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欲火远离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学道的人,好像身上披着干草,遇见火,必须赶快避开。我们都知道火能够燃烧干草,身上披着干草的人,一定会远离火种,否则会烧坏你的身体。


同样,学道的人,见到欲境现前,也一定要远离,不可以接近,否则只会破坏自己的修行。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做官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鸟窠禅师(本名道林)。鸟窠禅师在一棵大树上,筑了一个木屋,像鸟一样,住在树上,后人就称他鸟窠禅师。


白居易去了之后,看到禅师住在树上,说道:禅师,您住在树上,万一风雨来临,岂不是很危险?


鸟窠禅师说:太守,您只看着我危险,我看着您的处境才真是危险呢。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说道:我位镇江山,何险之有?白居易认为自己作为官员,无论到任何地方都有保护和拥戴,又有什么危险的呢?


鸟窠禅师说: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



薪,也就是柴火,比喻我们的六根见到的六尘;火,指的是我们内心的无明业火。薪火相交,好比干柴遇到烈火,就猛烈地燃烧起来。


薪火相交,识性不停,我们的心念念流转,念念在起贪、嗔、痴、慢、疑等各种颠倒妄想。这样不停地流转,一遇到境界就贪染,这就是薪火相交,把自己的清净自性完全污染、覆盖了。


我们同样也是如此,我们整天就是睡在一堆柴火上,内心的无明火,随时会将它点燃起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五欲(一般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如尘埃一般,能染污众生的心,覆蔽在我们的真心上,使清净的自性无法显现。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在一切时处不失观照,借境练心。从外缘上远离染污的境缘,逐渐去除内心的贪嗔痴等烦恼,获清净法,自在无碍,自利利他。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名声丧本

财色招苦

妻子甚狱

色欲障道

天魔娆佛

无着得道

意马莫纵

正观敌色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宋·王安石归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归依佛,弹指越三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

新闻|杭州灵隐寺表彰2022年度精进志工

新闻|杭州灵隐寺表彰2022年度精进志工

▲点击观看:杭州灵隐寺表彰2022年度精进志工2023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习雷锋日”,也是第24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表彰善行,激励先进,提高凝聚力,杭州灵隐寺举行2022年度云林志工团精...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十月初三 道宣律师圆寂日佛戒弟子 依戒而住狂慧既兴 越畔而去师弘四分 戒光远著百世所依 法门一柱唐朝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子,他的母亲有一天梦到一轮太阳投入自己的腹中,就这样便怀孕了,...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慧眼观六道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道成佛,此时佛陀以无碍的慧眼,观看这娑婆世界里六道众生的情形,想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以及度化的因缘。天人们住在黄金、玛瑙等七宝建构而成的宫殿中,终日游乐...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法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②轻安: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昏...

云林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下)——《妙法莲华经》与莲华三喻

云林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下)——《妙法莲华经》与莲华三喻

前文回顾:云林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上)——佛经中为何常以莲花为喻?前文中已经解释了“莲华”喻“妙法”,可以突出《法华经》所阐释的义理是因赅果海、果彻因源的圆教。结合全经二十八品的内容,莲华之喻除了因...