大乘佛教,要在慈悲利他的过程里面自然就完成自利,内心就很平静,所以当你,你自己觉得你心情不好,你还不如去老人院,...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还有后半句,你却不知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还有后半句,你却不知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种观点混淆了圣凡、性德和修德,是执理...

在佛陀圆寂之前,阿难尊者问了哪四个问题?

在佛陀圆寂之前,阿难尊者问了哪四个问题?

  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动归静,佛陀宣布在迦毘罗卫城三十余里的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进入涅槃。如同夕阳西下会投射出奇丽的光辉一般,佛陀在涅槃前特别发射和平常不一样的光明,承侍在佛陀身旁的阿难陀...

海涛法师:客商的微笑

海涛法师:客商的微笑

  佛陀过去生曾因积存足够的福德而投生在天界,成为天界的帝王。  他看到以前的朋友承受着妇人的身形,投生成富商的妻子,贪恋财宝和美色,根本没想过世事无常的真理,而且她还坐在市场做买卖,想要博取世上...

净空法师:为什么这个世间有人富贵、有人贫贱?

净空法师:为什么这个世间有人富贵、有人贫贱?

早年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说聪明人要有前后眼。这是什么意思?前后眼就是能看到古人,能看到未来。吸取古圣先贤的教诲、经验,认真修行,创造美好的将来,这个人才算是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