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欲火远离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学道的人,好像身上披着干草,遇见火,必须赶快避开。我们都知道火能够燃烧干草,身上披着干草的人,一定会远离火种,否则会烧坏你的身体。


同样,学道的人,见到欲境现前,也一定要远离,不可以接近,否则只会破坏自己的修行。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做官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鸟窠禅师(本名道林)。鸟窠禅师在一棵大树上,筑了一个木屋,像鸟一样,住在树上,后人就称他鸟窠禅师。


白居易去了之后,看到禅师住在树上,说道:禅师,您住在树上,万一风雨来临,岂不是很危险?


鸟窠禅师说:太守,您只看着我危险,我看着您的处境才真是危险呢。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说道:我位镇江山,何险之有?白居易认为自己作为官员,无论到任何地方都有保护和拥戴,又有什么危险的呢?


鸟窠禅师说: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



薪,也就是柴火,比喻我们的六根见到的六尘;火,指的是我们内心的无明业火。薪火相交,好比干柴遇到烈火,就猛烈地燃烧起来。


薪火相交,识性不停,我们的心念念流转,念念在起贪、嗔、痴、慢、疑等各种颠倒妄想。这样不停地流转,一遇到境界就贪染,这就是薪火相交,把自己的清净自性完全污染、覆盖了。


我们同样也是如此,我们整天就是睡在一堆柴火上,内心的无明火,随时会将它点燃起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五欲(一般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如尘埃一般,能染污众生的心,覆蔽在我们的真心上,使清净的自性无法显现。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在一切时处不失观照,借境练心。从外缘上远离染污的境缘,逐渐去除内心的贪嗔痴等烦恼,获清净法,自在无碍,自利利他。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名声丧本

财色招苦

妻子甚狱

色欲障道

天魔娆佛

无着得道

意马莫纵

正观敌色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恭迎|九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恭迎|九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灵隐寺大雄宝殿海岛观音像✦  ++2022年10月14日  农历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纪念|六月廿八 天台德韶禅师圆寂日——心外无法 满目青山

纪念|六月廿八 天台德韶禅师圆寂日——心外无法 满目青山

天台山德韶国师,清凉文益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处州(今浙江丽水)龙泉人。其母叶氏,曾梦见白光触体,因而有孕。德韶禅师十五岁时,曾有一梵僧来家中化缘,见他生得气度不凡,便劝他出家。于是他十七岁便依本州龙归...

新春福慧|月德呈瑞——我在灵隐古刹的钟声里为您祈福

新春福慧|月德呈瑞——我在灵隐古刹的钟声里为您祈福

每年到了除夕的这天,灵隐寺中总是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善信们,在大雄宝殿前祈愿,双手合一,虔诚而纯粹。许下一个个心愿,期望在新的一年可以心想事成。在辞旧迎新之际,在灵隐的钟声中,我们怀揣对未来美好生...

禅诗欣赏——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禅诗欣赏——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诗二首【唐】王梵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土坟状若馒头,即喻示着死亡。“馅草在城里”,城里人死后埋葬于城外坟包,一如馅草入馒头。...

素食|欢喜

素食|欢喜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晚晴集》本日食单青椒土豆豆芽炒粉丝 桂花糯米藕-青...

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一往生极乐是逃避业债吗?有人了解了佛教因果的道理,再根据念佛法门发愿往生的趣向,提出一个问题:娑婆众生业障深重,念佛往生便能一走了之,无需偿还业债,岂非违背因果规律?其实,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并不真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