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名声丧本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尽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前一章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离开四大而外,找不到一个实在的“我”,可以说人身其实是空、无我的。在这一章,佛陀再告诫我们,“名”也是假的,劝我们不要贪名。


世间的人为什么要贪名呢?随他情欲之心而起的执着。要贪图声名,但是声誉名望不容易得到,如此日日贪名,即便是凭借着努力,建立了一番功业,甚至是名满天下,受到大家的赞叹,往往也到了此身将殁的时间,却对自己的生死大事毫无把握。我们可以反躬自问,对于一个即将死去或者已经死去的人,徒有空名,又有什么用呢?


世间的声名,是平常的声名,而要去贪;佛道才是真实的,却不去学。世间的名很不容易贪到,要用一番功夫,就算贪到了,也是平常的声名,可是生命却已经耗尽了。如此为求声名,而奔波劳碌,劳累身形,实在是是冤枉的,得到虚名有何好处呢?所以应该学道。


为了进一步阐释以上所讲的道理,佛陀在这里还举了一个譬喻以帮助大家理解。一个求好名声的人,就好像我们烧香,等大家都闻到香味之时,这枝香已经燃成灰了,而危害之火,却还在后面。


学道之人,假如舍本逐末,只是贪图虚名,没有好好地尽自己的本分去修持,等到命终之时,必定要随业流转,如果堕入三恶道,必定要受大苦报。


佛教讲“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日无常到来,官爵、财宝、屋宅、田园、衣服、饮食乃至娇妻爱子,或是所追求的名闻,都是一点都带不去的。而人生所造,诸如贪瞋痴慢、五逆十恶恶业,或是戒定慧施、五戒十善善业,则紧紧跟随着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会明白当以精勤求学佛法,而不是追名逐利。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今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

素食|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

素食|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格言别录》本日食单胡萝卜拌金针菇青椒炒笋干红薯菠菜糙米饭-胡萝卜拌金针菇-材 料金针菇300g、胡萝卜1个、植物油适量、姜末、盐、酱油、花椒适...

禅诗欣赏——一条青竹杖

禅诗欣赏——一条青竹杖

竹杖【宋】汾阳善昭禅师一条青竹杖,操节无比样。心空里外通,身直圆成相。渡水作良朋,登山堪倚仗。终须拨太虚,卓在高峰上。善昭禅师的《竹杖》,堪称是咏物禅诗中的上品。竹杖颜色青莹,节操卓越高古,它心空,身...

纪念|二月初二 元代灵隐方丈竹泉法林禅师圆寂日——五百众中居上首 妙解堪作人天师

纪念|二月初二 元代灵隐方丈竹泉法林禅师圆寂日——五百众中居上首 妙解堪作人天师

杭州灵隐竹泉了幻法林禅师,径山元叟行端禅师之法嗣,俗姓黄,台州宁海人。法林禅师少时依太虚同禅师出家。因看睦州(睦州陈尊宿,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语录有省,于是前往中竺礼谒元叟行端禅师,请求印证。元叟禅师...

恭迎|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恭迎|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早在太子初生之时,阿私陀仙人就曾预言: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随着太子日渐成长,父亲净饭王心...

华严法会|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皆随学无有疲厌

华严法会|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皆随学无有疲厌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八大愿即是“常随佛学”,常是恒常,拣非短暂而是永恒;随是随顺,拣非违逆。自今生开始,直至成佛,生生世世,常随顺于佛所说的道理,绝不违背佛的宗旨。常随佛学,即是永远恒常随顺于佛,学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