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名声丧本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尽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前一章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离开四大而外,找不到一个实在的“我”,可以说人身其实是空、无我的。在这一章,佛陀再告诫我们,“名”也是假的,劝我们不要贪名。


世间的人为什么要贪名呢?随他情欲之心而起的执着。要贪图声名,但是声誉名望不容易得到,如此日日贪名,即便是凭借着努力,建立了一番功业,甚至是名满天下,受到大家的赞叹,往往也到了此身将殁的时间,却对自己的生死大事毫无把握。我们可以反躬自问,对于一个即将死去或者已经死去的人,徒有空名,又有什么用呢?


世间的声名,是平常的声名,而要去贪;佛道才是真实的,却不去学。世间的名很不容易贪到,要用一番功夫,就算贪到了,也是平常的声名,可是生命却已经耗尽了。如此为求声名,而奔波劳碌,劳累身形,实在是是冤枉的,得到虚名有何好处呢?所以应该学道。


为了进一步阐释以上所讲的道理,佛陀在这里还举了一个譬喻以帮助大家理解。一个求好名声的人,就好像我们烧香,等大家都闻到香味之时,这枝香已经燃成灰了,而危害之火,却还在后面。


学道之人,假如舍本逐末,只是贪图虚名,没有好好地尽自己的本分去修持,等到命终之时,必定要随业流转,如果堕入三恶道,必定要受大苦报。


佛教讲“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日无常到来,官爵、财宝、屋宅、田园、衣服、饮食乃至娇妻爱子,或是所追求的名闻,都是一点都带不去的。而人生所造,诸如贪瞋痴慢、五逆十恶恶业,或是戒定慧施、五戒十善善业,则紧紧跟随着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会明白当以精勤求学佛法,而不是追名逐利。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新闻|杭州灵隐寺今晨谨依佛制 解夏自恣

新闻|杭州灵隐寺今晨谨依佛制 解夏自恣

2022年8月13日,杭州灵隐寺比丘僧众谨依佛制,举行解夏自恣。至此,灵隐寺壬寅夏安居圆满。僧伦座次,如法如律,上敬下和,彰显了“僧海澄清”之释子风范。清晨,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率众作对首羯磨法,与众...

释教三字经|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释教三字经|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这段是结前生后的文字。此二宗,是小乘:是指上文成实宗和俱舍宗,这两宗的教义,只能使修行人断烦恼障的人我执,超越三界,脱离生死苦海,证得偏空涅槃,而且只能自利,所以为小乘。十宗中的律宗,则通于小乘和大乘...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尽慈尊者(387)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尽慈尊者(387)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提婆长尊者(364)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提婆长尊者(36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纪念|八月初六 莲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往生日——肇启莲宗福震旦

纪念|八月初六 莲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往生日——肇启莲宗福震旦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暗合于行愿,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彦,大事即生办。发心广大  弘护佛法庐山慧远大师(334—416 ),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远公...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上)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上)

三法印一、诸行无常印:行是造作迁流义,指一切的有为法。有为有生、异、灭三相相应,为生异灭三相作为,刹那不停地在迁流变动,所以说之为行。常是恒时固实不变义,无常就说明诸有为法上没有这种固实不变性,所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