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正月十五 瞎堂慧远禅师圆寂日

不向芦花深处卧,

移舟尽在波心过。

得个锦鳞如许大,

无处货,

推蓬对月平分破。


舞棹长歌声远播,

江山心醉凝眸坐。

赖有儿孙齐花柁,

相应和,

船头拨转还乡那。

——瞎堂慧远禅师自述

佛海瞎堂慧远禅师(1103—1176)为南宋时期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代表人物之一。禅师姓彭氏,名慧远,眉山人,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十六日巳时建生。禅师父亲名宁,母亲宋氏,其家“先世儒业”。禅师十三岁时(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其兄出家为僧。禅师问其兄出家“欲何为乎?”其兄曰:“求解脱耳。”禅师曰:“然则,我亦可为也。愿与兄偕。”这一愿望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禅师遂于当地的药师院出家。


瞎堂慧远禅师出家后,药师院僧宗辩“问质所疑,辩察其异,语之曰:吾不用你侍奉也。其往参丛林,度有成而归,吾犹未老也”。于是禅师离开药师院往成都大慈寺,习经论学四年。他大致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1)离开大慈寺后,“乃游诸方,叩请甚众”。然后返回峨嵋山,往灵岩寺依止绍徽禅师(黄龙慧南禅师四世孙、浮山真禅师法嗣)习禅二年。

禅师听说五祖法演门下“三佛”之首的圆悟克勤禅师住持成都昭觉寺,声名卓著,便去拜谒,由此成为圆悟克勤禅师的法嗣。有一天,圆悟禅师普说,师豁然有得,仆于众中,掖起之,乃曰:“吾梦觉矣。”“至暮,与圆悟问答无滞。圆悟大喜,以偈赠师,有‘奋铁舌转关捩’之语,众目为‘铁舌远’。自此机锋峻发,率常屈其上首”。


瞎堂慧远禅师依止圆悟克勤禅师十余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眉州太守延请禅师居象耳山,不赴。这一年,圆悟克勤禅师示寂,瞎堂慧远禅师叹曰:“哲人云亡,继之者谁乎?”乃扁舟下峡南游,时年约三十三岁。


瞎堂慧远禅师初抵淮南,住龙蟠山寿圣寺(滁州龙蟠山寿圣禅院)。一年后,迁琅邪山之开化寺,旋又移婺之普济寺、衢之定业寺,后至衢州光孝寺。瞎堂慧远禅师在这几所寺院住持时间近二十年,且均留下了开示语录收录在《瞎堂慧远禅师广录》(以下简称《广录》)中。当时圆悟克勤禅师最得意的传衣法嗣大慧宗杲禅师被谪梅州,有传师偈颂往者。宗杲禅师骇曰:老师暮年有子如此也!因以书寄法衣。及至宗杲禅师归来,与慧远禅师相遇甚欢,极口称誉之,自是人益归重。

绍兴二十四年(1154),瞎堂慧远禅师在侍郎曾开的延请下,过南岳,住持南台寺。在赴南岳南台寺时,受到已经道著于湖湘间的龙王琏禅师与方广行禅师质难,慧远禅师随机开答,辞旨深奥,议论超诣,诸人都甘心环拜座下。


绍兴二十七年(1157),慧远禅师五十五岁,离开南台,迁往台州护国寺。此后师又分别在隆兴元年(1163)和乾道元年(1165)再移驻天台山国清寺及台州浮山鸿福寺。天台山号称佛国仙山,在佛教史上有四大丛林,分别为国清、万年、护国及太平,瞎堂慧远禅师即住持了其中的二所。


瞎堂慧远禅师于乾道三年至五年(1167—1169)之间驻锡于苏州虎丘寺,禅师正是在该寺开堂说法“接物无倦”而“道益显著”,其声望渐为士大夫及朝廷所知晓,而“名达阙下”。而后,瞎堂慧远禅师便奉诏住皋亭山崇先寺,不久,与主事者不合,退居杭州凤凰山麓的迎照庵。然而坐席未暖,禅师便又应诏住持杭州灵隐寺。

