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名声丧本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尽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前一章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离开四大而外,找不到一个实在的“我”,可以说人身其实是空、无我的。在这一章,佛陀再告诫我们,“名”也是假的,劝我们不要贪名。


世间的人为什么要贪名呢?随他情欲之心而起的执着。要贪图声名,但是声誉名望不容易得到,如此日日贪名,即便是凭借着努力,建立了一番功业,甚至是名满天下,受到大家的赞叹,往往也到了此身将殁的时间,却对自己的生死大事毫无把握。我们可以反躬自问,对于一个即将死去或者已经死去的人,徒有空名,又有什么用呢?


世间的声名,是平常的声名,而要去贪;佛道才是真实的,却不去学。世间的名很不容易贪到,要用一番功夫,就算贪到了,也是平常的声名,可是生命却已经耗尽了。如此为求声名,而奔波劳碌,劳累身形,实在是是冤枉的,得到虚名有何好处呢?所以应该学道。


为了进一步阐释以上所讲的道理,佛陀在这里还举了一个譬喻以帮助大家理解。一个求好名声的人,就好像我们烧香,等大家都闻到香味之时,这枝香已经燃成灰了,而危害之火,却还在后面。


学道之人,假如舍本逐末,只是贪图虚名,没有好好地尽自己的本分去修持,等到命终之时,必定要随业流转,如果堕入三恶道,必定要受大苦报。


佛教讲“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日无常到来,官爵、财宝、屋宅、田园、衣服、饮食乃至娇妻爱子,或是所追求的名闻,都是一点都带不去的。而人生所造,诸如贪瞋痴慢、五逆十恶恶业,或是戒定慧施、五戒十善善业,则紧紧跟随着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会明白当以精勤求学佛法,而不是追名逐利。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而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其实来源于佛教。清代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这首诗说得就是喝腊八粥的由来...

观照|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观照|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佛法要在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得一分利益。”印光大师曾今如此开示我们学佛的要径,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佛教的威仪,是何等的重要。学佛路上,对于刚接触佛教的信众来说,是非常有必要了解和学习佛门的规矩和...

开示|圆瑛法师:提倡素食聚餐会

开示|圆瑛法师:提倡素食聚餐会

人生日用所需,饮食为一大宗,素食荤食,与佛教、与世界国家及世界人类,均有极大之关系。贵会之提倡素食,在表面上看来,不过一种饮食之事,在实际上论起,即是提倡佛教,造福于世界国家人类,至深且钜也。何谓提倡...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传入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间,中天竺瞿多提婆携带细毡上画象、结坛手印经本进献高祖,但“太武见而不珍”,结果其僧抑悒而归。贞观年中又有北天竺婆罗门僧持梵本奉进,唐太宗即敕令智通共梵僧翻译...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古时候,有一位名叫须福的长者,他有一个女儿,名字叫龙施。龙施从小聪明惹人喜爱,家教很好。在良好的家庭环境里,她无忧无虑地长大了。在她十四岁时,有一天早上,佛陀与弟子忽然来到她家的大门外。佛陀眉宇间放出...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白香象尊者(34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白香象尊者(34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