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编者按:你诵经吗?诵经时应注意什么?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慧能祖师如何教导法达禅师“无念念佛经”的。

  

  诵久不明已,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洪州法达禅师七岁出家,及长好学,并且熟读《法华经》。

  后来,他拜在六祖慧能门下,但在礼拜时,却头不着地。

  慧能见了,问道:“礼不投地,还不如不礼,你这样做,一定是心中有什么东西阻碍。你平时研习些什么呢?”

  法达答道:“我念《法华经》已达三千遍。”

  慧能说道:“你即使念了万遍,得其经意,不以为胜,也只是与我偕行。你辜负了事业,还不知自己之过。且听我说偈: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六祖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名法达。”

  六祖说:“你名法达,何曾达法?”接着又说偈:

  “妆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法达听了慧能之言,即对六祖说:“自今而后,我当以谦恭之心对待一切。惟愿和尚发大慈之心,为我略说佛经之义理。”

  慧能见他悔过便对他说:“你念此经,以何为宗?”

  法达惭愧地说:“弟子愚笨,从来只知道依文诵念,岂知其宗趣?”

  “那么,你试着为我念一遍经文,我当为你讲解。”慧能对法达说。

  于是法达在慧能面前高声诵念《法华经》。当读到“方便品”时,慧能打断他说:“停,停。此经原来是以因缘出世为宗。虽然经中说了许多譬喻,但也不过是说个中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缘唯一大事,此一大事就是佛知见。你当慎重,不要错解经意,见经中说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便认为与我辈无关。如是这样理解,就是谤经毁佛了。既然是佛,已具备了佛之知见,何用再开?应当相信,所谓佛之知见者,只是你的自心,除此以外,更无别的。只是因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求外界客尘,导致内心扰乱,甘受欲念驱使,这样便要劳动诸佛从三昧说起,苦口婆心,以各种方便,劝令众生息灭心念,莫向外求。这样就与佛没有差别。所以说是‘开佛知见’。你不懂经中深意,只是辛辛苦苦执著于念经文,认为这是功课,是徒劳无益的。”

  法达又问道:“那么,这样说来,只要理解经义,就不必辛苦诵读了?”

  慧能启发他说:“经本身没有什么错,为什么不让你念呢?只因为迷悟在你自己,损益也在你自己。听我说偈: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久不明已,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法达得慧能反复教导,受到启发,心中欢喜,当时便以偈赞道: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示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慧能听了赞许的说:“你从今往后,才真正可称为‘念经僧’了。”

  节选自《中国佛教故事集》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85.妇女患眼痛喻

《百喻经卷下》:85.妇女患眼痛喻

  【译文】  曾有一个女人,眼痛得厉害。一位自认有知识的女人问道:「你眼睛痛么?」她答道:「眼痛呵!」那女人又说:「有眼必定要痛。我如今虽然不痛,却想把眼都挑了,以防止它以后痛。」傍人说道:「眼...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简介--佚名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简介--佚名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简介   「佛」,是指佛教的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   「說」,是指這部「父母恩難報經」,乃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   佛是佛陀的簡稱,佛陀是梵語,譯成中國語文,乃是大覺的意思。...

劝发诸王要偈--僧伽跋摩

劝发诸王要偈--僧伽跋摩

劝发诸王要偈 龙树菩萨撰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译      明胜功德王  我无余求想   诸佛所说法  庄严要何义   略撰贤圣颂  大王所宜闻   如以众杂木  造立如来像   智者恭敬礼  依佛故尊视...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安世高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安世高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王舍国鸡山中。时有长者子。名尸迦罗越。早起严头。洗浴著文衣。东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四拜。向地四拜。佛入国分卫遥见之。往到其家问之...

这条鱼会说人话!舍身救灾民度过12年饥荒

这条鱼会说人话!舍身救灾民度过12年饥荒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教化众生的时候,有一次,阿难尊者在法会中站起身来,合掌问佛陀道:“佛陀!当初您在鹿野苑中,初转法轮的时候,为五比丘说四圣谛的妙法,使他们成为阿罗汉。  佛陀!他们五...

般舟三昧经白话卷中--佚名

般舟三昧经白话卷中--佚名

  无着品第五——修定见佛亦不应执着   译文   1.观察诸佛妙相   佛告诉贤护说:「这个一切佛现前的法门,应当怎样观想呢?比如我现在你面前说经,你应当这样想:一切佛都站在我面前,应当具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