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诗二首

【唐】王梵志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土坟状若馒头,即喻示着死亡。“馅草在城里”,城里人死后埋葬于城外坟包,一如馅草入馒头。一个人只能吃一个馒头,这种馒头你想多吃也不行,但你想不吃也不行,嫌它没滋味更不行。这种横行霸道的馒头,就是人人都无法回避的死亡。有生必有死,只在早与迟。世间难有百岁之人,可是有多少人仍做着自我欺蒙的千年美梦。他们用钢铁(各种草药仙丹、修身功法等)来做门槛,以坚固的门槛阻止小鬼的进入,这种行为只会惹得无常鬼拍手大笑。


作者在诗中揭示了死亡的必然,直言说破世人的千岁美梦。人们应当勇敢面对现实,客观地直面死亡,才能体味生之可贵、人生苦短,不拿宝贵的时间来做活上千岁的虚妄美梦,以增长法身慧命替代对肉身长存的贪求。此诗通俗平淡而深蕴哲理,因而深得后人厚爱。苏轼、黄庭坚、范成大、曹雪芹等著名诗人、文学家都极为赞赏,并有仿作。为《红楼梦》中的妙玉激赏的范成大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便是一例。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学处|怎样才名为菩萨
学处|为什么说五浊恶世难修难证

☀观照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观照|早晚定课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开示|印光法师:病中法语
开示|憨山大师:学道十要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常识|弃睡眠盖

☀素食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素食|涵育以养深 浑厚以养大
素食|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赏析|北魏延昌元年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赏析|青州东魏贴金彩绘石雕右胁侍菩萨像

☀阅读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故事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故事|放逸的祸害

☀视频
视频|春雨如酥
视频|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视频|此外别无玄妙事 春风一夜长灵芽
视频|露红凝艳数千枝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素食|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在家熬粥吃吃吧

素食|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在家熬粥吃吃吧

灵隐腊八节习俗是指杭州灵隐寺在腊八会期,举行供佛、讲经、煮施腊八粥等一系列的活动。它上承周秦腊祭习俗之遗绪,下启唐宋江南腊八之先声,集宗教信仰与世俗观念于一体,不仅是佛教感恩思想回馈社会的生动体现,也...

走进灵隐|灵隐问禅

灵隐寺,仙灵所隐,名曰灵隐。正如袁宏道所说,“寺尤其胜,门景尤好”。这里古木参天,洞岩灵秀,好像步入一个仙境般的清凉世界,我们可以在这里“偷得浮生半日闲”,将世俗的喧嚣暂且搁置,静静感受山水之乐。20...

禅诗欣赏——拶着通身都是眼 半窗疏影对斜阳

禅诗欣赏——拶着通身都是眼 半窗疏影对斜阳

山居诗之一【宋】雪岩祖钦禅师一杯晴雪早茶香,午睡初醒春昼长。拶着通身都是眼,半窗疏影对斜阳。“一杯晴雪早茶香”,禅僧好茶,自古如是。该诗写的是在冬去春来的时节,山中尚有积雪未融。晨光微露之际,禅师就把...

新闻|杭州灵隐寺监斋菩萨圣诞送灶

新闻|杭州灵隐寺监斋菩萨圣诞送灶

1月14日,壬寅年农历腊月廿三,适逢监斋菩萨圣诞。傍晚18:15,杭州灵隐寺两序僧众云集十方苑,讽诵经咒,同声礼赞监斋菩萨。愿以此祝圣送灶功德,回向风雨以时  灾疠不起兵戈无用  ...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而其寂照真常之本体,仍然如故,毫无损失。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悯其业障深重,不能直复本体,故以种种方便,令种善根,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