乾道六年(1170)十月,禅师开堂于灵隐,直至淳熙三年(1176)示寂为止,他均住持灵隐寺。在灵隐寺期间,瞎堂慧远禅师曾八次受到宋孝宗的召见,其中一次为乾道八年(1172)正月二十八日宋孝宗“车驾幸灵隐”入寺与佛海瞎堂禅师谈禅,另外七次则为召佛海瞎堂禅师入宫谈禅,并赐号“佛海禅师”,召见的详细情形及交谈内容均记录于《广录》卷第二及卷第四。


在慧远禅师住持灵隐期间,还有两件事情特别值得一提:


一是乾道七年(1171)时,曾有日本僧人觉阿和今庆随商船抵达中国,闻禅师之名,特来问道学法,后于长芦江岸闻鼓声大悟,返回灵隐留居三年后才回国,作《投机五首》偈颂敬献恩师慧远禅师,《广录》中也收有慧远禅师《送日本国觉阿金庆二禅人游天台》偈颂四首。


二是道济禅师(也就是民间尊称的“济公”)即于此时前来灵隐随慧远禅师剃度,受具足戒。也正是慧远禅师那句“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力排众议,在灵隐这么一座规矩森严的大丛林中对道济禅师的种种反常举动格外优容。


淳熙二年(1175)闰九月旦,瞎堂慧远禅师上堂说偈言数十句,末云:相唤相呼归去来,上元定是正月半。大众喧传而疑之。禅师俗家有弟晓林亦出家,且得法于师,方住国清寺,至是招以来,若有所嘱。明年(1176),禅师感微疾,果以上元(正月十五)挥偈安坐而化,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布。突出机先,鸦飞不度。龛留十日,颜不变。是月二十五日,葬乌峰之塔。寿七十四,僧腊五十九。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开示|太虚大师:欲令吾人安信志之心,定慧性之命,必求佛教之无上真正之道
开示|圆瑛法师:提倡素食聚餐会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②

☀素食
素食|无事
素食|过年怎么招待亲朋好友,这几道灵隐美食安排上
素食|动静寒温 自愧自悔
素食|放下

☀分享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赏析
赏析|青州佛教造像精品:东魏石雕释迦三尊像
赏析|敦煌写经精品:释慧湛《佛说生经》手稿
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阅读
阅读|紫柏禅师:于境缘不可意处,最为大幸
阅读|富贵留恋人
阅读|他非不足辨 己过当自修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故事
故事|化悲伤为精勤
故事|厨房得遇文殊菩萨现身的灵隐祖师
故事|凡眼不识菩萨
故事|金色比丘尼

☀视频
视频|杭州灵隐寺天王殿弥勒菩萨像
视频|月德呈瑞 玉兔迎春
视频|生日祝福 福寿延绵
视频|灵隐问禅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纪念|六月廿八 天台德韶禅师圆寂日——心外无法 满目青山

纪念|六月廿八 天台德韶禅师圆寂日——心外无法 满目青山

天台山德韶国师,清凉文益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处州(今浙江丽水)龙泉人。其母叶氏,曾梦见白光触体,因而有孕。德韶禅师十五岁时,曾有一梵僧来家中化缘,见他生得气度不凡,便劝他出家。于是他十七岁便依本州龙归...

图集|最是深秋开绣谷 层层红叶向梵宫

图集|最是深秋开绣谷 层层红叶向梵宫

灵山此日快初逢  九里松阴古径通自昔飞来峰突兀  至今不改石玲珑寒生佛面双溪月  幽锁猿声一洞风最是深秋开绣谷  层层红叶向梵宫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法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欲、胜解、念、定、慧五个心所,缘各别的境相而得生起,故名别境。这五个心所,不像遍行五法周遍行于一切境起,只能对于各别的所乐(欲),决定(胜...

禅诗欣赏——安心是药更无方

禅诗欣赏——安心是药更无方

病中游祖塔院【宋】苏轼紫李黄瓜林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乌纱帽白夏布道袍十分清凉...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5)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5)

廿五  松长老欣飞禅杖却说这净慈寺因失火,不见了长老,众僧往各处找寻,并无踪迹。济癫见了笑道:“你们这般和尚,真个都是呆子,我已说过,长老原从天台来,今日已归天台去了,怎么还寻得着他呢!”众...

二十四节气|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二十四节气|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元·王冕《立春日》这一日,风从东方来《尚书大传》曰: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