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名声丧本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尽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前一章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离开四大而外,找不到一个实在的“我”,可以说人身其实是空、无我的。在这一章,佛陀再告诫我们,“名”也是假的,劝我们不要贪名。


世间的人为什么要贪名呢?随他情欲之心而起的执着。要贪图声名,但是声誉名望不容易得到,如此日日贪名,即便是凭借着努力,建立了一番功业,甚至是名满天下,受到大家的赞叹,往往也到了此身将殁的时间,却对自己的生死大事毫无把握。我们可以反躬自问,对于一个即将死去或者已经死去的人,徒有空名,又有什么用呢?


世间的声名,是平常的声名,而要去贪;佛道才是真实的,却不去学。世间的名很不容易贪到,要用一番功夫,就算贪到了,也是平常的声名,可是生命却已经耗尽了。如此为求声名,而奔波劳碌,劳累身形,实在是是冤枉的,得到虚名有何好处呢?所以应该学道。


为了进一步阐释以上所讲的道理,佛陀在这里还举了一个譬喻以帮助大家理解。一个求好名声的人,就好像我们烧香,等大家都闻到香味之时,这枝香已经燃成灰了,而危害之火,却还在后面。


学道之人,假如舍本逐末,只是贪图虚名,没有好好地尽自己的本分去修持,等到命终之时,必定要随业流转,如果堕入三恶道,必定要受大苦报。


佛教讲“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日无常到来,官爵、财宝、屋宅、田园、衣服、饮食乃至娇妻爱子,或是所追求的名闻,都是一点都带不去的。而人生所造,诸如贪瞋痴慢、五逆十恶恶业,或是戒定慧施、五戒十善善业,则紧紧跟随着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会明白当以精勤求学佛法,而不是追名逐利。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新闻|杭州灵隐寺举办“之江问道·加强佛教中国化学习”专题讲座​

新闻|杭州灵隐寺举办“之江问道·加强佛教中国化学习”专题讲座​

4月3日,杭州灵隐寺举办“之江问道·加强佛教中国化学习”专题讲座,邀请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院长邱高兴教授作《名山文化与浙江佛教》主题讲座,灵隐寺全体法师到场聆听。邱高兴从“山”字的含义说起,分别...

百喻经故事——欲食半饼(44)

百喻经故事——欲食半饼(44)

欲食半饼——《百喻经》经文譬如有人,固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释义有个人,肚子饿了...

新闻|迎国庆 保安全 杭州灵隐寺组织消防安全演练​

新闻|迎国庆 保安全 杭州灵隐寺组织消防安全演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部署,高水平推进宗教活动场所平安建设,切实保障国庆长假期间寺院消防安全,9月22日,在灵隐景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指导下,杭州灵隐寺组织消防安全演练。上午9时,随...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生即有灭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生即有灭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此章要作无常观。佛问出家弟子,人的...

历史|元代的民间私刻藏经——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四)

历史|元代的民间私刻藏经——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四)

元代没有大规模举行官刻藏经的事,这是因为大都(今北京)弘法寺原来已有金代刻成的大藏经版,世祖至元中曾重加校订,成为元代的弘法寺大藏(当时有《弘法入藏录》,今已佚)。至元二十二至二十四年间,更召集汉藏大...

防疫|没阳、阳了、阳过都该怎么办?一图了解→

防疫|没阳、阳了、阳过都该怎么办?一图了解→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