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这尊北魏定光佛立像碑是北魏造像的代表作之一,在有关佛像雕塑研究中被反复引用。这尊佛像通高322.6厘米,宽190.5厘米,厚度为71.1厘米。此造像尺寸高大、气势夺人,像碑呈二面浮雕式,是北魏造像中的极品,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正面主尊为一尊笑吟吟的定光佛立像,此像为磨光肉髻,面相丰圆,双耳垂肩,双目细长微垂,微含笑意。大火焰纹背光,内环中有七尊坐佛小像环绕。


通肩式袈裟,衣纹流畅,倾泻而下,毕现袈裟内包裹的身躯,柔软服贴。定光佛左手握大衣一角,右手作予愿印(手部微残)。佛像左侧背光处浮雕有十一尊身着交领短衣的供养人像,并刻有供养人名。此像特殊的地方是造像左右不对称,在右侧背光处最下端仅有一尊供养人像。


立像碑背面中央浮雕一尊弥勒菩萨交脚像,交脚坐在藤座上,上方围绕有几十尊坐佛像,二侧对称各有一尊供养人跪像。下方为发愿文:“太和十九年岁……定州唐郡唐县固……皇帝陛下七妙之零……造定光像一区赵寄赵□赵雅赵买赵双。”背光侧刻有“太和十三□年造像……”可知此像是今河北中部一带赵氏一族所制作的。







往期回顾




法讯|杭州灵隐寺众姓迎春吉祥普佛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新春供佛斋天法会通启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观照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开示|印光大师: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开示|太虚大师:欲令吾人安信志之心,定慧性之命,必求佛教之无上真正之道
开示|圆瑛法师:提倡素食聚餐会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①

☀素食
素食|无事
素食|过年怎么招待亲朋好友,这几道灵隐美食安排上
素食|动静寒温 自愧自悔
素食|放下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
赏析|明代禅画:戴进《伏虎罗汉图》
赏析|青州佛教造像精品:东魏石雕释迦三尊像
赏析|敦煌写经精品:释慧湛《佛说生经》手稿

☀阅读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阅读|杀生人世大恶
阅读|紫柏禅师:于境缘不可意处,最为大幸
阅读|富贵留恋人

☀故事
故事|大龟的因缘
故事|化悲伤为精勤
故事|厨房得遇文殊菩萨现身的灵隐祖师
故事|凡眼不识菩萨

☀视频
视频|初看历日新年近 喜见山林骤雪飞
视频|杭州灵隐寺天王殿弥勒菩萨像
视频|月德呈瑞 玉兔迎春
视频|生日祝福 福寿延绵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武帝兴缘,构迷津之宝筏;誌公启教,悬黑道之明灯。梁皇宝忏是中国佛教一部影响深远的大型忏法,乃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郗氏生前嗔嫉杀业过重,死后堕落蟒蛇之身不得解脱,武帝为救拔其苦,依誌公禅师之言,邀请天...

禅诗欣赏——一条青竹杖

禅诗欣赏——一条青竹杖

竹杖【宋】汾阳善昭禅师一条青竹杖,操节无比样。心空里外通,身直圆成相。渡水作良朋,登山堪倚仗。终须拨太虚,卓在高峰上。善昭禅师的《竹杖》,堪称是咏物禅诗中的上品。竹杖颜色青莹,节操卓越高古,它心空,身...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九)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九)

愿力吕文正公①每晨兴②礼佛,祝云:“不信三宝者愿弗生我家。愿子孙世世食禄③,护持佛法。”后吕氏所出,若公著④,若好问⑤,若用中⑥,皆贵显而奉佛。夫文正亦只是人世之善愿,而竟酬所期,至累世不绝。况求生净...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第三位色法,色是质碍义,即物质法,简略分别,有十一种:一、眼根;二、耳根;三、鼻根;四、舌根;五、身根;六、色境;七、声境;八、香境;九、味境;十、触境;十一、法处所摄色。一~五:根是增上出生义,眼等...

禅诗欣赏——又得浮生半日闲

禅诗欣赏——又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僧舍【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语,又得浮生半日闲。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体现悠闲禅趣的名诗。一位饱受尘世之苦的士人,受凡俗打扰,竟然连春来春去都无心去理会;当他得知春天...

百喻经故事——诈称眼盲(96)

百喻经故事——诈称眼盲(96)

诈称眼盲——《百喻经》经文昔有工匠师,为王作务,不堪其苦,诈有眼盲,便得脱苦。有余作师闻之,便欲自坏其目,用避苦役。有人语言:“汝何以自毁,徒受其苦?”如是愚人,为世人所笑。释义从前,有个工匠替国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